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 回澤
(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混凝土作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建筑工程材料,在荷載作用下,其內部產生的微裂縫,會加快水及侵蝕物質進入混凝土內部,從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現有關于荷載作用對混凝土吸水特性的研究,因液壓加載設備中不便設置吸水液面,而采用在試件卸載后取出進行吸水試驗的研究方式??紤]到實際情況下,混凝土多為在承壓情況下吸水,且卸載后會使混凝土內部產生的微裂縫部分閉合,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設計混凝土試件持載吸水試驗裝置,以實現混凝土試件毛細吸水過程中荷載的持續施加。試驗中設置不同的持載水平(極限荷載的0%、15%、30%、45%、60%、75%),不同的水灰比(0.4、0.5、0.6)作為混凝土吸水特性的影響因素,并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影響規律。
本試驗采用的原材料有P·O42.5 普通硅酸鹽水泥;ISO 標準砂;有機硅密封膠;砂漿水灰比如表1 所示。本試驗共制作36 個40mm×40mm×40mm 軸心受壓砂漿試件,按照水灰比不同分為3 組(每組12 個)。試驗前需將試塊放入105℃的烘干箱中進行烘干(約24h),然后取出置于室內干燥處,待其自然冷卻后,將各試塊側面均勻刷上有機硅密封膠,處理完畢后用塑料袋將所有試塊分組封存待用。試件的幾何平面尺寸及加載形式如圖1所示。

表1 砂漿的水灰比

圖1 試件的幾何平面尺寸及加載形式示意圖
本試驗設計混凝土試件持載吸水試驗裝置,以實現混凝土試件毛細吸水過程中荷載的持續施加。持載吸水試驗裝置如圖2 所示。

圖2 持載吸水試驗裝置示意圖
向裝置水槽內注水,直至水槽內支撐完全淹沒。設置6 個持載水平,分別為試塊極限荷載的0%、15%、30%、45%、60%、75%。通過調節夾具四角的螺帽進行加載,待施加荷載達到持載水平后,停止調節。將6 個(相同水灰比)不同持載水平的試塊分別置于水槽內支架上,設置前密后疏的時間間隔稱量各試塊與夾具的總質量。每次稱量前人工擦拭試件及夾具,時間間隔前后的質量差值即為該時段內的吸水量。
時間間隔設置:試驗開始間隔5min;試驗開始30min 后,時間間隔擴大為10min;試驗開始60min 后,時間間隔擴大為20min;試驗開始180min 后,時間間隔擴大為30min;試驗開始240min 后,結束試驗。根據砂漿試塊水灰比(0.4,0.5,0.6)的不同,共進行三次試驗。
混凝土累積吸水量與時間的1/2 次方有以下關系:

式中:
i——單位面積累積吸水量,mm;
t——吸水時間,min;
k——吸水率,mm/min1/2;
b——激增吸水量,mm;
單位面積累積吸水量i 的計算式如下:

式中:
Δm(t)——0 時刻與t 時刻試塊質量的差值,g;
ρ——水的密度,g/cm3;
S——試件與水接觸的面積,cm2;
持續荷載作用下砂漿試塊的累積吸水曲線如圖3所示。從圖3 中可以看出,在持續荷載作用下試件的累積吸水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相同;同一水灰比的砂漿試塊,在持續荷載作用下,其累積吸水量較無荷載作用下有明顯提升;同一持載水平下,試件的水灰比越高,其累積吸水量越大。

圖3 累積吸水量曲線
從圖3 中還可以看出,在0~5min 時段內其吸水率k1明顯大于5~240min 時段內的吸水率k2,說明持續荷載作用下的混凝土試塊初期吸水量存在激增現象。
由累積吸水量曲線分析可知,初期吸水率k1遠大于后期吸水率k2,且初期吸水階段持續時間極短,較長期持載的構件而言其時間可忽略。故主要分析后期吸水階段,以i 軸截距b 作為初期吸水階段的激增吸水量。
不同持載水平或不同水灰比的后期吸水率曲線如圖4 所示。從圖4 中可以發現,持載水平和水灰比對吸水率的影響不是單一遞增關系:在持載水平為0%時,即無荷載作用下時,水灰比越大,其吸水率越大,呈正相關;在持載水平為60%時,同樣滿足正相關;在持載水平為75%時,呈負相關。

圖4 后期吸水率曲線
并且,水灰比為0.6 的試塊在持載水平為45%和75%時,出現了吸水率低于持載水平為0%時的情況。由圖1 分析可知,受壓持載方向與毛細吸水方向正交,毛細吸水通道不能排除部分被壓密而閉合的可能,從而降低了吸水率。
⑴持續荷載的作用會加快混凝土的吸水率,持載大小對吸水率的影響不是完全正相關。
⑵持續荷載作用下的混凝土試塊初期吸水量存在激增現象,初期吸水率遠大于后期吸水率,呈雙線性變化。
⑶混凝土在持續荷載作用下的最大累積吸水量與水灰比呈正相關,水灰比越大,其吸水能力越強。
⑷當持續荷載作用方向與毛細吸水方向正交時,存在某一持載水平下混凝土的后期吸水率降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