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春風送暖,萬物生發。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的萬畝茶園陸續進入采摘期,各茶葉基地紛紛搶抓春時,組織工人采摘春天的第一批新芽。
在洪安鎮平馬社區茶葉基地和溜沙村茶葉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樹林里,采茶工人、農技專家、黨員干部穿梭其間、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好一幅“春忙畫卷”!
春天的從容不迫,源于去年冬天的一場“大練兵”。
2021年12月9日,重慶市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開展2021—2022年度村(社區)黨員冬訓的通知》,拉開了重慶村(社區)黨員冬訓的大幕。
接到通知后,秀山縣洪安鎮立足自身特點,將冬訓課堂設在茶葉基地,并組織專技人員、“土專家田秀才”兩支隊伍開設“夜間講堂”和“田間課堂”,培訓重點直指茶產業發展。
和秀山一樣,重慶市其他區縣同步開展了黨員冬訓,點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訓出了黨員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不斷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重要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冬閑人不閑,重慶廣大村(社區)黨員在冬天蓄勢,從春天出發,全面融入重慶發展大潮。
理論學習多樣化,讓冬天“燃”起來
——抓緊抓實冬訓理論宣講,破解在向基層黨員群眾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難題,助力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1月12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新樂鄉,連日大雪導致氣溫跌至零度以下。
早上8點多,范啟紅就從新樂鄉集鎮出發,前往九蟒村。以往,范啟紅下村,多是以新樂鄉黨委宣傳委員的身份,今天,他則是以“火爐講堂”宣講隊成員的身份到訪九蟒村。
大雪讓行路變得困難,導致范啟紅到達九蟒村的時間比預想中稍晚了一些。
“范委員快進來,火爐已經生好了。”推開門,黨員袁建飛趕忙迎出來,說話間,眼前全是呼出的白氣。
屋內,九蟒村的15名黨員同志圍坐在一張方形的火爐桌子旁,面前已經擺好一沓學習資料,火爐燃燒,溫暖了一屋子的人,將冷空氣擋在門外。
范啟紅進屋坐下,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中拿出當天的宣講資料,那是一份根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新樂鄉自身發展實際結合而形成的黨課資料。
“宣講如果只局限在理論知識方面,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范啟紅說,“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更好地幫助基層黨員群眾理解黨的相關精神,做到以知促行。”
黨課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期間,黨員任資翔和黎月高還發了言,課堂氣氛熱烈,大家紛紛感慨“‘火爐講堂’真的是暖身又暖心”。
新樂鄉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為降雪期,冰雪造成黨員群眾出行不便。為了上好黨員冬訓這堂“必修課”,新樂鄉結合自身實際,把冬訓課堂搬到黨員家中,開辦“火爐講堂”。
大雪封山,新樂鄉的黨員群眾圍著火爐,在濃濃鄉情和溫暖的爐火中,提升了思想認識。而在距此數百公里外的永川區,黨員群眾則吃上了“點菜”。
對于冬訓理論宣講,永川區互聯網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石松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作為區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在接到勝利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金會麟的“菜單”后,石松花費兩天時間,精心準備“食材”。他選取了春節期間永川區一線抗疫人員的真實案例,結合偉大抗疫精神,為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準備了一道“精神大餐”。
“理論宣講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小切口揭示大道理。”石松說。
在這個冬天,永川區不僅組織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追憶入黨初心”、返鄉流動黨員座談會等活動,還創新宣講形式,涌現出諸如板橋鎮“小板凳”宣講隊、何埂鎮“紅口袋”宣講隊等一批接地氣、講得好、講得出的宣講團隊。
黨員冬訓,理論宣講如火如荼。重慶各區縣立足自身實際,形成了一系列理論宣講方式方法,挖掘出一大批理論名師、百姓名嘴、青年骨干,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這個冬天“燃”起來——
璧山區將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引領與帶動相結合,通過 “示范直播、效法帶學、同頻問效”三部曲,串聯網絡直播“帶學季”,推動黨員冬訓“老課題”煥發“新活力”。
江北區整合資源籌辦“紅色講堂”黨員冬訓培訓班,依托區黨群政治生活中心“紅色禮堂”設置主課堂,把紅色教育貫穿始終,推動黨員汲取信仰力量。
……
素質提升項目化,賦能鄉村振興
——立足“三農”工作,以提高農村黨員素質能力為目標,不斷強化組織領導,把冬訓課堂放在田間地頭,賦能鄉村振興
2月23日,巫溪縣中梁鄉石坪村,馬孟清家門口。
站在堂屋門口的臺階上,中梁鄉黨委組織委員高竹青正拿著一份花名冊,核對人名、從事職業和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
“馬書記,您以前是石坪村黨支部書記,聽您說石坪村還有其他鄉賢能人,您能回憶起來還有哪些嗎?”高竹青說。
這是一趟特殊的“尋人”之旅。
2021年12月9日,接到黨員冬訓通知后,一項特殊的冬訓項目在巫溪縣各鄉鎮展開。
“巫溪縣借助黨員冬訓契機,希望通過建立鄉賢清單、挖掘本土人才資源、回引能人名人,為鄉村振興凝聚起一支人才隊伍。”巫溪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向蕓嬌說。
黨員冬訓開始后,巫溪縣按照“村(社區)先行摸排、鄉鎮(街道)逐項核查、縣委組織部聯審備案”的思路,深入開展“鎖定鄉賢人才、挖掘本土人才資源”工作。
建立鄉賢清單,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石坪村初次摸排后,上報的鄉賢人數僅有5名,高竹青認為人數不足,便帶隊到石坪村再調研,在馬孟清的幫助下,又發現幾名鄉賢能人。
巫溪縣將戶籍在村或在村工作生活較長時間,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納入“名人”清單;將外出務工、經商、經營產業等比較成功的人士納入“能人”清單;將從事技能技藝工作的能工巧匠等納入“巧匠”清單,從而建立起三張鄉賢清單,為鄉村振興儲備人才資源。
黨員冬訓期間,巫溪全縣累計摸排出鄉賢875名,其中472名被納入巫溪縣鄉賢人才庫。
“黨員冬訓+鄉村振興”,不止是巫溪縣在行動——
銅梁區將冬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充分發揮鄉鎮農技干部、“土專家”和“田秀才”的專業特長,通過現場觀摩學習,切實增強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的能力。
萬州區開展黨員冬訓“擂臺比武”,以賽促學,以學促干,圍繞生豬產業,舉辦“農村黨員生豬養殖技能大賽”;圍繞經果林產業,舉辦“農村黨員經果林種植技能大賽”;結合開展冬季消費扶貧,舉辦“優質農產品推廣創意大賽”,并評選出“十佳養殖能手”“十佳種植能手”“十佳優秀創意短視頻”,讓廣大黨員從身邊典型中學經驗、受啟發、鼓干勁。
榮昌區以黨建引領形成的自治院落“新風小院”為單位,廣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業技能、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能培訓。
……
人勤春來早。如今,重慶各區縣紛紛追著春光趕農時,在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吹響了新一年鄉村振興的“集結號”。
聚焦問題服務化,提升基層治理
——上下銜接,左右聯動,破解基層治理人手不足問題,借助冬訓時機,廣泛凝聚起黨員共建共治共識,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2月1日,農歷大年初一。
一大早,渝中區南紀門街道十八梯社區黨員秦思惠便匆匆趕往十八梯景區入口處,迅速穿上紅馬甲、戴上“小紅帽”、拿上大喇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游客朋友們,請戴好口罩,主動出示渝康碼……”十八梯景區的上空,飄蕩著志愿者們的聲音。
黨員冬訓開始后,渝中區立足自身特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等活動,組織黨員開展“全民動手共同締造山城美麗家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和轄區安全隱患排查整頓,推動黨員在實干中強化身份意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坐落的南紀門街道是需要關注的重點。為此,春節長假期間,南紀門街道堅持志愿服務“不打烊”,安排社區黨員進行輪值,堅守一線,守護廣大群眾節日安全。
與此同時,黨員冬訓期間,渝中區上清寺街道學田灣社區聚心苑小區“誠心之家”食堂也正式投用,將常態化為學田灣社區及轄區兩公里范圍內的老人提供派餐、送餐服務。
凡此種種,皆是為了不斷探索“黨員冬訓+基層治理”的融合之路。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趨時適治而已。與渝中半島隔江相望,南岸區則推出“服務課堂”,為轄區黨員“補鈣鑄魂”——
在長生橋鎮,400余名黨員組成20余支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配合社區開展返鄉人員排查登記、疫苗接種車進企業等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在龍門浩街道,社區黨員在“網絡樓棟工作日”與社區干部、民警一道,開展街面治安巡邏、垃圾分類勸導、冬季防火安全宣傳。
在銅元局街道,社區黨員以“尋年味”“鬧元宵”等傳統節日活動為契機,為轄區退休黨員、退役軍人、外賣人員等提供送剪紙、貼春聯等服務。
扎實的“服務課堂”不僅拓展了南岸區黨員冬訓的廣度,更是提升了黨員服務社區群眾的溫度。
致廣大而盡精微。黨員教育培訓是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重慶將繼續抓好黨員冬訓工作,在持續深入學習實踐中,使廣大黨員堅定信仰、增強黨性、提高素質,讓黨員冬訓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引擎”,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