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資本回報,這是股東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事實上,凈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大多是股價10年上漲10倍的“10倍股”群體中的主要成員。食品飲料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在各個板塊中歷來就居于前列,而我們在這個“高手云集”的行業中,試圖優中選優的選出最會從“嘴上”賺錢的公司。
以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進行排名,并剔除掉如*ST廣夏、*ST中基這樣財務數據不穩定的公司,我們可以得到如表一的結果。
白酒最會賺錢
不難看出,酒仍然是最會賺錢的品種,在20家公司中,共有12家酒類公司,占比60%。其中包含了10家白酒公司、1家葡萄酒公司(張裕)、1家啤酒公司(香港生力啤)。
如果我們把要求提高,將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定在30%以上,則入選的只有11家公司,這其中酒類公司占到8家,占比高達72.7%。
當然,凈資產收益率并不是尋找最會賺錢公司的唯一考量,巴菲特就曾經指出,除了較高的凈資產收益率外,還要看企業的負債率,如果其資產負債率特別高,就意味著公司高度依賴借來的債務資本,而不是依賴股東投入的資本。并且,在高負債下,如果公司業績突然下滑,公司可能陷入破產境地。因此巴菲特希望尋找的公司在低負債甚至無負債情況下取得較高的凈資產收益率。
可喜的是,進入表一的酒類公司資產負債率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生力啤2012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以56%排名第一,但該公司當年是依靠非流動資產減損回撥2.7億元,從而實現盈利2.4億元,其主業本身則不容樂觀,因此單純看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并不全面,香港生力啤即是典型。
關注資產負債率
如前所述,與凈資產收益率密切相關的另外一個指標是資產負債率。換言之,公司創造的利潤究竟是更多的依靠股東投入的資本取得還是依靠債務資本取得,具有本質上的差異。
我們發現,進入表一的非酒類公司,有部分資產負債率略高。如伊利股份資產負債率62%、中國旺旺53%、康師傅控股53%,這反映了這些公司比酒類公司更多的依靠了債務資本。
相應的,既能有較高凈資產收益率,同時資產負債率保持在較低水平的公司值得投資者積極關注,這其中包括了雙匯發展、普甜食品,以及經營高端礦泉水的西藏5100等。<\\Hp1020\圖片\1326\結束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