
兒時的記憶中,地處微山湖畔的家鄉,冬天最常見的菜就是紅蘿卜、大白菜。特別是紅蘿卜,一年四季分幾茬種植,春蘿卜、夏蘿卜、秋蘿卜,伴著全家人的胃,既當菜,亦做水果。
剛過了年,母親就選一塊沙地,經過一番深翻細耬,把土地梳理成能用水漫灌的平整菜畦。在春天冷凝的晨光霧露中,母親拿起鏟子走向菜地,彎腰匍匐在地上,種上一行又一行細小如米粒的紅蘿卜種子。
幾天以后,種子在母親一天一天的念叨中如約出土發芽,漸次長出綠葉子、紅葉莖。很快,蘿卜纓子形成一行一行綠色的長線。這個時候,母親會及時間苗,拔去弱小的、過于密集的,用水洗凈,連纓子加上細小的根塊,盡數成為家人口中的新鮮小菜。
春天種的紅蘿卜,一般等不到六月最后的收獲季節,就逐漸被家人用各種吃法消耗完,其中涼拌蘿卜絲最為簡單。剛拔來的紅蘿卜還帶著晨露,母親將其摉成蘿卜絲,用食鹽和醋拌一下,滴上幾滴麻油,清新鮮脆中帶著辣香,充斥著鼻子。
六月至八月,蜜桃紅杏兒黃李子酸,菜瓜脆西瓜甜,豆角青黃瓜綠茄子紫,村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豐饒饋贈。我一度幾乎快要忘記紅蘿卜的滋味時,母親又開始播種了。秋蘿卜的播種相對春蘿卜更簡單一些,不需要整畦,把地翻平,即可下種。用不多久,一片郁郁蔥蔥的紅蘿卜纓子就鋪滿整個地面。
八月底九月初,秋季種的紅蘿卜才像手指大小,母親做最后一次間苗。這次間苗留下來的紅蘿卜,都是能堪大用的。經過追施草木灰農家肥,長成越冬的成年紅蘿卜,最后成為家人秋季到過年期間的主要菜品。收獲季節,母親不敢怠慢,唯恐有差遲,耽誤了一年的收成。
秋冬季節的紅蘿卜,收獲需要把握時節。過早拔,氣溫高水氣大,不利于紅蘿卜的過冬儲藏。過晚拔,又怕紅蘿卜受凍壞掉。母親不愧是一輩子在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人,每年總是把紅蘿卜的收獲把握得恰到好處。當兩三場濃重的霜露把紅蘿卜的纓子浸染成暗紅色,母親知道,拔紅蘿卜的時候到了。
母親把拔出來的紅蘿卜纓子削掉,挑大個的、沒傷皮的蘿卜,埋在土坑里,留著過年時包餃子剁餡用;小一點的紅蘿卜,一部分會成為冬日豬肉燉蘿卜粉條的菜,一部分會被切成小片,腌制成咸蘿卜條曬干,成為年后常備菜。
歲月無痕,時光荏苒。如今遠離母親、遠離故鄉,回首年少時沐浴母愛的時光,脆爽的紅蘿卜最讓我難以忘懷,它提醒著我不忘來處,不忘故土。
(編輯 鄭儒鳳 zrf911@sina.com,采采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