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逄春階

黎 青/圖
寫下這個題目,頗多感慨。準確說應該是:煩,然而不煩惱;凡,然而不平凡。在壬寅之春,人生閱歷又增添了厚度。看似矛盾的感受,瞬間逆轉;對“生于約束,死于自由”的理念有了更新的理解。覺得人生天地之間,真是有滋有味,有張有弛。在疫情面前,我必認真,我必莊嚴,我必在乎。
新一輪疫情讓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一周內分別在不同地方做了三次核酸檢測,真有點兒煩躁。是不是小心過了呢?妻子勸我,不就是檢測一下嗎,你有什么可煩的呢?突然得到抗疫一線的醫生白曉卉以身殉職的噩耗,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
42 歲的白曉卉,是一個平凡的醫生,抗疫三年,作為山東醫學檢驗隊隊長,她輾轉奮戰在北京、新疆、河南、山東等前線,曾創造了48 小時改造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山東速度”。3 月9 日凌晨4 時白曉卉抵達威海后,即帶領4 個工作小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檢測工作中,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又不能喝水,一輪檢測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是護目鏡的壓痕。許多比她年輕的同事結束一個班次回到房間都感覺累,可從沒從她口中聽到過“累”這個字。正是有了白曉卉這樣的白衣戰士,才能讓我們遠離病毒,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我跟朋友吳文峰先生約好去參觀濟南鄉師舊址。舊址在濟南某校園內,門衛檢查完行程碼后對吳先生說:“你去過濰坊,不能進。”吳先生承認十天前去過濰坊一趟。門衛說那是風險區,十五天之內,不能到處亂跑。好說歹說,還是不讓進,真有點兒煩,不就進去看一看嗎?又不接觸學生。可看手機微信,某地某校疫情感染,導致全校隔離,疫情猛如虎啊,豈可兒戲。突然就少了煩惱,跟門衛客客氣氣地道別。
上公交車,掃健康碼、測體溫,有點兒煩,但看到公交司機那疲憊的臉龐,心中的煩惱頓消。進公園,掃健康碼,還得掃行程碼,有點兒煩,但看到檢票員那認真勁兒,也釋然了,一步一步操作著。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
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了那么多一線抗疫人員的難忘瞬間,有時看著看著眼睛都濕潤了。平凡的堅守者,也是生活的英雄,普通老百姓也能在波瀾壯闊的大背景下,透過生活的皺褶肌理站在時代大舞臺的中央。
3 月12 日,一段威海市民發布的視頻讓無數網友破防。疫情來襲,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變得異常安靜,有心人從窗外看到,一名交警從早晨5 點到下午3 點,始終像釘子一樣“釘”在自己的崗位上,熱心人遂拍下了一段視頻,隔著窗戶大喊:“警察同志辛苦啦!”交警同志聽到以后敬禮回應,場面溫暖感人。盯著這段視頻,我腦海里響著《承諾》的旋律:“有誰會這樣對你說,我是你平安的依托。風中我為你堅守,用真誠書寫愛的戀歌……”
面對疫情,每一位醫護人員都義無反顧、責無旁貸地逆行在前。在各社區核酸采樣點,身穿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正快速有序地開展核酸采樣工作。從旭日初升到繁星滿天,她們不停地重復著一個動作,在凜冽的風中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50 歲的武城醫護人員呂艷英雙膝跪地為一名兒童做核酸采樣的視頻,在微信群里轉發。有網友評論道:“感恩有你,滿滿的正能量,這一跪,跪的是責任,是內心對武城、對人民的深愛。”在抗疫戰場,每一個面孔,都折射醫者仁心;每一個眼神,都閃耀人性光輝。一次逆行,一種職責,一腔熱忱,一份心意……無數雙手握在一起,涓涓細流匯成大海。
這波疫情,萊西是重點。3 月10 日上午11 點多,萊西市龍口路一處核酸檢測點附近傳來一陣急切的呼喊聲,核酸采樣人員任小梅暈倒在地,身邊的同事趕緊上前查看,幫她脫掉身上厚厚的防護服通風。坐在地上短暫休息恢復神智后,她第一句話竟是:“不好意思,丟人了。”這段視頻近日在網上被廣泛轉發。任小梅是一名網格員,疫情發生后,她義無反顧地沖上了抗疫第一線。挨家挨戶通知居民做核酸檢測、統計信息、參與小區防控……從3 月4 日起,任小梅連續11 個晝夜奮戰,忙起來時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她不知道自己在手機上“火”了:“醒來后我就繼續采樣了,也沒時間看手機,還是姐姐告訴我,說看到我摔倒的視頻了,讓我多注意身體。”任小梅第一反應是別讓爸媽和孩子看見視頻,怕他們擔心:“爸爸患有腎衰竭,身體狀況很不好,本來就一直擔心我,讓他看見就更擔心了。十幾天沒見孩子,孩子也一直想我,我都不敢和孩子視頻連線,怕控制不住情緒。我只敢給孩子發個微信留言,鼓勵她。”任小梅就這么樸實,就這么可愛,沒有抱怨,沒有叫苦,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只為守護生命健康。每個戰疫者,都是英雄,都不平凡。
勞累一天的萊西醫務人員上門給行動不便的92歲老人莫增訓做核酸檢測。“我在家什么也幫不上,半夜還要麻煩人家來上門給我做核酸檢測,要不我再捐點吧!”老人非常感動,囑咐女兒莫香到銀行取錢,給抗疫盡點力。因疫情無法外出,最后在網格員和媒體幫助下,莫香聯系上了萊西市紅十字會。她幫父親手機轉賬捐了1 萬元,自己捐了兩千元,在濟南部隊集訓的兒子捐了500 元。你在乎我,我在乎你;你牽掛我,我牽掛你,你我一家,大家共同守護共有的家園,成為一段段佳話。
3 月19 日,濰坊市中醫院全員核酸檢測采樣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在這支隊伍中,護理隊長王海峰默默地把父親離世之痛藏進了心里。當天上午,王海峰在執行任務時,父親突然離世,家人的電話一刻不停地給他撥打,但執行任務期間不能攜帶手機,直到他脫下防護服才知道父親已經走了。作為家中長子,家人此時都想讓他回家再見父親最后一面。家有痛,國有難,忠孝難兩全。盡忠其實也是盡最大的孝。
我想起了2020 年央視春晚的情景報告《愛是橋梁》,由白巖松、康輝、水均益、賀紅梅、海霞、歐陽夏丹朗誦的“隔離病毒,但絕不會隔離愛”“我們在過年,她們卻在為我們過關”溫暖的語言,配以一幅幅抗擊疫情的生動場景,抒發了億萬人民對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白衣戰士的感謝和尊重之情。愛真的是橋梁,正是因為愛,人間才多了些健康和美好。
我還想起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陰軍的新作品《萬眾一心戰疫情》,幽默的話語給人溫暖,如:“常言說,手牽手來能過坎,萬眾一心能翻山,只要咱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定叫那冠狀病毒全軍覆沒一鍋端。”陰軍先生對我說,山東快書此時不發聲,何時發聲?在疫情面前,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茂腔代表性傳人夏美華老師給我發來了他的最新作品《抗疫情我唱茂腔把眾人勸》,夏老師說:“咱作為茂腔傳人,不能光唱老戲,也該推陳出新,為抗疫做點貢獻。”
煩而不煩,是因為凡而不凡。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他們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但是只要沖到抗疫一線,就氣宇軒昂,凜然不可侵犯,就成了鋼鐵戰士,就顯示出了自己的“不凡”。我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不凡”的人,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別讓謠言跑在科學前面,對信息敏感但不放大恐慌,什么災難都會踩在腳下。每一次磨難,都是一次淬火;每一個坎坷,都會有一個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民的壯闊奮斗中,隨處躍動著創造歷史的火熱篇章,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
當然,在這些忙碌的身影中,最耀眼的是共產黨員們,他們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強化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擦亮了自己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