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韞珩
校對/李婷婷
玩玩看
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小實驗,原來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實驗一
在紙上畫箭頭,將裝有水的玻璃杯挪到箭頭前,看看杯中的箭頭如何變化?
提示
實驗時需將紙和玻璃杯之間的距離隔開一點,更容易發現變化哦!
你可能需要:紙、筆、裝有水的透明玻璃杯
實驗二
在紙上分別畫出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弧后將其剪下,試試不同的擺法,看看兩個圓弧是否還是一樣長?
你可能需要:紙、筆、剪刀、圓規
實驗三
在紙上用筆和尺子畫出兩條長度相等的線段,再把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外的兩條斜線,另一條線段加上向內的兩條斜線,看看還是一樣長嗎?
你可能需要:紙、筆、尺子
揭秘時刻
以上實驗,均和視錯覺有關。
1實驗一中,因為光的折射,裝有水的玻璃杯就相當于一個放大鏡(凸透鏡),呈現出方向相反的像。因此,杯中箭頭與實際箭頭的方向相反。
2實驗二的現象被稱為賈斯特羅錯覺。比較物品大小時,人會不自覺用兩個物品相鄰的兩邊來做比較,也就是會將上方圓弧的短邊和下方圓弧的長邊進行比較。因此,位于下方的圓弧會比位于上方的看起來長。
3實驗三的現象被稱為繆勒萊耶錯覺,即視覺神經會因輪廓的變化而產生錯覺。當線段兩側斜線的輪廓向外時,視覺會跟著向外延伸;當線段兩側斜線的輪廓向內時,視覺會跟著向內收縮。因此,畫有向內兩條斜線的線段看起來更短。
寫作加工區
Step1
寫作啟發
視覺是一種極為復雜和重要的感覺,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有80%以上都來自視覺。但視錯覺告訴我們,“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句話有時并不適用。產生錯覺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來自客觀刺激的影響,也包括觀察者本人心理或生理原因。我們可以從這一角度出發,將其運用至“實踐出真知”“不要以貌取人”等話題中。面對視覺錯位,我們應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待:既要防止因視錯覺而造成認識上的錯誤,但也可以利用視錯覺來為我們服務,如利用視錯覺進行偽裝的迷彩作戰服。因此,視錯覺也提示我們,要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Step2
命題組裝
閱讀“雨下得雖短,但滋潤了干旱土地”的材料,寫出你的故事或感悟。(2021年四川自貢卷)
擬題:寧為及時雨,不做老頑石——表明論點:雨下得雖短,但滋潤了干旱土地。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可能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分論點1:寧為及時雨,微小但有用。阿基勃特從小事做起,將“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宣傳口號融入日常生活,才成為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長——分論點2:不做老頑石,人生價值與生命長短無關。“長壽院士”貝時璋,100歲高齡仍在科研第一線指導研究工作;英年早逝的王勃,仍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傳世佳作——結合實驗:就像視錯覺一樣,我們需換個角度看問題,寧為及時雨,不做老頑石。
禮(2021年重慶B卷)
敘事開篇:“我”有一個長相、行為都古怪的鄰居,他常在半夜攜帶大包出門,但卻空手而歸——反轉: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天“我”跟著他出門,發現原來鄰居只是趁著夜深人靜之時給小區的流浪貓喂食——點題:“禮”可以是表面的禮節、氣度,但更應該是有一顆仁者愛人的心。眼見不一定為實,“我”不應該以貌取人,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禮”。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2021年上海卷)
結論開篇:兩條一樣長的直線,竟會因為兩側斜線的不同,使其看起來不一樣長。原來直線也可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描述事件:科學實驗課上,老師向我們展示這一神奇的實驗現象,并揭秘這與視錯覺有關——聯系生活,升華主題:辯證看待視錯覺,它或許會誤導我們,但也能利用視錯覺為我們服務,如制作便于偽裝的迷彩作戰服等。因此,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遠比看上去更有意思。7DBBC637-8B1D-4003-AD20-AA759BBED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