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偉 曹高明 史慧芳



[編者按]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作為革命老區的江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奮力推動鄉村振興,積累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涌現出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譜寫了新時代鄉村振興事業的美麗畫卷。自本期起,本刊開設“喜迎黨的二十大·老區新貌”專欄,主要刊發江西老區在鄉村振興中的典型經驗做法、成效及典型人物等方面的文章,反映老區喜人變化,展示老區新面貌,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背景情況
茅坪鎮位于井岡山市中部,是著名的八角樓所在地,毛澤東同志曾在這里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全鎮區域面積為115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82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8531人,鎮黨委下設16個黨支部、黨員408人,全鎮耕地面積6360畝,山林面積97290畝,共有“十三五”省級貧困村5個,“十四五”省級鄉村振興重點村2個。
自2017年2月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后,茅坪鎮不忘初心、繼續奮進,不斷探索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長效機制,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神山村提出的“扶貧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殷殷囑托。打贏脫貧攻堅戰后,茅坪鎮更是乘著鄉村振興的春風,立足自身紅綠資源優勢,深耕紅旅融合,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紅色引領、綠色發展”之路,在鄉村振興事業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茅坪鎮先后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稱號并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名錄,大隴村、神山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以紅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茅坪鎮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變化、幸福與希望,路更寬、燈更亮、水更凈、樓更高、人更美。截至目前,全鎮共有5個村成功創建江西省5A、4A和3A級鄉村旅游點。2021年,全鎮發展民宿近700間,床位2300余個,農家樂120家,年接待游客百萬余人次,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9878元。特別是神山村近年來多措并舉,從曾經默默無聞小山村華麗轉身為遠近聞名的新興旅游熱點村。2020年10月,神山村旅游扶貧案例成功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
對于整村變化,茅坪鎮神山村村民李宗吾喜笑顏開地說:“神山村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坐在家里就可以發家致富,真是告別了靠山吃山的歷史;鄉村旅游,讓我學會了熱情、微笑。”對于當下生活,村民彭夏英笑開懷地說:“非常滿足,感謝黨和政府。”
主要做法
(一)立足紅色資源,讓資源優勢化為產業優勢
鄉村振興需特色優勢產業做支撐。近年來,茅坪鎮立足豐富的極具特色的紅色資源,把握綠色生態,緊扣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打造特色紅色旅游小鎮。一是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示范上下功夫。近年來,茅坪鎮十分注重對境內5處國家級、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與挖掘工作,加大遺址遺跡、舊居舊址、歷史文獻的修復和保護力度,特別是近期對八角樓旁的袁文才舊居進行了修繕布展,并將《八角樓的燈光》《茅坪安家》《大隴紅色圩場》《喬林建黨》等紅色歷史故事融入茅坪街區、大隴街區核心規劃,使紅色資源整合利用最大化,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得到進一步夯實。二是在紅旅產品開發上,特別是紅色研學產品的創新上下功夫。近年來,除傳統紅色旅游產品外,茅坪鎮創新推出了“神山感悟”“馬源尋訪”“初心喬林”“源頭探路”“星火茅坪”及壩上“紅軍的一天”等一村一品的鄉村旅游地和研學地,形成“茅坪紅飄帶”帶動鄉村旅游。過鐵索橋、爬雪山、過草地,讓每位參與紅旅研學的學員,在獲得身心鍛煉的同時,能夠更加實際體會革命崢嶸歲月的偉大。三是在紅綠產品融合上下功夫。多年來,茅坪鎮積極實踐紅色旅游帶動鄉村游、采摘游、民俗游。在農業種植業上,充分發揮茅坪鎮高山黃桃種植優勢,打造集栽種、育苗、采摘、科技試驗、觀光農業及休閑旅游為一體的3000畝規模化黃桃產業園,謀劃打造并推出茅坪高山黃桃品牌;在休閑觀光農業上,以茅坪當地黃桃、獼猴桃等特色農業園區為主推,通過深化茅坪黃桃節、鄉村音樂節等節慶活動,大力推介茅坪高山黃桃、客家美食、民俗表演,實現農業觀光產業大發展。
(二)用好項目資源,讓項目優勢化為發展優勢
項目是加速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自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資助的紅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落地茅坪鎮以來,全鎮扎實用足用好該項目資源,爭取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讓每一個細分項目都能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讓每一分錢產生實實在在的富民效益。一是發揮示范區項目引資功能。茅坪鎮充分發揮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資金是撬動社會資金“引子”的作用,自項目啟動后,前后總計撬動各類資金3.2509億元,其中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引進社會資本、整合地方財政項目資金2.7509億元。截至2022年2月13日,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共批復項目38個,其中已完工項目36個,在建項目2個;自主實施項目30個,其中已完工項目19個,在建項目項目11個。二是明確示范區項目發展定位。茅坪鎮將項目的發展定位為建設集紅色研學教育、休閑農業開發、山林康養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形成以旅扶農、以農促旅、紅綠結合、居養互動的旅游新格局。因此,在項目建設上,重點實施茅坪村景區旅游產業及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茅坪鎮農業產業及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等6個項目,將有效推動紅色研學與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鄉風民俗等深度融合。三是踐行示范區項目富民屬性。為確保項目成為真正富民資源,在項目資產權屬上,明確規定示范區內使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形成的項目資產,產權歸相對應的村集體所有,收益全部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在項目收益分配上,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多種共建共享模式,村集體通過中央彩票公益金形成的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和自有土地、山林等資源入股公司,確保共享發展成果。項目完成后,預計到2022年底,全鎮現代農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超過10%以上,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以上,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3000人以上,實現農戶戶均年增收2萬元目標,綜合收益3億元以上。
(三)發揮群眾資源,讓群眾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
群眾參與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衡量鄉村振興成效的關鍵指標之一。自開展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茅坪鎮充分調動群眾資源,讓全鎮群眾實實在在參與鄉村振興,真真切切感受鄉村振興帶來的幸福與魅力。茅坪鎮在紅旅融合中,堅持共建共享,多措并舉構建產業與群眾的“利益共同體”,把“別人的產業”變為“我們的產業”。一是推動農戶變商戶。充分發揮紅旅產業的輻射與帶動能力,讓群眾積極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戶外休閑、研學培訓等鄉村旅游,享受旅游產業帶來的真實市場福利。二是推動農民變股民。茅坪鎮努力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企業+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合作社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村合作社經濟,確保村集體及脫貧戶占股,變資源為資產、資金為股金、農民為股民,保障村民、集體等多重利益。三是推動農民變市民。為確保紅旅融合深入推進,茅坪鎮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一方面積極引導群眾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利用房前屋后、荒坡地、自有林地等閑置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將綠色資源轉換為經濟資產,在發家致富同時美化村莊環境;另一方面,全力推進移風易俗,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把鄉村治理與鄉風文明相融合,引導群眾從“站著看”到“主動干”的轉變,以達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通過先進典型宣傳、先進榜樣示范、先進企業(合作社)引領,配合政策正面引導激勵,形成“先富帶后富”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鄉村振興的文化發展動力。
經驗啟示
一是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是前提。鄉村振興,立足自身資源是前提。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茅坪鎮始終靠“山”吃“山”,堅持以自身優勢資源稟賦開展鄉村振興產業的探索,通過深挖紅色資源,持續推進紅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調動群眾積極參與是基礎。茅坪鎮在發展紅旅融合過程中,充分調度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按照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在紅旅融合項目的規劃和實施上,保障群眾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逐步實現群眾主動參與示范區建設的方方面面。
三是實施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是關鍵。井岡山是紅色旅游資源富礦區,為突出重圍,茅坪鎮走市場差異化競爭之路,打造以紅色旅游研學教育產品為核心,集紅色研學教育、休閑農業開發、山林康養度假于一體的紅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并圍繞紅色研學推出了系列創新性旅游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四是發揮扶持項目撬動社會資源是動力。扶持項目是加速鄉村振興步伐的利器。茅坪鎮在獲得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后,對項目資源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確保每一分錢產生的邊際效用最大化,讓每一個子項目都能撬動最大的社會效益,示范區項目得到黨和政府、企業、百姓三方高度認同。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