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平,邵建軍,馮恩剛,曹茂強
(1.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濰坊供電公司,山東 濰坊 261041;2.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諸城供電公司,山東 濰坊 262200;3.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青州供電公司,山東 濰坊 262500)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安全生產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簡稱濰坊公司)以安全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堅持“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精益管控,市縣一體全方位支撐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
2021 年以來,面對供電可靠性要求顯著提高、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及持續處于高位的配網檢修施工任務,濰坊公司分析目標、形勢,試點推行配網綜合檢修集團化作戰,有序推進配網檢修和建設的業務融合,持續提升供電可靠性。通過實踐,該公司越來越清晰地感到配網綜合檢修“集團化作戰”是當前配網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
配網“集團化作戰”以配網設備狀態科學評價為基礎,以精益化運維為手段,實現配網“一停多修、一停多用”的目的,是落實精益運維,建設一流配電網的重要措施。配網綜合檢修結合各專業、各電壓等級等多維度停電需求,統籌人力、技術、裝備資源,將輸電、變電停電計劃與城網工程、業擴工程、線路消缺、通道清障等配網工作同步推進,實現對10 kV 架空線、電纜線路、設備和公備臺區(變壓器、低壓線路)的整體綜合檢修(流程見圖1)。簡單概括為:以保證本質安全為原則,以提質增效為目的,優化整合配網檢修和建設任務,集中精干力量而開展的大型配網作業,實現“線路一次停、問題一次清”,有效壓減作業時間和客戶停電時間。

圖1 配網設備綜合檢修管理流程
風險管控手段與“集團化作戰”安全要求之間存在挑戰。“集團化作戰”需要多部門協同配合,施工分區域、分段、分塊進行分解,抽調的其他單位人員對需要檢修的線路路徑、作業環境、運行方式、分布式電源等很多情況不掌握,需要組織協調各單位做好現場勘察、風險分析,幾十基桿塔、幾十部吊車同時作業,若前期準備工作或安全措施執行不到位,安全管控將出現“盲區”。
人員素質要求與“集團化作戰”特點間存在矛盾。當前配網綜合檢修涉及班組多、人員多,點多面廣,面對現場防疫、安全的雙重壓力,一是對作業人員安全素質、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對安全監督提出挑戰,面對諸多的作業點,受現場環境、安全監督人員數量、監控設備數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有效安全監督的覆蓋率低,已無法滿足現場安全監督需要。
隊伍協作溝通與“集團化作戰”協同要求之間存在不足。施工作業面廣,多班組齊頭并進工作,分工難免會有一些交叉作業、共用安全措施等情況,而且施工進度不一,各環節如果配合不好,也會存在安全風險。
另外,安全監督受人員、設備數量限制,工作難度大。對于比較長的配電線路,施工作業戰線長,多班組齊頭并進工作,難免會有一些交叉作業、共用安全措施等情況,而且各自按照自身進度開展,施工進度不一,工作負責人與各小組、各小組間若配合不好,也會存在安全風險。
針對上述挑戰,濰坊公司創新管控手段,推行安全共商、共建、共享,從安全“作戰方案”、安全“作戰堡壘”、安全“作戰防線”三個方面,點線面結合,構筑了安全堡壘,為打贏配網“集團化作戰”提供堅實基礎。
“謀定而后動,知止而有得”。計劃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針對配網“集團化作戰”組織難、準備難的問題,需要將準備工作做足、做細,在原安全基礎上重點用以下方式進行管控,做細現場勘察、做細安全風險點分析。
(1) 首先,按照精益管理“三協同”的原則,由運檢部提前組織待停電線路運維單位,結合線路“一線一檔一策”,整合該線路電網檢修與建設任務,制定施工作業任務及方案。其次,按照精心準備“三提前”原則,堅持安全管理關口前移,將現場疫情防控與安全風險管控相結合,由安監部建立《配網作業典型風險庫》,將作業現場風險清單化。在計劃檢修作業前,由運檢部組織運維單位、各參建隊伍對檢修現場進行第一次勘察。一是為了明確安全措施,對各區域進行逐一勘察,明確停電范圍、帶電部位等的安全措施。二是為了明確到位人員,確定哪級領導、哪位管理人員到崗到位監督,并按照風險等級開展全過程或關鍵時段、重要環節監督。
(2) 檢修作業開工前要進行第二次勘察。由運檢部牽頭組織工作負責人、各小組負責人重新進行第二次現場勘察,核對補充安全措施以及對原有的危險點進行逐一核對勘察。
(3) 核對勘察完畢,組織進行風險分析會商。運檢部組織牽頭各單位逐一對作業點進行風險和承載力分析。以“最小單元化、最大隔離度”為防控原則,細化措施、編制“三措一案”,科學安排作業定員和工期時限,確保工作班成員結構合理、作業時間合理、工期合理、安全措施合理,達到“線路一次停、問題一次清”的要求。“戰斗”主體——工作小組,針對“集團化作戰”來說每個工作小組都是一個“戰斗堡壘”,但面對防疫的“最小單元化”與“集團化作戰”、承分包人員素質與安全防控高要求等諸多矛盾,防疫難,管控難,需要把每一個“戰斗堡壘”的安全防控做牢。
3.2.1 建立核心隊伍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的安全形勢,立足公司隊伍基礎,全面梳理公司各類施工力量,建立一支自有的核心施工隊伍。實施員工綜合素質提升工程,組織全員進行“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新進職工全部參與配農網的施工實踐,在配農網一線施工中錘煉獨立施工作業能力。
通過上述措施全面提升人員安全素質,確保參與施工的各類人員安全素質可控、疫情防控能控,實現業務零分包,解決承分包隊伍安全管控難題。
3.2.2 定制“清單”
定制一張配電檢修現場自查清單。開工前,按照《配網檢修現場安全管控指導手冊》中“自查清單”進行“照單”自查,確保不缺項漏項。所有作業點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現場執行,確保所有帶電部位全部“硬隔離”,每個作業點就是一個“安全島”。
3.2.3 設置兼職安全督查員
各單位除了落實管理人員與作業人員“同進、同出、同過程”以外,進一步加強保證體系自我監督,設立黨員兼職安全督查員,按照“一佩戴、三公開、三層級”原則對現場檢修工作進行安全監督。黨員進入各類生產作業現場,自覺佩戴臂章,自動具備“兼職安全督查員”身份,自覺做到“黨員帶頭不違章、黨員帶頭查違章、黨員身邊無違章”。
針對配網“集團化作戰”戰線長、小組多、各自為戰、協同不足問題,還需要將各小組組成統一戰線,信息共享、協同配合來完成工作任務。
針對安全共享,實施掛圖作戰,采用兩張“圖”,一是基于奧維地圖APP 的信息共享,實現“作業現場一圖清”,二是張貼施工小組分布圖,助力開好開工會。
3.3.1 構建“作業現場一圖清”
集團化作戰各工作小組齊頭并進,可能存在交叉施工和溝通不足的問題。依托奧維地圖APP,構建“一圖清”,從現場勘察階段起,將分工分組、到位管理、接地線位置等信息實時更新,貫穿施工全過程。如在圖中逐一標注,勘察信息包含小組工作負責人名稱、到位監督人員名稱、自行裝設的接地線、是否公用接地線等信息;隨著施工過程實時更新共享,開工后狀態由勘察變為施工,使員工對整個施工進度有形象了解。
3.3.2 制定施工小組分布圖
因集團化作戰涉及工作范圍大,需要注意的點多,檢修看板的繪圖區域已無法滿足開工會需求。依據風險分析、“作業現場一圖清”內容,制定施工小組分布圖,以看板形式形象標注線路的分段分工、安全措施等,作為開工會中安全交底的有效補充。在召開開工會時,工作負責人可以形象、具體地講解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項,例如各小組間共用接地線、交叉跨越等情況,參與開工會的各小組負責人也能在腦海中形成自己小組、臨近小組乃至全線的一個清晰的分布圖,有效彌補了開工會中安全交底的不足。
自復工復產開始至春檢結束,濰坊公司累計開展“集團化作戰”檢修、施工現場184 處,完成317 條線路檢修,現場到位監督409 處,視頻管控各類作業現場1 972 處,大幅提升供電可靠性。在確保配電作業現場本質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實現安全管控和供電可靠性雙提升。
安全工作,永遠在路上。無論是一線人員還是專業管理人員,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新設備、新系統不斷更迭,只有牢固樹立“四個最”意識(最根本的是緊盯安全目標、牢牢守住“生命線”,最重要的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最關鍵的是及時解決各類風險隱患,最要緊的是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持續抓牢抓實各項管控措施,才能切實守好、守牢安全“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