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志 龍嘉軒 孟照輝 李正東
(1 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工程質量檢測鑒定中心;2 深圳鵬瑞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地面空間有限,深基坑越來越多。基坑支護中樁錨支護是常見的類型[1],預應力錨索應用十分廣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受力機理獨特,承載力大,比起普通錨索,分散型錨桿承載力提高幅度達30%,并且在相對軟弱的土層中錨桿承載力的提高更為明顯[2],因此廣泛應用于支護工程中。預應力錨索承載力和變形是其一個重要的參數,與常規預應力錨索整體受力不同,分散型預應力錨索施工工藝獨特,受力作用到不同的受力單元[3],如果按照原來的檢測方法,會造成單一受力單元的破壞,達不到設計需要的荷載。
隨著分散型預應力錨索應用的增多,分散型錨索的張拉成為工程實際運用中的難題。如何在現有的張拉方法中優選加載準確、操作靈活的張拉方法,對于分散性錨索的運用有較大的實用意義。
擬建場地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紅嶺北路東側,泥崗東路南側,寶安北路西側,梨園路北側。場地原為倉儲物流區,現已拆除完畢。周邊主要為高層住宅、高層寫字樓等。根據本項目地質勘查報告顯示,擬建場地原始地貌屬于沖洪積平原地貌,場地較平整。擬建場地地下設有四層地下室。
根據建設單位所提相關資料,暫定地下室邊線為用地紅線內退3m,基坑支護結構內邊線距離用地紅線1.5m,由此確定本項目基坑周長約1230.0m,面積約40315.5m2。場地周邊現狀標高+15.00m~+16.50m,基坑支護深度20.5~23.0m(考慮底板及墊層厚度)。基坑支護工程等級為一級~二級。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擬建場區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主要地層情況見表1。

表1 各巖土層地質概況
基坑西北側靠近建筑物,南側靠近高層建筑,距離均小于一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基坑側壁土層存在填土層、砂土層及有機質土層,每層的平均厚度約2~4m;基坑挖深20.50 至23.0m;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基坑豎向支護結構采用φ1.4m@2.2m 的咬合樁進行支護,φ1.4m 的素砼樁進行止水。地塊區域靠近地鐵,基坑整體采用樁撐支護,支護樁采用旋挖鉆孔灌注樁,樁直徑1.4m,間距2.2m,支護樁間采用1.4m 素混凝土樁咬合。為了不影響后期地鐵盾構施工和南側學校用地后期施工,選用可回收壓力型擴體錨索進行支護。
本次試驗錨索共三組9 根,均為熱熔型壓力分散性錨索,錨索共分三個受力單元,共3 組,每組3 根。分別布置于原設計7-7 剖面、13-13 剖面、14-14 剖面,其中錨固段全分化6 根,粉質黏土3 根。采用一種熱熔型壓力分散型錨索,運用普通鉆孔、高壓旋噴擴孔和二次注漿工藝擴體段長度為4.5m,擴體直徑為φ600mm,擴體段放入3 塊φ135mm 承壓板,其中第一受力單元26m,第二受力單元22m,第三受力單元18m。具體信息詳見圖1、表2。

圖1 分散性試驗錨索示意圖

表2 錨索基本信息
本次基坑支護工程錨索基本試驗采用三種不同方式對3 組共9 根錨索進行檢測,采用油泵加壓,千斤頂出力,位移觀測穩定時間為5min,荷載偏差控制在50kN以內,其他穩定標準,位移觀測依據相應行業標準《錨桿檢測與監測技術標準》(JGJ401-2017)[4]。
1#、4#、7#試驗錨索:采用單個千斤頂,對各單元錨桿從前端到底端逐個進行加載,單元錨桿達到破壞條件時停止加載,直至鋼絞線斷裂或錨索破壞。試驗要求:1#試驗錨索第一受力單元為兩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400kN,第二受力單元為兩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400kN,第三受力單元是單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為200kN;4#試驗錨索第一受力單元為兩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400kN,第二受力單元為一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200kN,第三受力單元是單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為200kN;7# 試驗錨索第一受力單元為兩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400kN,第二受力單元為一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200kN,第三受力單元是單根鋼絞線,要求試驗荷載為200kN。
2#、5#、8#試驗錨索:采用單個千斤頂,依次對1、2號單元錨桿(由錨桿底端的單元錨桿開始)預張拉,然后對1~3 號單元錨桿整體張拉,錨桿達到破壞條件時停止加載。試驗要求:2#試驗錨索受力單元分別為兩根、兩根、一根鋼絞線,當第一受力單元張拉荷載到175kN時,第一和第二受力單元整體張拉,荷載達到270kN 時,三個受力單元整體張拉,當破壞時終止試驗;5#試驗錨索受力單元分別為為兩根、一根、一根鋼絞線,當第一受力單元張拉荷載到151kN 時,第一和第二受力單元整體張拉,荷載達到228kN 時,三個受力單元整體張拉,當破壞時終止試驗;8#試驗錨索受力單元分別為為兩根、一根、一根鋼絞線,當第一受力單元張拉荷載到159kN 時,第一和第二受力單元整體張拉,荷載達到240kN 時,三個受力單元整體張拉,當破壞時終止試驗。
3#、6#、9#試驗錨索:采用并聯千斤頂,依次對單元錨桿(由錨桿底端的單元錨桿開始,編號分別為1/2/3)進行張拉,若總荷載達到試驗荷載后錨桿仍未破壞,則繼續對錨桿按每級20kN 加載至破壞。試驗采用分散型錨索的檢測裝置[5],試驗錨索每根鋼絞線一個千斤頂控制,同一油泵油壓通過并聯,保持每根鋼絞線荷載相同。3#試驗錨索試驗荷載共900kN,每根鋼絞線150kN;6#試驗錨索試驗荷載共760kN,每根鋼絞線190kN;6#試驗錨索試驗荷載共800kN,每根鋼絞線200kN。當達到試驗荷載沒有破壞時,繼續加載至破壞。
第一組1#、4#、7#三根試驗錨索,試驗破壞荷載均大于試驗荷載,其中1#試驗錨索荷載達到1100kN,4 號試驗錨索荷載達到800kN,7#試驗荷載達到950kN。基本都達到了鋼絞線強度的80%,把鋼絞線的材料強度應用到最大;第二組2#、5#、8#三根試驗錨索,2#試驗錨索試驗在荷載920kN 時,鋼絞線發生破壞;5#試驗錨索試驗在荷載820kN 時,鋼絞線發生破;7#試驗錨索試驗在荷載840kN 時,鋼絞線發生破。三根試驗錨索試驗時的破壞均大于計劃試驗荷載;第三組3#、6#、9#三根試驗錨索,3#、6#、9# 試驗錨索在試驗荷載達到1100kN、840kN、850kN 時,由于千斤頂伸長量的限制,試驗終止,均未達到破壞荷載。三根試驗錨索試驗時的破壞均大于計劃試驗荷載。
從三組試驗結果來看,三組試驗荷載均達到計劃荷載。由于壓力分散性錨索的特殊性,本次試驗的錨索均有三個受力單元,每個受力單元錨固在不同的土層中,各自發揮效果。從錨索受力來說,并聯千斤頂的試驗方法更接近錨索的受力及鎖定狀態。施工時,考慮到現場錨桿鎖定及施工人員一般為勞務人員,采用單個千斤頂逐個受力單元張拉以及采用補償張拉鎖定,基本很難實現。如果采用常見的整體張拉鎖定法,很容易造成單個受力單元破壞,達不到設計想要的設計效果。采用并聯千斤頂基本解決了這一困難,操作既不復雜,又能達到設計要求效果。
本次試驗,驗證了實際工況承載力的受力情況,分散性錨索比普通預應力錨索受力更大。試驗樣本相對較少,基本在理想狀態下進行試驗,工程實際應用中,分散性錨索由于施工繁瑣,鎖定尤其麻煩,常用的補償張拉法對人的要求極高,如果對施工人員培訓不到位,后期容易出現問題。采用并聯千斤頂張拉進行鎖定,是一個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