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旭東

小時,聽父親說他在寧波念私塾,看到過教書先生用戒尺打學生的手掌。父親還說,舊時的私塾老師,不僅教學生讀四書五經,還教學生對對子。
我最早知道對子,是小學語文老師講的故事。有一天,三味書屋私塾老師壽鏡吾出了一奇對,上聯是“獨角獸”。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對起來:雙頭蛇、三腳蟾、六耳猴、八腳蟲、九頭鳥、百足蟲,真是五花八門,但壽先生都不滿意。魯迅一直不做聲,想起了《爾雅》一書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師:“比目魚。”壽先生聽了非常高興,稱贊說:“好,對得好!‘獨’不是數詞,但有‘單’的意思;‘比’也不是數詞,卻有‘雙’的意思?!?/p>
高中階段,我的語文成績并不出眾,卻當上語文課代表。班主任老師是復旦大學畢業(yè)的,他和我的母親曾是合肥九中的同事。我不喜歡他教文言文時刻板單調的表情,他嘶啞的聲音和不茍言笑的做派,沒有讓我感受到古詩句的美感。他試圖提升我語文成績的用心,我至今心存感激。我的同桌同學喜歡對對子,經常把報紙上的楹聯趣聞抄給我看,我慢慢地能夠想出對對子的詞句,并樂在其中。
有一年春節(jié),妻子回老家了。我和女兒晚飯后各自捧書看得津津有味。她看的是童話故事,我讀的是《古今經典對聯大全》。書中,杭州靈隱寺里的一副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令我眼睛一亮。月盈而虧,水滿而溢,“半稱心”是豁達開朗是知足常樂。
“半”字,用得極其精彩,極具智慧。女兒看我專注的神情,問我“對聯”是干什么的?我告訴她,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講究對仗,從人們的對對中,能見出才思之高下。一千多年以來,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喜愛和追捧。為了讓女兒漸入佳境,我給她講了李家兩兄弟對對子的故事。晚清某年酷夏之時,年僅八歲的李鴻章和伙伴們在池塘邊玩水,恰巧當地鴻儒周先生路過。他看到樹枝上掛的衣服,口里喃喃道:千年古樹當衣架。李鴻章應道:萬里長江做泳池。周先生見這孩子出口不凡,心生歡喜,想叫他提前上私塾。于是,他主動上門對孩子的父親李文安說,這孩子聰明過人。于是,李文安把李瀚章、李鴻章兩兄弟叫進屋來對對子。父親手里拿著賬本撥打算盤,隨口一說:年用數百金,支付不易。李鴻章對道:花開千萬朵,色彩無窮。李瀚章沒有出聲。接著,李文安又出一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李瀚章對出下聯:雨灑羊皮一片腥。李文安心想,大兒子對是對上了,但味道不怎么樣。過了一會,李鴻章對道:日照龍鱗萬點金。說到這兒,女兒打斷了我的話,“爸爸,李鴻章有眼光。”女兒的話令我驚喜和歡愉,我希望她上學后能夠才思泉涌,妙筆生花。
女兒聽了我講的關于對子的故事后,躍躍欲試。我讓她從造句起步。第一道題:紅燈。我的話音未落,她說:過斑馬線要看紅燈綠燈;第二道題:有勁。她說班里男孩子拍球有勁。我說題一滿分,題二及格分。她不服氣地望著我,“那你造句給我聽。”我說,你吃藥比吃飯有勁,看電視比看書有勁。她不吱聲了,默默地接受了我的批評。我給她蓋好被子,重溫她剛才說的話,為她幼小的心靈綻放美感之花而欣喜?;匚稌泄湃说膶β摗胺耆饲艺f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許多佳句名對,意蘊豐富,精簡短小。詞句體現的智慧,實在令人佩服。
對對子,就像兩個有著不同人生體驗的人,他們的思想火花要碰撞,你永遠可以期待這個火花的閃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