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故事新聞鮮讀
老虎高原
1989年深秋,畫家吳冠中到達山西河曲。面對無際的黃土山脈,他發現:“那山形似巨大動物,或伏或臥或昂首或回顧,溝壑隨之,便是活生生的老虎之群”。于是,他寓虎于土,繪就“老虎高原”。老虎的威凜之氣和高原的遼闊之美完美融合,原本靜態的土地有了蟄伏、蓄勢待發的沖勁。我們仿佛能聽到來自高原之巔的呼喚:這是孕育了億萬華夏子孫的偉大土地。這種寓動態于靜景的繪畫手法,也可用于寫作中。
思維遷移·寓動態于靜景
我從來不認為只能用巍峨險峻來形容山。它應是天地如畫且多情的眉眼,起伏中風光無限,顰笑間神采奕奕。晴空萬里,它是戰場上沖鋒陷陣、英勇無畏的將軍的雙眼,磅礴的輪廓是熠熠生輝的盔甲,剛勁的線條是手中揮斥的利劍。陰雨綿綿,它變成高臺上懷才不遇、惆悵失意的文人的眼眸,黯淡的色彩是眼中濃稠綿長的憂郁,深沉的樹色是長長久久的嘆息。云霧繚繞,它化作隱居避世、恬淡悠閑的隱士的目光,籠罩的濃云是觀世目光中的清冷,隱約的起伏是縹緲的長笛。晚霞如火,它則幻化為閨閣中久候情郎、相思愁長的女子的雙瞳,水中的倒影是眼里的脈脈柔波,緋紅的霞光則是醉后暈開的胭脂。每每注視它不同的樣子,我總會被這雙天地如畫且多情的眉眼打動一遍又一遍。
名畫賞讀人物故事新聞鮮讀
王亞平:
中國首位在軌超100天女宇航員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著航天員楊利偉成功發射,看著火箭燦爛的尾焰,“成為航天員”的種子在王亞平心中生根。7年后,這顆小小的種子終于結果——經過層層選拔,王亞平正式入選航天員大隊。
航天員的訓練極具挑戰性,其中有一項叫超重耐力訓練。訓練時,人體最多要承受8個G的過載,相當于8個自身的重量壓在身上。不僅臉會扭曲變形,胸部會因極度壓迫而呼吸困難,眼淚也會不由自主地往外流。接受此訓練的航天員的左手邊會有一個暫停按鈕。但是,王亞平從未按下過它,甚至在航天員大隊成立的20多年時間里,都沒有一個航天員按下過它。王亞平說:“在我心中,這個按鈕是不存在的。我想,這就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正是超強的信念和意志,成就了中國首位太空工作超100天的女宇航員。
素材解讀
從宇航員的身份往回看,王亞平是勤勉踏實的追夢人,她“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從宇航員的身份向前看,王亞平是孜孜不倦的摘星人,她不懈攀登,持續突破。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叩問蒼穹薪火相傳。
追隨他們的腳步,更多的中國紅必將閃耀星空。
/寫作關鍵詞/追夢,信念與意志,傳承
史景遷:
“最會講故事的歷史學家”
2021年12月,與孔飛力、魏斐德并稱美國“漢學三杰”的史景遷去世,享年85歲。這位“最會講故事的歷史學家”,終其一生,用優美、流暢的文筆讓世界看到一個更真實、飽滿的中國。他寫《康熙》,就化身為康熙,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發揮歷史想象,充分展現一代帝王的喜怒哀樂。他寫《改變中國》,探討近代西方人士如何參與及推動中國的歷史變化。他寫《追尋現代中國》,能夠不偏不倚,就事論事,讓西方讀者理解生活與奮斗在中國的歷史人物,如何奮勇追尋茫茫前途的一絲光明。在他筆下,每一個具體的人物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都有獨特的、引人入勝的故事發生。
素材解讀
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與此同時,我們也應充分尊重并感激像史景遷先生這樣的文化友人。他以客觀平實的態度認識中國文化,以流暢優美的文筆呈現歷史真相。他忠實地照亮歷史的黑暗一隅,讓世界看到中國人是如何從苦難中升華,在困境中追尋幸福的。
/寫作關鍵詞/文化交流
維爾塔寧:
以一己之力
改變全球畜牧業
維爾塔寧出生在芬蘭。在這個靠近北極圈的國家,奶制品是人們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但極寒氣候經常讓奶牛吃不到新鮮牧草,一到冬季,奶產量和質量急劇下降,許多貧困人家根本買不起奶制品,維爾塔寧一家就是其中之一。維爾塔寧思考:如果能讓飼料存儲更長時間,那么農場主就可以在夏季提前準備飼料。按照這個思路,他在天熱時把牧草貯存起來密封,保證牧草發酵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終止。經過數次實驗,終于得到穩定的飼料,解決了這一農業難題。維爾塔寧改變了全球畜牧業的發展圖景。1945年,他成為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素材解讀
1945年的諾貝爾獎可謂群星璀璨,有性格古怪、才智驚人的天才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有對人類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青霉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和他們比起來,維爾塔寧的研究并不高深。他的初衷很簡單,卻實實在在影響了全球畜牧業發展。正所謂“泰山不嫌細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擇小流,故成其深”。
/寫作關鍵詞/專注細微,發現生活
周令飛:
作為魯迅孫子的一生
作為魯迅孫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魯迅長孫周令飛先生講述了他的成長經歷:“讀書時,大家都期待我寫作文,但其實我真的不喜歡寫作文;報名參軍,被分配到衛生所,因為他們說爺爺是學醫的;步入中年開始留八字胡,大家說我是故意的;我不抽煙,他們說‘怎么可能,魯迅每天能抽五盒......”“魯迅孫子”的標簽之外,周令飛先生是著名的攝影記者、美術編輯、國際大型文化活動制作人。20世紀90年代,周令飛在國際上策劃了第一個中國古代名陶展,創造了在半年里帶領13000多名外國觀眾跨國觀賞中國藝術的世界紀錄。
素材解讀
成為名人后代,不是人人都有的體驗;但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卻是每個人都要做好的答卷。周令飛面對的考題是如何擺脫標簽,樊錦詩面對的考題是在世俗和理想中做出抉擇,戍邊戰士面對的考題是如何兼顧小家與大家。人生考題不盡相同,找到自己的答案,才最為重要。
/寫作關鍵詞/做好自己
金圣嘆:
明末第一“段子手”
同古代許多文人雅客一樣,金圣嘆也是天才級的早慧兒童。他5歲就能將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但是學著學著,他就開啟了竄改經典之路。《詩經》里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被這位大才子改成“關關雎鳩,在湖泥鰍。左右游游,哧溜哧溜”。金圣嘆成年后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其題目為《孟子》中的“我四十不動心”。金圣嘆在試卷上連寫了39個“動心”,意思為:“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則三十九歲之前必動心矣。”有人曾說,天下多奇人,但無人比他才高;天下多才子,卻無人比他更獨特。金圣嘆以不拘一格的視角,于經典中妙筆生花,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批評家。
素材解讀
漫長的歷史中,誦“之乎者也”者多,而行文有趣個性者少。金圣嘆敢于挑戰權威,但又不褻瀆權威。他評點的《水滸傳》別開生面,探索出小說中人物的創作規律;他敢于打破思維定式,但又不信馬由韁,他的思想顯示出其扎實的功底,被林語堂稱為“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
/寫作關鍵詞/挑戰權威,打破思維定式
名畫賞讀人物故事
新聞鮮讀
虎年生肖郵票
被質疑“滿臉愁容”
中國郵政發行了《壬寅年》虎年特種郵票1套2枚,分別為“國運昌隆”“虎蘊吉祥”。不過,有網友質疑:被譽為“獸中之王”、被視為勇猛和力量象征的老虎,在郵票中似乎并不開心。第一張郵票上的老虎略顯憂愁,眉頭緊鎖。第二張郵票的老虎媽媽帶著兩只幼虎也不開心,大虎沒有虎威,小虎也不靈動。作者回應稱,畫中突破了動物屬性,做了擬人化處理。
《北京青年報》:當野生虎難以觀察和研究時,代替的只是圈養虎,通過對圈養虎的觀察而畫出的虎當然或多或少會失去野生虎的威風凜凜。因此《壬寅年》虎年特種郵票向人們傳遞了進一步保護野生動物的信息。
網友“李珊珊”:一枚小小的生肖郵票,方寸之間濃縮了繪畫、書法、篆刻等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也凝結著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家國情懷。因此,我認為,要接納畫家對其作擬人化的處理,表達動物屬性之外的東西。你怎么看?
/寫作關鍵詞/生態保護,傳統文化,物微情濃
“長春花藍”!
彩通公布2022年度流行色
以開發和研究色彩而聞名全球的國際色彩流行機構彩通(Pantone)宣布:2022年度流行色為“長春花藍”,是一種看上去有點像紫色的藍色。官方解讀說:包括藍色基調又保有紫紅特質的“長春花藍”,是所有藍色調中最溫暖的。同時,藍色和紫色也是描繪虛擬世界時不可或缺的元素,“這是一種將數字世界中的色彩趨勢呈現在物理世界的表現”。
網友“作文研究君”:濃烈的綠色讓人聯想到蟬鳴的盛夏和旺盛的生命;中國紅讓身處異國他鄉的同胞熱淚盈眶......顏色不等同于潮流,但它可以代表一種情緒、一種態度、一種記憶,甚至是一種文化。我們可以取某種顏色的象征意味,作為線索串聯全文,增添文章的美感;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賦予某種顏色自我的故事與解讀,使人耳目一新。
/寫作關鍵詞/生活色彩
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的“通關”48小時
如何在48小時內說服國際奧委會打破場館呈統一顏色(藍色)的限制,在北京冬奧會場館內增加12個紅色圍擋?為此,設計師林存真和隊員走到北京街頭,在一處傳統建筑下,拍攝出冬日里藍天與紅瓦相輝映及街頭燈籠高掛的照片。他們向奧委會說明:人們從富有傳統特色的街頭走入有紅色點綴的藍色場館里并不會感到突兀。并且,這一紅色點綴也呼應了中國農歷新年掛燈籠的習俗。這是對東道主文化的一次寶貴展示。
網友“羅小呆”:當我們走進場館時,撲面而來的是整體和諧的美。但外行如我們,或許根本不會發現設計師們于細微處的創意,于創意中的匠心。原來,博大高深的傳統文化熔鑄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寫作關鍵詞/匠心,創意,傳統文化與生活
《我們的天才兒子》全網刷屏:
一對父子與命運的抗爭
一篇題目為《杭州男子從殯儀館打來電話:能不能寫寫我們的天才兒子》的推文刷屏網絡。故事中的杭州男子名為金性勇,他口中的天才兒子是金曉宇——一位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的翻譯家。
金曉宇6歲時左眼因事故失明,后又因雙相情感障礙無法正常入學。但通過自學,金曉宇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等多門語言,翻譯成為他和命運抗爭的唯一武器,父親也是他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他在10年內以驚人的速度和質量翻譯了22部外國作品。去年,金曉宇的母親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時光。年逾八旬的金性勇開始思考自己去世后兒子的出路。他希望通過講述,能讓兒子被社會溫柔接納。
《杭州日報》:這誠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也洋溢著堅韌不拔的愛,無法被摧毀的愛。愛能催生出強大無比的意志,能承受生活沉重的壓力。只有父愛才能讓一個父親堅信自己的孩子,不放棄自己的孩子。這個承諾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永遠、永遠。
/寫作關鍵詞/
父愛,與命運抗爭
《科學》發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全球頂尖學術雜志《科學》發布了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以期掀起全球頭腦風暴,共同討論人類當前與未來面對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數學、化學、醫學與健康、生命科學、天文學等領域。既有與生活相關的奇思妙想,如“有什么可以阻止人類衰老”“人類的情感源于何處”“為什么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人類可以冬眠嗎”等;也有各領域的“高精尖”問題,如“納維爾-斯托克斯問題會得到解決嗎”“時空的最小尺度是多少”等。
網友“Tims”: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代表著人類最前沿的思考方向,其研究的對象也不僅僅只有“高精尖”。盡管有人會驚訝,類似“人類可以冬眠嗎”的奇思妙想竟然也在這125個問題之列,但科學的魔力就在于讓幻想成為現實,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們既要樹立探索星空的宏大目標,也要有做好身邊小事的腳踏實地。
/寫作關鍵詞/科技力量
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已超500萬
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委員會結合前期流調數據、權威雜志和專家評估后公布,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脊柱側彎人數已經超過500萬,并且還在以每年30萬左右的速度遞增。脊柱側彎已經繼肥胖、近視之后,成了危害我國青少年兒童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專家提醒:預防脊柱側彎,除了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外,體育鍛煉也很重要,特別是腰背部肌肉的鍛煉,像吊單杠、打籃球、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網友“夏目”:脊柱,是身體的支柱,在人體活動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常用“脊梁”來指人的意志、膽量和節操,也比喻在國家、民族或團隊中起中堅作用的人。魯迅先生就曾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作為年輕一代,精神上的脊梁要正,身體里的脊柱也要挺直!
/寫作關鍵詞/人之精神,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