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鋒 李東升 趙春花 申春妮 王思長
[摘 要]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類專業的一門專業教育課,水泥是該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土木工程中的主要膠凝材料。針對課程的內容特點及水泥教學基本內容,挖掘水泥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資源,探討水泥教學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隱性地融入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形成一系列水泥教學思想政治案例,承載了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 課程思政;土木工程材料;水泥;思政元素;立德樹人
[基金項目] 2020年度重慶科技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土木工程材料”(2020第63號);2021年度重慶市高校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土木工程材料”(2021第98號);2021年度重慶科技學院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項目“樣板黨支部”(2021第3號)
[作者簡介] 劉先鋒(1975—),男,湖北麻城人,博士,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黨總支委員,黨支部書記,主要從事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及技術服務研究;李東升(1979—),男,重慶人,博士,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管理及土木工程研究;趙春花(1981—),女,四川射洪人,博士,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道路工程及技術服務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1-0165-04 [收稿日期] 2021-08-20
引言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是立德樹人的成效。所有高校及教師都要承擔好育人的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1]。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部人員、全部過程、全部課程的育人格局,將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即教育的根本任務為立德樹人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是根據各專業課程性質,挖掘、提煉、整理課程中隱藏的德育資源、德育元素、德育思想,并將其融入教學過程中,達到不斷增強課堂育人的感染力、說服力、引領力的效果[2,3]。
課程思政在具體課程中落地落實,關鍵在于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文結合“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的水泥教學內容,進行思政元素挖掘和教學融入探討,發揮“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隱性育人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內容特點及水泥教學的基本內容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類專業及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教育課,教學目標為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無機膠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漿、墻體材料、建筑鋼材、瀝青材料等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組成、技術性質、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培養學生在土木工程中能合理選用和正確使用建筑材料,對建筑材料進行合格性判斷和驗收,對檢驗的數據、結果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別能力。課程的概念和術語較多,內容龐雜,涉及面廣,各章自成系統;定性描述或經驗規律的結論較多;實踐性、工程性與綜合性強。
水泥教學的基本內容如下:“土木工程材料”水泥部分重點介紹了通用硅酸鹽水泥的生產、性質及應用,簡單介紹了其他品種水泥的性質和應用,主要包括:硅酸鹽水泥的生產、組成、水化和基本性能;摻混合材料的通用硅酸鹽水泥的特性及應用;特種水泥的組成、特性及應用場景[4-6]。
二、水泥教學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學融入
1.在導課時,講授水泥的發明、發展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水泥的產生發展和應用是全人類共同智慧的結果。指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發展是一個自發漸進的過程。1856年,英國工程師史密頓(J. Smeaton)在重建英國英吉利海峽南端的一座毀壞的燈塔時,在用混有黏土雜質的石灰石作為原料煅燒制備石灰時,發現了“水硬性石灰”,此發現是水泥發明過程中知識積累的一次質的飛躍,但未獲得廣泛應用。1796年,英國人派克(J. Parker)將黏土質石灰巖磨細后高溫煅燒再磨細制成“羅馬水泥”(Roman Cement),并取得專利權,在英國曾得到廣泛應用。在“羅馬水泥”生產的同時期,法國人及美國人采用接近現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巖也制造出水泥,稱為“天然水泥”。1822年,英國人福斯特(J. Foster)將兩份重量白堊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濕磨、干燥、煅燒、磨細制成“英國水泥”(British Cement),并獲得英國第4679號專利,但由于煅燒溫度較低,質量明顯不及“羅馬水泥”。1824年,英國一位名叫阿斯譜丁(J. Aspdin)的泥水匠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專利證書,從而成為流芳百世的波特蘭水泥發明人。“波特蘭水泥”即當今的硅酸鹽水泥雛形。1845年,英國人強生(I. C. Johnson)確定了水泥制造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一定量玻璃體并呈黑綠色,二是原料比例必須正確而固定、燒成物內部不能含過量石灰、水泥硬化后不能開裂,從此現代水泥生產的基本參數已被發現,其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7,8]。通過講授水泥發明的過程及在各國的發展歷程,使得學生在故事般的歷史發展中,了解學習了水泥的組成、性質、生產技術等知識,使他們認識到水泥的產生發展是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探索而實現的,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知悉世界各國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進而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與重要價值。
2.在講授中國水泥發展史,特別是從買“洋灰”弱國到水泥大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目前,水泥是一種主要的建筑用膠凝材料,是當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土木工程材料。在古代,中國有過輝煌于世界的建筑膠凝材料發展歷史。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涂抹山洞,這之后又學會了用黃泥制成漿體用來砌筑土坯墻,到公元前7世紀,開始出現了膠凝材料石灰。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明清時代的“三合土”質量和技術水平都遠遠高于歐洲大陸的“羅馬砂漿”,但是由于我國在一段時期內社會與經濟的停滯,使得建筑膠凝材料發展到“三合土”這個階段就幾乎停止不前了,中國水泥行業在之后的發展中一直落后于歐洲。在歐美一些國家,建筑用膠凝材料的發展是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發展,最終發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波特蘭水泥,與之相應的水泥工業不斷成長壯大,水泥的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當時,中國用水泥主要從外國輸入,生產技術也徹底依賴國外技術,因此中國在那個時期把水泥叫“洋灰”。1949年后,早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水泥企業,1978年改革開放號角吹響后,中國現代化的水泥企業紛紛誕生,先后經歷了立窯生產、濕法回轉窯生產、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和日產5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等四個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水泥工業逐漸復興。2020年,我國水泥行業繼續保持穩健發展態勢,水泥產量達到23.77億噸,連續36年穩居世界第一。中國水泥行業,現在已經揚眉吐氣,并昂首闊步地進入國際先進行列[8,9]。
3.在講授水泥“兩磨一燒”生產工藝時,講明高溫煅燒和兩次粉磨能耗高、原材料主要是黏土等土地資源,生產1噸水泥排放約0.7噸二氧化碳、2016—2020年每年水泥產量約23億噸、每年生產水泥排放約16億噸二氧化碳,進而分析出水泥是一個能源消耗型、資源消耗型、環境負荷大的產品,但目前在工程中又不可缺,沒有替代產品。同時指出,如果誰發明或發現水泥替代產品將在建筑發展史上、在社會發展史上有巨大貢獻和相當不錯的個人收益,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指明方法及途徑,如堿礦渣水泥、地聚合物水泥、石膏特別是工業副產石膏替代水泥等,培養學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觀。
4.在講授硅酸鹽水泥的基本性能時,其技術指標內容來源于水泥標準[10],通過水泥標準的講授,給學生強調標準的重要性、決定性和現行性,要求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熟讀標準,逐步養成嚴格遵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等各種標準規范的習慣,以及按照規范做事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無規矩不成方圓,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和工程倫理意識。
5.在講授水泥應用時,講述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時,以水泥行業“走出去”的成功案例為世界視角的切入點,給學生貫入全球視野觀。國內水泥工業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已經從落后逐步走向強大,并在新時代迎來全新的發展篇章。中國工業在世界工業中最具發言權的行業之一就有水泥行業,同時水泥行業也是我國能夠向外出口成套裝備、輸出工藝設計和相關操作標準的行業。在2013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中國水泥企業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緊握歷史發展機遇,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在“一帶一路”項目發展上跑出了“加速度”,截至2020年底,中國企業累計在16個境外國家投資建設了31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已投產水泥產能5,225萬噸,在建水泥產能5,920萬噸,待開工水泥產能120萬噸,其中海螺、華新、紅獅、中國建材等都可謂是我國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排頭兵,其足跡遍布印度尼西亞、緬甸、柬埔寨、老撾、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亞、尼泊爾等國家。作為“走出去”的排頭兵,中國的水泥行業借助“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平臺已經碩果累累,像廣大走出國門的企業一樣,實現了自身發展,又持續造福了當地人民,推動當地經濟振興和基礎建設。需要注意的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滿了荊棘與坎坷,中國水泥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仍然挑戰重重,如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地緣政治沖突風險、合規性風險和市場風險。土木類專業是全球范圍內大有可為的專業,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專業信心,為使自己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和具備“走出去”知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6.在講授摻混合材料水泥的特性和應用、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以及水泥性能的影響因素時,選用正反案例,即在惡劣環境下水泥的選擇和使用較好地使工程質量得到了保障。一些工程中因水泥選擇和使用不當致使的工程事故,分析事故的原因后發現主要是設計者在水泥種類的確定、施工工程人員在水泥種類的核定、水泥標號的核定、檢驗、施工、驗收等諸多環節沒有把好關,沒有盡到工程師對工程本身、社會、公眾等的責任,即缺乏工程的安全倫理。可見,工程的安全倫理對工程師和社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講授中,通過問答和層層引導,讓學生深刻理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施工者的能力有關系,與監管不到位有關系,在施工過程中微小的失誤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7.在水泥實驗教學環節,講解實驗步驟和邊界條件,指出邊界條件不一樣,如試件尺寸、試件干濕、環境溫度和濕度、養護周期、加荷速度等對實驗結果影響很大。強調在實驗的過程中按照操作規程規范操作,正確對待實驗得出的數據,努力發揚刻苦鉆研的精神,加強團隊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注重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強調動手能力和標準規范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善于勞動的習慣和能力,積極參與家國建設的熱情。
結語
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教學融入是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本文挖掘了“土木工程材料”水泥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及融入方法。在具體教學時,應根據本課程在專業培養計劃中前序后續課程思政協調銜接、本課程各知識模塊思政教學的側重及學生特點,有選擇地將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相融合,讓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專業內容,使專業內容傳授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得到升華。同時,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是教師,教師個人的課程思政意識、能力和實施,直接決定了課程思政的建設能否取得實效。育人先育己,教師應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強化課程思政育人意識、提升專業素養、增強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5-28)[2021-08-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Z].上海: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2014-11-21.
[3]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教黨〔2017〕62號[A/OL].(2017-12-05)[2021-08-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6]賈興文,李莉,劉先鋒,等.土木工程材料[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7]蘇達根.土木工程材料[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8]王燕謀,劉作毅,孫鈐.中國水泥發展史[M].2版.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7.
[9]陳飛,婁婷.2020年中國水泥行業“走出去”調研報告[J].中國水泥,2021(5):30-35.
[10]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含2009年第1號修改單、2015年第2號修改單、2019年第3號修改單)[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on Cement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LIU Xian-feng, LI Dong-sheng, ZHAO Chun-hua, SHEN Chun-ni, WANG Si-ch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nhance Morality, Foster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and ce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and the main cementitious material in civi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cement teaching, we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orm a se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cement teaching, which carri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c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nhance Morality, Foster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