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為真正踐行“雙減”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作業管理,筆者結合“雙減”要求、新課程理念和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對英語作業的設計進行思考,使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的快樂過程。
案例一:
以人教社精通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Lesson 23的英語作業為例,筆者設計了動手制作類基礎性作業、個性化歸納類作業和語言交際探究性作業。
1.第一項作業:請學生探望生病中的Kate,制作一張康復卡送給她。
設計意圖:本課的會話情景是Kate生病,同學們來探望她,并送給她康復卡片和禮物,幫助她補習功課?;谶@一主題背景,筆者認真研讀文本,梳理主題意義。鼓勵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回歸文本,體會探望病人、表達關愛這一主題,達到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運用語言的目的。同時,通過該項作業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品格素養,理解我國與他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差異,了解西方國家探訪病人的禮儀。
難度系數:★
制作康復卡這項作業難度較低,文本中給出了參考樣例,學生可借鑒完成。
效果與亮點分析:
亮點一:面向全體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制作康復卡這項作業面向全體學生,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新知識用自己的體系構建起來。通過動手制作康復卡、贈送康復卡,傳遞同伴間的友誼,并能夠得體地表達對他人的關愛之情,這樣不僅讓知識“活”起來,而且使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實現最大化。
亮點二:這是一項基礎性的動手作業,屬于畫圖類作業。情境化的作業不同于傳統抄寫作業,可以令學生使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利用身邊不同的資源,在體驗作業的過程中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2.第二項作業:制作一份探望病人的禮物清單和問候病人時交流的句子清單。
設計意圖:天津市小學英語教研員張宏麗老師在2019年提出“主題叢”單元整體教學的思想。筆者將Lesson 23和Lesson 24的知識聯系在一起,設計了這一總結歸納類的作業。“雙減”背景下,為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應避免機械性地抄寫句子,故而設計了歸納性作業,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
難度系數:★★
效果與亮點分析:符合“雙減”改革目標,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避免機械性地抄寫句子,以總結、歸納的方式將知識進行反饋。
3.第三項作業:
(1)同學們,你的同學生病了,你去問候他(她),請你運用學過的語句,創編一個新對話。(2)同學們,我國西部小學的小朋友們現在需要捐贈圖書、過冬衣物,你會如何幫助他們呢?請你以此為背景,寫一份倡議書或為西部的小朋友寫一封信。(3)同學們,如果我們的家人、長輩生病或需要幫助了,你會怎樣做呢?請你想一想,創編一個新對話。
設計意圖:一是尊重能力差異,體現作業梯度。學生們接收、理解新知識的水平存在差異。設計作業既要讓學優生真正的“吃飽喝足”,又要讓中等生提高能力。二是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習能力。創編對話這一選做作業,學生基于課文對話,可以發揮創造力,嘗試合作創編、表演小對話,深入理解與鞏固所學內容,達到發展語言技能、實現遷移創新的目的。
難度系數:★★★
效果與亮點分析:
亮點一: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為重點,在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發揮各自潛能?;A薄弱的學生可以仿照課本,簡單設計;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有想法、有創意的學生則構思新穎,富有個性與創新,可以進行舞臺劇展示,提升審美情趣。
亮點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體現作業分層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作業分層的設計原則,滿足不同智力、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要求,讓每個學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礎上都能自發性地進步。小組合作創編新對話、寫倡議書或寫信,依據奧蘇貝爾的認知結構同化理論,培養學生關愛同伴、發揚我國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案例二:
在教授人教社精通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Lesson 9時,筆者設計了4D多維作業:基礎夯實作業、個性顯化作業、探究合作作業、跨學科實踐作業。
1.第一項作業:
(1)請寫出一種或幾種有關自己愛好的單詞或詞組,并在下面標注上相應的中文。(2)請用一句或幾句連貫的英文描述一下你的愛好。(3)請以“My hobby”為題執筆描述一下自身愛好。
設計意圖:一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基礎和能力上自主選擇,各得其所。這樣可以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縮短作業時長。二是避免忽視學情的硬性規定、粗暴劃一,幫助學生樹立語言自信,自主選擇,賦能每一個學生:“我想做、我能做,我會做”,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人格自信。
效果與亮點分析:基礎作業分層堅持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自主探究能力,獲得語言習得的成就感。在作業內容上呈現由易到難的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向上的動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點滴成長。另外,在同等級學生中開展作業評比,再選出“最佳完成獎”,展示、激勵學生向上、向善的人文品格,使每一個等級的參與者都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
2.第二項作業:
請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羅列與愛好相關的單詞與句型,設計出有自己特色的思維導圖。
效果與亮點分析:學生在設計思維導圖時,從各自的興趣出發,不僅要運用已知單詞、句型,而且要努力拓展教材外的相關單詞和句型,繪制出獨具個性特色的思維導圖。同時,由于學生擅長的領域不同,思維導圖呈現形式也會異彩紛呈。
3.第三項作業:
請學生學習完“What's your hobby?My hobby is...”句型后,對同伴或者家人做一個調查,詢問對方的喜惡并完成調查表。
本項作業難度系數:★★★
設計意圖:設計此項作業是遵循“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把作業生活化,讓學生自主選擇對象進行興趣愛好的調查。學生可以設計問題,運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詢問對方的興趣愛好,并完成雙人或多人的對話表演。
效果與亮點分析: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對調查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以此來表演一段對話,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無痕滲透的人文教育是英語課程大概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4.第四項作業: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p>
(1)請學生以偉人為榜樣通過視頻或者現場表演等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結合自身愛好,在音樂、美術、體育等領域用所學句型進行自身描述。
(2)請學生歸納自己喜愛的關于愛好的至理名言并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
難度系數:★★★★
設計意圖:英語作業應具有鞏固延伸、培養發展、反饋修正的作用。結合自身愛好,用所學的知識對自己的表演進行簡單描述,并展示歸納整理的英文格言。這樣既展示了自己的特長,又復習了本課所學內容,不僅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鍛煉了語言運用能力、合作交際能力,活躍了思維,擴展了詞匯量,受益頗多。
效果與亮點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單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素質教育提出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就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此項作業的設計使學生形成熱愛生活、人格健全等優良品質,并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諧發展。
“雙減”政策對于教師作業的布置是否科學合理提出新的要求,它是對提升教學質量的小切口、大改革,教師設計作業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精確鞏固課堂教學質量,精細反饋學業完成情況,為每一個學生搭設出彩綻放的機會。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