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東青島卷
作為子女,你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子女;作為學生,你應該成為什么樣的學生;作為社會公民,你應該成為什么樣的社會公民?
請以“這才是該有的樣子”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診斷結果
詳略不當、表述混亂
病癥分析
文章前面用了較長的段落進行鋪墊,而對于《覺醒年代》視頻中的震撼場面、自己的觀后感及前后的狀態對比卻一筆帶過,導致文章重點不突出。此外,本文部分語言表述混亂,抒情說理都較為空泛。
失誤文展示
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五四運動!這是重點!五四運動是1919年由青年學生組織的愛國運動。這群學生為我們展現了學生應該有的樣子。這場運動還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歷史課上,王老師正在慷慨激昂地為我們勾畫中考重點。炎炎夏日,老師講得汗流浹背,我們聽得昏昏欲睡。
為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王老師放下課本,講起了題外話:“我給大家放一個《覺醒年代》的片段醒醒磕睡吧!”說起要看電視,大家瞬間清醒。
王老師放的正是五四運動的片段。里面的青少年們搖旗吶喊、不懼犧牲的模樣深深震撼了我們。他們在黑暗中探索,哪怕犧牲、流血也沒有退縮......
下課鈴很快響起,王老師關閉顯示屏,說:“同樣作為學生,同學們可以想一想,學生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希望下節課你們可以給我一個答案。”
學生應該是什么樣子?這個問題讓我和同學們陷入沉思。我想,至少不應該是我們剛剛昏昏欲睡的樣子。
古往今來,學生這個詞總是和青少年聯系在一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迎著荊棘風浪,一次又一次地走在前方。我們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無所畏懼的,我們永遠都懷著滿腔赤誠勇往直前。就像剛剛電視劇里的學生,他們就是我認為中學生、青少年該有的樣子:從不妥協、無所畏懼。當前路渺茫看不見光亮時,他們就化身螢火點燃黑暗。他們就像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少年強則國強。生卒年月
我想起去年和父母一起到戰役紀念館參觀,墻上寫著英雄們的事跡,寥寥幾行文字就讓我汗毛倒豎,腦海中只剩下“慘烈”二字。我看著一位英雄名字后的數字,計算著他的年齡:19歲。仔細思量,他好像沒有比我大上很多。他是什么樣子呢?冷靜、睿智、絕不退讓。這或許也應該是我們該有的樣子。
這是那個年代的學生、青少年們的樣子。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又應該是什么樣子呢?坐在教室中,聆聽老師的教導,手中是筆,筆下是我們的青春。或許,現在的我們有些幼稚、有些叛逆,但我們終會擔起未來。因為我相信,學生、青年都是一個樣子——從不妥協、永遠自信、無所畏懼。
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升格文展示
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1炎炎夏日,窗外的蟬鳴顯得有些聒噪,老師講得汗流浹背,我們聽得昏昏欲睡。看著我們喪氣的模樣,老師重重嘆了口氣,為我們點開了《覺醒年代》的片段。1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喧鬧有力的聲音使我的大腦立刻清醒通透。視頻中,男生身著白色長衫,女生穿著天藍色短衫和黑色長裙,他們揮舞著旗幟,義憤填膺、目光堅定地向前邁進,哪怕知道前方面臨的是流血、犧牲,也沒有絲毫退縮,誓要與北洋政府反抗到底......1
下課鈴打破了沉寂。2老師關閉顯示屏,說:“視頻中的他們和你們有著共同的身份——青年學生,請大家想一想,學生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希望下節課你們可以給我一個答案。”
我詫然。當歷史書中輕描淡寫的一筆化作真實的畫面暈開,當歷史人物的身份穿越時空與我重疊,什么才是學生該有的樣子?我想,我找到了答案。3
2答案在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參觀戰役紀念館時就有了。“我從未想過要回來”的陳懷民,“甘灑熱血化彩虹”的林心平,“要抗日就不能茍且偷生”的陳翰章......4墻上同樣書寫著英雄們的事跡,“尋求真理”“英勇就義”“視死如歸”,寥寥幾行文字卻是他們壯烈的一生,一串串數字無情地記錄著他們犧牲時的年齡。“酷刑”“絞刑”“寧死不屈”這些令人汗毛豎起的詞匯加諸不過十八九歲的他們身上,刺痛著我的心。是什么給了他們不屈的力量?是身上所肩負的家國命運。
3答案也在剛剛視頻里的學生運動里。是什么給了他們堅定的勇氣?還是身上所肩負的家國命運。風起云涌的時代,有志青年深感時不我待。他們把書生意氣與戰士英氣融為一體。2陳獨秀、李大釗、趙世炎、鄧中夏......一個個普通的名字,化為螢火照亮黑暗中的中國。5
肩負家國使命,不懼怕于險阻,不妥協于黑暗,這才是該有的樣子。
修改要點
1:刪除原文中老師的話。
1:把環境描寫調整到開頭,快速切入正題。
1:詳寫《覺醒年代》片段中的內容。因為該視頻是“我”情感轉折的觸發點,應詳細、生動地展開。
2:添加修辭,“打破沉寂”,巧妙交代視頻播放后的氛圍。
:替換原文中缺乏表現力的句子,點明“青年學生”這一寫作對象。
3:內容拓展,點出此時“我”的感受,自然開啟下文。
2:將參觀戰役紀念館的所思所感置于前,并重點闡述。
4:增加具體的英雄名字,使內容不淪為泛泛而談。
3:因前文已經對視頻片段進行了詳細描述,所以將對視頻的所思所感置于后,并簡要闡述。
2:刪除原文中“年輕”“充滿活力”“無所畏懼”等重復表達。
5:增加具體的人物,使表達更具體。
3:刪除原文中“新時代的我們該是什么樣”的冗余表達,因前文的闡釋實質上就是在解答這個問題。B02A0D5D-B44D-4166-8119-5078A8480B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