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楊家坪西郊路24巷15號D級危房解危搬遷項目涉及的住戶,之前住的房子修建于20世紀50年代。
因為年久失修,房子墻體開裂、窗框變形,一到冬天風就往縫隙里鉆。整棟樓外墻風化脫落,部分鋼筋裸露在外,個別梁柱還有傾斜跡象,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在這之前,我也想過改善居住條件,但由于經濟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區里實施了解危搬遷工作,在政府幫助下,我們一家入住了九龍坡區龍城靜園小區的新房子。
拿到鑰匙那天,一家人高興壞了。原來的小房子變成兩居室的大房子,單間變成套房,所在樓棟也有了電梯,平時出入再也不用爬樓梯,安全又方便。小區綠化也不錯,還有供居民休閑娛樂、運動鍛煉的地方。
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辦的好事實事。如今居住環境變好了,全家人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
——九龍坡區九龍街道大堰社區居民? 田世紅
我年輕時做皮鞋加工生意。2002年,我經營的工廠入駐重慶空港工業園區。
由于技術滯后等原因,2015年園區的皮鞋生意開始走下坡路。我的工廠也縮小了生產規模,將一部分閑置廠房租了出去。
2020年年初,渝北區啟動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園區也被納入規劃。干了這么多年,政府突然通知我們搬遷,對此很多人不理解。為此,工作人員不僅為我們耐心解釋政策,還承諾如果今后還想從事皮鞋加工,他們可以出面協調,幫大家尋找新廠址。
對于我們的訴求,他們也積極上報相關部門。就拿補償來說,除了土地補償費,區里還設置了提前搬遷獎勵、“非改商”特別獎勵,并發放工廠停產停業損失補償費、設施設備搬遷補助等,確實是在為我們著想。
通知簽約的當天我就來了,順利拿到了補償。現在我退休了,一些年輕同行則享受到了后續服務,在其他地方繼續辦廠,安安心心干事業。
——兩江新區鴛鴦街道金嶺社區居民? 張幫亮
合川區太和鎮馬門溪社區緊鄰涪江,40多年前,每逢“趕場”,河邊碼頭都是人來人往。我和家人就在碼頭附近修了一棟房子,做起肥料生意。
住在碼頭很方便,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怕漲水。每年五六月份,洪水一來,我就只有拖家帶口,投奔親戚家,一住就是十幾天。
等洪水退了,又要搬家具、做清潔、消毒。由于長時間被洪水浸泡,房子的基角下沉,墻壁還出現裂縫。
我也想過重新修房子,但是擔心這次修好了下次又被淹,不劃算。
2021年9月,太和鎮規劃建設環保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主動找到我,說區里在進行城鎮D級危房改造或搬遷,我家的房子也符合條件。和我類似情況的居民有二三十戶,工作人員給我們講政策、出主意。最后,我選擇了“貨幣化”拆除搬遷,每平方米能拿到2000多元補償,總共拿到20多萬元補償款。
利用這筆錢,我家搬到了太和鎮鎮街上。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現在住房問題解決了,不用擔心年年被淹,我連睡覺都安穩多了。
——合川區太和鎮馬門溪社區居民 徐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