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湘
環境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幼兒來說,想要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就要重視對環境的創設。安全、舒適且具有教育性的環境,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發展。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去創設幼兒園環境,就要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環境與人之間的作用關系,且在創設環境時尊重幼兒的意愿。本文就環境心理學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策略。
環境心理學中包含心理學、生物學、環境學、室內設計學等多方面內容,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應用環境心理學,能對幼兒的觀感、行為和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部分幼兒園將環境視為一種“隱性課程”,倡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幼兒認知、情感和人格等多方面發展。
一、環境心理學的內涵
最先將心理學與環境聯系在一起的是庫爾特·勒溫,他用數學函數描述了人與環境的關系,認為人的行為取決于個體本身及其所處的環境。這奠定了環境心理學的發展基礎,反映了環境對人的影響。環境心理學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主要研究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自工業革命至今,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運用,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這引發了人類對自身活動的反思,如水污染、空氣污染、酸雨等。但環境問題并非由環境內部因素而形成,根源還是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運用,加劇了人與環境之間的矛盾。而將心理學與環境科學相結合,透過心理學視角探索環境問題,能更好地緩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達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而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合理運用環境心理學,可以給予更科學、合理的指導,對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滿足幼兒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心理發展關系
環境創設能為幼兒營造出身心發展需要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很好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性格特點。對學前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在幼兒園學習和活動的時間非常充裕,環境帶給他們的感受會影響到他們心理發展健康,研究發現,幼兒園的環境如果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幼兒安全和溫暖,幼兒的性格就會更加活潑、開朗,反之,如果幼兒園的環境缺乏溫馨和人文性,則幼兒的性格會更加冷漠、敏感。由此可見,幼兒園空間環境的創設,一定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心理實際需求。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孩子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幼兒在這一片空間中健康快樂地玩耍,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在創設環境時需要用到多種色彩和裝飾物,這些能夠對幼兒園環境的色彩和光線進行調整,刺激幼兒的多重感官,并產生相應的心理反應。因此,抓住幼兒心理反應,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進行環境創設,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發展需求。
三、環境心理學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
(一)生活環境創設——溫馨舒適
幼兒每天需要在幼兒園中生活6~8個小時,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以使幼兒放松心情,對培養幼兒的各項生活技能也有一定的幫助。幼兒的年齡較小,自理能力有待提升,對家人和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他們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后,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排斥心理,這也是有的幼兒初入幼兒園后會哭鬧的原因,陌生的環境讓幼兒無法獲取安全感。為了縮短新入園兒童的適應期讓幼兒產生對幼兒園的歸屬感,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多使用紗幔、棉布等柔軟的材料,這不僅能營造出一種溫暖的家庭氛圍,還能有效保護幼兒嬌嫩的皮膚。而在整體風格的設計上可以滿足幼兒的喜好,選擇夢幻的童話風或是正義的英雄主題,多運用靈動俏皮的動漫形象和生動、夸張的動物形象,讓幼兒主動親近幼兒園,減少對入園的抗拒心理。其次,生活環境中還要有較濃郁的生活氣息,使幼兒在心中把幼兒園當成第二個家。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為幼兒開辟一塊生活區域,為其準備一些柜子或是書桌,允許將喜歡的玩具或是游戲帶到幼兒園中,并放在規定的位置上,活動時間則可以與其他幼兒一起游戲,快速熟悉幼兒園環境的同時與其他小朋友產生友誼。最后,為了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需要將生活區域劃分為多個模塊,如食堂應設計在生活區,教師組織幼兒有秩序排隊取餐并文明用餐;為了使幼兒在下午更有精力,還應設置寬敞的午休房,供幼兒午休使用;還可以設計內容豐富的玩具區,讓幼兒在游戲時間能盡情玩耍。合理規劃幼兒園的生活區域,有助于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使幼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二)游戲環境創設——童心童趣
幼兒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也較差,并不適合系統化的教學。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很少會要求幼兒長時間坐在教室中聽理論知識,這明顯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游戲則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啟發性,也是幼兒參與集體活動、與人交往的重要途徑。利用游戲進行教學,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將知識融入游戲,在玩樂中探索知識,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獲取更多的道理和智慧。教師觀察幼兒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幼兒在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后,活動范圍就會逐漸擴大,并產生強烈的交往需求,因此在創設游戲環境時,必須要重視幼兒這一需求,在空間布置的過程中突出童心童趣,使幼兒的游戲活動場地更具趣味性,游戲內容和形式也更加豐富。另外,要對游戲空間進行合理的布置,在保證材料豐富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避免擺放雜亂,取放不便等問題出現。例如,為了保證游戲區域的豐富性,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喜好,設置音樂區、手工區、益智區等多個區域,并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增強各個區域的聯動,讓幼兒在有限的空間中體會到無限的游戲樂趣。手工游戲可以增強幼兒手指的靈活度,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其在手工區利用廢舊紙盒制作迷宮、繪制不同主題的圖畫或是拼組積木等。益智區的幼兒就可以利用手工制作的迷宮開展游戲,來鍛煉思維和反應能力;教師還可以借助幼兒繪制的圖畫設計“連連看”游戲;也可以將幼兒拼組積木的作品作為示范,讓其他幼兒觀察后模仿拼組,鍛煉其觀察能力。這種將不同游戲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豐富幼兒游戲類型,創設更加自由、有趣的游戲環境,還能增強各區域間的聯系,使資源和空間的分配更加合理。
(三)學習環境創設——內容豐富
幼兒園擔負著幼兒學前教育的重任,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探索態度,消除幼兒對學習的排斥心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重視對學習環境的創設??紤]到這一時期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創設學習環境時,設計人員或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可以利用主題的形式創設幼兒學習空間,如“宇宙”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廣泛使用各種天體的圖片,并利用星星、月亮等裝飾物點綴,讓幼兒感受到宇宙的廣闊無垠和神秘,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而在“海底世界”主題下,教師則可以將藍色作為空間主色調,穿插一些美麗的海景和魚群照片,讓幼兒身處環境中就能夠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好和絢麗,這種利用主題來布置學習空間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啟發幼兒思維,對主題內容產生好奇心。另一方面,為了讓環境裝飾更加協調,也為了保護幼兒的身心健康,在材料的選擇方面,既要保證安全無公害,還要符合空間主題,建議可以將竹子、藤條等自然材料與鋼絲、齒輪等工業材料有機結合。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環境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定期為幼兒更換學習空間的主題,這既能貼合學習內容,又能為幼兒帶來新鮮感,對鼓勵幼兒好學好問,激發其求知欲有著重要意義。
(四)戶外環境創設——具有野趣
幼兒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大多活潑好動,喜歡游戲,而室內的益智游戲、手工活動等雖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綜合性,但卻無法帶給幼兒真實的運動體驗。為了更好地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條件和需求,教師還要重視戶外環境的創設。部分幼兒園空間有限,利用游戲環境區域來代替戶外環境區域,但這只能滿足幼兒的娛樂需求,卻無法滿足運動需求。對此,幼兒園一定要擁有充足的戶外空間,除了要保證安全問題外,還要結合周邊的自然特點,這樣才能創設出適合幼兒發展的運動環境。戶外環境中一般會有幼兒喜歡玩的蹺蹺板、滑梯等運動設備,幼兒園還可以根據條件及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設計一些貼近自然的運動設備,讓幼兒在體驗運動樂趣的同時親近自然。例如,在創設戶外環境時可以設計一面既簡單又安全的攀巖墻,讓幼兒通過攀爬鍛煉自己的肢體力量及協調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幼兒運動需求。攀巖墻的高度要根據幼兒的身高來合理設計,附近還可以種植一些花草,這既符合安全性,又能讓幼兒在活動中親近自然。又如,為了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還可以在戶外環境中擺放平衡木等運動設施,考慮到幼兒的年齡較小,平衡木的高度和長度都要適中,幼兒園要精心設計。同時為了保證幼兒的安全,這一活動應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并在平衡木附近擺上軟墊,避免幼兒意外受傷的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如果幼兒園內的空間較為緊張,無法擺放過多的運動設備,在創設環境時,還可以考慮設計多功能空間,如在教學場所的大廳橫梁上懸掛多功能秋千,合理利用空余空間。
(五)文化環境創設——舒心自由
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與校園文化創設不同,在保證突出文化性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幼兒的親身體驗。環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無形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主要取決于對環境的創設。教師想要引導幼兒養成熱愛閱讀,并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就要先營造相應的文化環境。如幼兒園應在班級中設計閱讀角并在園內建立小型圖書館,再根據幼兒的年齡段為其選擇適宜的童話書、繪本等讀物,鼓勵幼兒自由閱讀。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喜歡的書籍帶到園中,與伙伴一起分享、交流讀書的體驗。同時這也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書籍。另外,為了保證幼兒能夠更加喜歡閱讀環境,從而主動參與閱讀,教師在布置閱讀區域時,要重視突出自由和舒適,可以在閱讀區域設置柔和的燈光,并使用隔音較好的材料,保證幼兒能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進行閱讀,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還可以在閱讀區域內擺放一些舒適的小沙發、小坐墊,設置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又如,幼兒園還可以在公共區域、樓道、墻面等合理運用竹制的裝飾品,凸顯出竹文化,大廳用一根根翠綠的竹子來裝飾吊頂,并將竹墊與幼兒的照片相結合,制作成照片墻。樓梯兩側的墻面上可以展示一些竹子相關的知識,讓幼兒在上下樓梯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加深對竹子的印象,并了解到“竹”的品格,這樣能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凸顯文化趣味,并激發幼兒對竹的興趣,發揮其教育功能。
(六)公共環境創設——開放性強
公共環境也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重要一部分,但在實際設計中很容易被忽視,教師要認識到公共環境創設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并在設計環境時充分考慮到這一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在布置這部分環境時,首要條件就是保證安全性,裝飾材料、環境設置等都要以“安全、健康”為第一要求,尤其是在采購材料時要滿足安全要求的基礎上再考慮價格問題。但以往幼兒園在創設公共環境時,多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行政管理,這使公共環境缺少相應的負責人,對走廊、大廳、樓梯等公共區域也缺乏相應的管理和開發,使公共環境與班級環境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幼兒園應在保證安全性的基礎上,以一種“開放性”的觀念,合理地布置公共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盡可能拓寬幼兒的活動范圍。例如,幼兒園可以將幼兒生活、學習和運動中的照片張貼在走廊的墻壁上,幼兒在來回走動時可以停下來觀看,并與伙伴討論照片中的開心回憶,家長在接送幼兒上下學時也能觀察到孩子在不同活動中的美好瞬間。這能拉近幼兒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能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內的生活和學習。另外,為了充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還可以保留一面潔白的墻面,讓幼兒在上面隨意創作。除此之外,幼兒園還可以在樓梯兩側的墻面上張貼行為準則和寓意較強的漫畫,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斷強化文明禮儀,規范自身的行為,對提升幼兒的道德素養也有著重要意義。
四、結語
總的來說,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融入環境心理學,目的是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宜的教學環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而環境心理學中包含大量的心理知識,能夠為幼兒園教師提供充分的理論支持和指導作用。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從幼兒的運動、學習、娛樂等多種實際需求出發,重視色彩的搭配和裝飾材料的運用,并合理劃分多個模塊空間。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