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外交官,也是普通人
影片《萬里歸途》改編自真實的撤僑經歷,講述了幾位外交官放棄撤離機會,深入荒無人煙的荒漠和戰火紛飛的地區,帶領120多名同胞回家的故事。
努米亞發生戰亂,槍林彈雨、尸橫遍野。得知有一批同胞被困,宗大偉和其他外交官臨危受命前往營救。他們試圖尋求當地政府的幫助,卻吃了閉門羹。無奈之下,只能冒險進入戰區。物資缺乏,還時刻面臨血與火的考驗,但他們義無反顧,帶領同胞徒步穿行沙漠、戈壁,踏上危機四伏的撤僑之路。
影片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外交官群像。拋開外交官的身份,主角宗大偉只是一個手無寸鐵的普通人,碰到戰亂,他的第一反應也是遠離。危難之際,他被賦予重任,盡管困難重重,他還是堅強地承擔起撤僑現場的領導責任,依靠智謀和勇氣來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以往自帶光環的主角相比,這部電影里的主人公更接地氣,更像普通人。這種人物塑造方式非但沒有凸顯主角的懦弱膽怯,反而讓觀眾共情于普通人的勇敢與擔當。
為呈現逼真的異域國度,劇組在寧夏某地實景基礎上搭建了賽布拉塔城和邊境的場景,在青島搭建了兩萬多平方米的非洲小城。部分外籍演員進入拍攝實景后,跟片場的翻譯贊嘆說:“太像了。”片中細節盡量還原國外的真實環境,街道上飄的報紙、碎紙屑和塑料袋,上面的阿拉伯語都是國外的標識。一位曾參與過非洲撤僑行動的外交官說:“我覺得外景搭得非常好,尤其是沙漠里的場景,把我這個曾經在撒哈拉沙漠待過三年的人都給騙了。觀影結束后,我跟中東問題的特別顧問大使夫婦一起聊天,他們也說這個場景非常像北非。”
人物鮮活、場景真實,影片在“主旋律”扎堆的國慶檔成功“出圈”。無論是票房還是評分,《萬里歸途》都稱得上是國慶檔當之無愧的贏家。
撤僑電影的同與異
除了真實,《萬里歸途》的高票房與好口碑還得益于題材的特殊性。撤僑題材的影片在特定的國際形勢下,或可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外交官幕后的努力和艱險,對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作為一部商業片,影片自然少不了商業元素:外交官夫婦間的感情戲、王俊凱扮演的外交新人的倔強、宗大偉與章寧兩位外交官之間的兄弟情、轉輪手槍“一顆子彈”之命運羅盤的緊張感、率眾穿過交火線的驚險、與他國邊境官斡旋的曲折無奈、被困同胞克服重重困難的情感表達……情節緊湊、險象環生,尤其是劇情還不斷反轉,讓觀眾沉浸其中。
講述撤僑故事的電影很多,如《戰狼2》《紅海行動》等。在《戰狼2》中,冷鋒化身孤膽英雄,深入戰亂國叛軍腹地,營救被困的博士和多位同胞,在得不到有效支援的情況下,與敵人展開了力量懸殊的戰斗。《紅海行動》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勝利的故事。《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借戰爭背景講述英雄主義或者兄弟情義,撤僑只是一個大背景。《萬里歸途》立足撤僑行動“不開一槍”的真實經歷,片中刻畫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如逛街突然被叛軍流彈射死的章寧、收養異國孤兒的白婳、貪生怕死的劉明輝、“不近人情”的異國外交官等,戰爭與和平、死亡與生存,都真實地存在于撤僑行動中。撤僑工作并不順利,時刻面臨死亡的危險,沒人能掌控全局,需要極大隱忍,以智慧和魄力處理一個接一個的意外事件。
如果說《戰狼2》展現的是中國軍人個人獨特的魅力,那《萬里歸途》展示的就是平民的英雄氣。《戰狼2》激發民眾的愛國情緒的效用或許比《萬里歸途》更加強烈,但它仍然屬于傳統的軍事動作電影。《萬里歸途》摒棄了超級英雄和暴力美學,以公路和冒險元素為核心,構建了另一條敘事路線,正如影片監制王紅衛所說:“《萬里歸途》并不是像《戰狼2》一樣的戰爭片,戰爭只是作為背景而非主題存在。”
主旋律電影的破壁
今年國慶檔的電影市場以主旋律題材影片為主,《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搜救》同屬此類題材。有網友評論稱,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國慶檔的“主旋律”:“平凡英雄”的“鋼鐵意志”!《萬里歸途》里面有“平凡英雄”,《平凡英雄》里面有“鋼鐵意志”,《鋼鐵意志》里面有“平凡英雄”,《搜救》里面有“平凡英雄”和“鋼鐵意志”。相比于往年國慶檔的“百花齊放”,今年國慶檔的影片類型略顯單一,盡管幾部電影都在主題框架內延伸和表達了不同的內涵,講述了各行各業平凡英雄的事跡,但除了《萬里歸途》一枝獨秀外,其他影片的票房略顯尷尬,《平凡英雄》的票房才一億元出頭。與往年相比,2022年國慶檔總票房僅14.97億元,為近8年來最低,成了最“冷”國慶檔。
遇“冷”的緣由除了受疫情和經濟因素影響,主旋律題材撞車也是重要的原因。歷年來,主旋律影片往往是產生票房奇跡并帶熱電影市場的影片類型。最開始的主旋律電影是大明星、大制作,比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但這種“集結百位明星”的“流量密碼”注定無法持續。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及之后的《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在大明星、大制作的基礎上,融入動作、槍戰、戰爭等更多元素,開啟了主旋律類型化的新模式。
近三四年,獻禮片在國慶檔這一特定檔期集中上映逐漸成了慣例。《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三部曲,也形成了主旋律“拼盤電影”的固定模式,但這種電影在市場上如何持續發力也是一道難題。綜合來看,國慶檔的“主旋律紅利”越來越不好“拿捏”了。
《萬里歸途》在一堆“主旋律”中贏得獨一份的票房和掌聲,要歸功于題材和表達手法的創新。除了糅合戰爭、公路等類型元素,《萬里歸途》注重戲劇性和人物塑造,去英雄化,更專注故事和人性的深度挖掘,用更為立體的人物傳達家國情懷與時代情緒。《萬里歸途》在電影市場上的表現,或可說明主旋律商業大片未必只能有強類型(如軍事、奇幻、武俠、動作等題材的電影)、宏大敘事這一種拍法,“以小見大”可能更加動人。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