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唰啦啦,十月的風吹黃了稻子。我們多幸運,稻花香里說豐年。
唰啦啦,十月的風吹響了旗幟。我們多幸福,在國旗下成長。
稻田里,國旗下,看啊,祖國的兒女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說著愛國。
愛國,就是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世紀,為解決人類糧食問題做出卓越貢獻。雖然袁爺爺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在他身后,仍有無數接班人跟隨他的腳步,棲身田野,播撒智慧,與淡淡的稻香繾綣難分。
豐收了,大家都有飽飯吃,農業也恢復起來,這是大好的事情!祝福我們的農民取得更大的豐收,為國富民強做出更大的貢獻。
250萬、8000萬
雜交水稻年增產水稻約250萬噸,每年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創意稻田畫,濃濃愛國情
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連續18年豐收,“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各地人民,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畫,同祝祖國生日快樂。
黑龍江富錦
稻田作“畫布”,秧苗作“顏料”,從高空俯瞰,如織錦般的大稻田里,一幅幅大地之畫展現在眼前。
河北遵化
以地為紙,以稻為墨,創作者刻畫出中國龍和評劇中的旦角形象。
浙江杭州
俯瞰杭州市富陽區東洲紅旗村的彩色創意水稻,中國夢、高鐵等造型清晰可見。
這里原本是一片旱地,經過“旱改水”工程改出了300畝左右的水田,通過前期用衛星定位的辦法,種上了彩色水稻,以此創建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