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黔江區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把重慶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黔江區如何圍繞重慶市委賦予的“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新定位,謀劃實施文旅美城、集散興城、工業強城、開放活城“四城建設”?為此,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專訪了黔江區委書記徐江。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黔江區擁有“城在峽谷中,峽谷在城中”的獨特景致,如何依托自身資源優勢,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徐江:黔江區堅持走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圍繞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推動“旅游大區”向“文旅美城”闊步邁進。在精美呈現“峽谷城”方面,階段化實施城市峽谷核心區、官渡峽谷拓展區、神龜峽谷延伸區“三區聯建”,全力實施城市大峽谷二期、正陽圣境建設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協同推進官渡峽和神龜峽延伸性差異性提升工程,立體釋放“一江穿城、一峽連城,江峽相擁、城景一體”的獨特效應,持續放大“中國清新清涼峽谷城”品牌效應,充分彰顯國際視野、中國標志、武陵特色。在精致打造“全域景”方面,著力提升濯水國家5A級景區品質,攜手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打造金山蓋國際旅游康養度假區,持續建設阿蓬江“一江兩岸”生態文化旅游帶,積極構建“2個5A+10個4A”精品景區方陣,擴大景區品牌拉動效應,以“拳頭產品、龍頭景區”帶動“全域旅游·全景黔江”,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在唱響“最炫民族風”方面,提質建設“中國土家第一寨”,升級民族博物館,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游節、中國黔江雞雜美食文化節、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中國第一鵲橋會、原創大型民族風情歌舞詩劇《濯水謠》、中國土家族文學獎評選活動等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文旅節會品牌,力爭實現培育文化旅游規模以上企業20家以上,推動文化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區GDP15%以上。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黔江是國家、重慶市定位的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如何做強區域中心功能,提高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
徐江:黔江區以放大教育、醫療、旅游三大集散中心功能為重點,增強金融、商貿等公共服務集聚輻射力,打造渝東南區域乃至武陵山區公共服務高地。在全面增強教育、醫療集散功能方面,深入實施教育發展“突破年”行動計劃,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支持黔江中學名校建設,推進渝東南職業教育基地建設,有序推動教育資源向新城區轉移,推動設立鄉村振興學院,創建產教融合發展示范區,力爭外來就學人口比例提高到25%以上;辦好重慶大學附屬黔江醫院(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建成投用武陵山區域醫療中心(應急醫院),支持黔江民族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打造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力爭區外來黔就診病人占比達到40%。在全面增強旅游集散功能方面,注重資源共享、路線共享、客源共享,聯動打造重慶主城都市區至湖南張家界景區的黃金旅游路線,協同構建“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網絡。深化渝東南旅游聯盟協作,著力搭建多功能旅游服務綜合平臺,整合旅游產品設計、智慧旅游咨詢等多項功能,發揮商品展銷、文化展示等多重作用,協同打造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和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在全面增強商貿金融集散功能方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黔江新城商業綜合體建設,提質升級老城大十字智慧商圈,推進特色街區建設,大力提升傳統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以高水平供給帶動高質量消費,加快建成區域消費中心,確保黔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持續完善金融體系,推動在黔金融機構分支機構提檔升級為渝東南區域管理機構,加快推動浦發銀行開業運營、招商銀行來黔設立支行,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重點區落地黔江。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建設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工業是龍頭、是“脊梁”、是硬支撐。黔江如何加快產業集聚,增強發展后勁?
徐江:黔江區聚焦建設“工業強城”,深化“三產融合”,加快構建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在堅持產業集鏈成群方面,緊貼特色工業發展方向,強化高新區“主戰場”作用,聚焦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突出卷煙及配套、消費品工業、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五大產業。緊抓重點市場主體培育,引進培育一批服務模式新、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力爭到202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家。緊扣“鏈長制”延鏈強鏈,聚焦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固鏈”,積極培育“鏈主”企業,構建“布局科學、特色鮮明、集群壯大”的產業體系,實現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在堅持科技創新賦能方面, 深入實施市級高新區“以認促建”三年行動計劃,依托華錄黔江數據湖產業園等載體,建設云數據中心、云技術平臺,提速5G基站建設,爭取重慶數據中心渝東南存儲分中心等項目落地黔江,加快建設渝東南科技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培育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構建完善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低碳循環體系,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向綠色發展轉變。在堅持“三產融合”發展方面,做大做強特色高效農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空間布局,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以“糧油桑豬牛”為主導、“煙果漁菌”為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百億級農產品加工園區,確保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以倉儲物流、金融、會展、人力資源等領域為重點,推動健康、養老、育幼等生活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黔江如何厚植發展潛力,提高開放水平?
徐江:黔江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打好走出去與引進來“組合拳”。在建設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方面,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快推進萬(州)黔(江)高鐵項目和黔(江)務(川)、黔(江)利(川)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快爭取廣(安)墊(江)忠(縣)黔(江)鐵路、黔(江)永(川)高速公路項目落地,完工武陵山機場改擴建項目,著力構建東進、北上、南下、西連快速通道和武陵山區重要航空門戶。全面提升干線公路等級,優化布局,形成“一環六射多聯線”域內干線公路網,構建“四縱八橫”城市骨架路網系統。在打造武陵山區對外開放高地方面,高水平打造正陽現代物流基地,實施武陵山空港物流項目,打通“黔江—涪陵”貨運鐵路,開通甩掛運輸業務,建設渝東南地區“鐵公空”聯運物流中心。大力培育進出口企業,建設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發展跨境電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全渝通辦”,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化“三幫一”聯系服務機制,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深化區域內部、市域之間、武陵山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動發展,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大合作,拓展發展空間,推動跨區域優勢互補、協調共促、差異發展。持續打造中央國家機關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市內對口協同、鄉村振興幫扶4個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