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



親愛的同學,你有注意到最近關于“瞇瞇眼”的討論和爭議嗎?
在某商家公布的最新廣告海報中,不少網友因其模特的眼睛細長,有些像“瞇瞇眼”,而對商家口誅筆伐,指責其“丑化國人”“崇洋媚外”。針對這一爭議,你是否會感到疑惑,“瞇瞇眼”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具備了特別的含義?為什么你身邊眼睛小的同學并不會引起大家的聯想與爭議呢?抵制“瞇瞇眼”,是否與現代社會提倡的多元審美相沖突呢?
本期話題熱搜,我們來探究:“瞇瞇眼”這一外貌特質,是如何與歧視和丑化聯系在一起的?在各種爭議中,我們又該保持怎樣的態度與思考?
活動探究一
為什么“瞇瞇眼”會讓我們聯想到丑化和歧視?
當我們試圖厘清一個現象時,首先要追根溯源。請你廣泛搜集史料,了解“瞇瞇眼”的歷史演變過程。
秦朝
兵馬俑
秦兵馬俑中有不少眼形細長、眼角上翹的士兵,這使得他們的眼神十分犀利,如即將離弦的箭,即使過了幾千年,依舊帶著致命的呼嘯,向前方的敵人飛去。我們仿佛能聽見他們因為緊張而屏住的呼吸,能看見他們額頭滾落的汗水,能聞見他們身邊戰場所特有的火與血混雜在一起的氣味。
唐朝
唐三彩女立俑
飽滿圓潤的臉蛋、狹長又微微上翹的眼睛,使這尊唐三彩女立俑獨有一種嬌憨的韻味。
元朝
畫中仕女的眼睛亦是細長狀且眼角上翹,搭配淡淡的秋波眉,讓眼神變得柔和起來,無限貼合“慈眉善目”之意。
觀察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塑造的人物形象中,細長狀的眼睛和上翹的眼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容貌特征。細長狀的眼睛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國古代傳統審美。
在中國戲曲妝容中,有一種常見的化妝手法“勒頭”。即演員在化完妝后,會將眼角和前額使勁向上勒緊后把頭發扎起來。這樣會吊起眼角,讓演員的眼睛變得細長,眉毛和鬢角貼近,更有眉目傳情之感。而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美女也時常被刻畫為柳葉眼、丹鳳眼、吊眼等細長眼型。清代才子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目細而長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動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聰慧。”顯然,他也是偏愛細長的眼睛的。
20世紀初
狹長的三白眼、上揚的眼角、高挑的眉毛、尖銳的下巴、煞白的臉色......傅滿洲的外表,與“奸詐”“詭計多端”等詞語關聯起來。
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掌握話語權的西方人以自我為中心,用自身的價值維度和審美尺度去想象東方的樣貌、衡量東方的標準,從而導致西方對東方實際情況的夸大或扭曲。在這一背景下,英國小說家沙克·羅默丑化東方人的傳統審美偏好,在小說中塑造了臭名昭著的典型角色“傅滿洲”。這個角色細目長眉,身著清朝官員服飾,陰險惡毒,被西方視為“有危害”的黃種人。爾后,以傅滿洲為代表的標志性“瞇瞇眼”容貌特征,被賦予了歧視和丑化黃種人的內涵。
●思考:根據以上信息,你了解“瞇瞇眼”的含義了嗎?
●筆記區:細長狀的眼睛本身是自然的、符合中國傳統審美而存在的容貌特征。但它經過近現代西方的扭曲和典型化后,演變為夸張化的“瞇瞇眼”,變成歧視黃種人的符號。
活動探究二
抵制“瞇瞇眼”,與多元審美相沖突嗎?
了解了“瞇瞇眼”形象的流變,我們再進一步思考當下的一些爭議。有網友說:“可是我就長著‘瞇瞇眼啊。”也有網友認為:“這不是一個倡導多元審美的社會嗎?只有大眼睛才是美嗎?”通過第一輪的探索,你可能已經有了模糊的答案。不過,接下來請你繼續翻閱和學習符號學的權威理論,高屋建瓴,盡可能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
1查閱理論資料,厘清邏輯關系
理論材料1
“記號”(sign)是由“能指”和“所指”所構成。其中“能指”指的是一個符號的物質層,也就是記號中能被指定的物件;而“所指”指的是一個記號的定義層。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理論材料2
“意指”則可被理解為一個過程,它是將能指與所指結成一體的行為,該行為的產物便是符號。
——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
羅蘭·巴爾特在他的書中舉了一個經典的例子來分析“能指”“所指”和“意指”這三個概念:
理論材料3
玫瑰,在特定場景表達愛慕之際是一個符號:其能指是作為植物的玫瑰,其所指是愛情的意念。作為能指的玫瑰和作為符號的玫瑰完全不同,前者是空洞無物的,后者卻是充滿意味的,而使之充滿意味的正是意指。
——羅蘭·巴爾特《符號學原理》
場景與動機:表達愛慕之際
能指:一種植物
意指:從能指到所指的這一過程
所指:愛情的意念
2運用理論資料,解答自己的疑惑
通過玫瑰的例子,你理解符號學中“能指”“特定場景”“意指”“所指”的概念了嗎?現在請你參照這個例子,從符號學角度畫出西方語境下“瞇瞇眼”的“意指”圖。
場景與動機:西方語境、大眾媒介/表歧視或迎合刻板印象
●筆記區:玫瑰只有在特定的表達愛意的場景下,才有了它的所指——愛情的意念;失去了這個場景,當玫瑰擺放在家里或生長在野外,便失去了它特定場景的符號意義。對小眼睛是否帶有歧視的判定亦是如此。其判別的核心在于,它被用于什么目的與場景背景。抵制廣告海報中的“瞇瞇眼”,并不是反對多元審美。因為,我們抵制的不是生活中任何一個長著小眼睛的人,而是基于西方陳舊、刻板印象,對黃種人的歧視。
活動探究三
在各種爭議中,我們該保持怎樣的態度與思考?
《人民日報》以“圓桌會”的形式從產品角度、審美角度、傳播角度進行了討論,閱讀時評摘抄,相信會給你帶來啟發。
從產品角度:充分尊重受眾,才能贏得市場。
從審美角度:培養健康審美趣味,涵養強大審美自信,才是對歧視的最好反擊。
從傳播角度:對“瞇瞇眼”的討論,既需要分清對象,更需要分清動機和場景。愛國是本能,維護民族尊嚴是每個中國人天然的情緒。
成果構筑
經過前三輪的活動探究,相信你對這一熱點話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現在,請你以消費者的名義,給在廣告海報中使用有爭議妝容的商家寫一封信,表達你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致商家的一封信
文/千凝
親愛的商家:
你好!作為忠實粉絲,我真的特別喜歡你們家的每一款產品。但
最近發生的事情,不免讓我對你們生出了一些不滿。作為一名小小的“真愛粉”,我非常真誠地想要與你們溝通我的看法。
可能你們會疑惑,為什么大家一直揪著廣告模特的妝容不放,特別是在審美多元化的當下。我想,這大概與廣告本身的特質有很大的關系。在我看來,廣告的特質不外乎就是“廣而告之”這四個字。
首先,“廣”代表“廣泛”,意味著廣告面對著極其廣大的受眾。既然面對的是極其廣大的受眾,就要接受大家的審視,更要尊重大家的情感。我不知道你們是出于何種營銷策略選擇了這樣的妝容,是想營造所謂的高級感?是為了追隨所謂的潮流?自然的小眼睛和刻意描畫的“瞇瞇眼”是兩碼事,尤其是在廣告、影視、藝術作品等公共領域。在你們的廣告海報中,除了刻意描畫的妝容外,模特更是兇狠地朝觀眾翻著白眼,整體畫面呈暗色調,布局混亂不堪。種種這些,組合起來,讓我既無法把這個廣告與你們的產品特性聯系在一起,更讓我覺得不好看、不舒服。說到底,我認為你們這次的營銷策略頗有錯把“痛點”當“創意點”的意味。
其次,“告之”意味著“宣傳”。這幾天我也看了很多為你們辯護的觀點,其中就有人說,也可以把廣告看作是藝術品。我想,這種觀點從一開始就混淆了藝術品與廣告之間的概念界限。廣告,說到底是為宣傳產品而服務的。如果一味地進行藝術創作而不顧及產品的宣傳效果,那它就算拍得再“藝術”也是失敗的。現在,大眾對模特妝容的爭議早已超過對產品本身的關注,這不就喧賓奪主了嗎?而在一番爭議后,公眾對產品的好感度大幅降低,這不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作為一名“真愛粉”,在情感上,我能夠理解你們在廣告宣傳上所下的功夫。但也正因為是“真愛粉”,我衷心希望你們能從理性層面冷靜而客觀地看待這次事件,真誠反思。期待你們做出更多優質的產品、更有創意的廣告!
你們的“真愛粉”
2022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