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
自2005年以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呈現著逐年上升的趨勢,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胸痛中心的建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1,2]。這主要是因為患者在出現大面積心肌壞死之后出現心室心肌重構,治療較為困難,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也比較差[3,4]。以往主要采取β 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藥物對該疾病患者進行治療,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采取利尿強心治療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是當前臨床中新型的心力衰竭治療藥物之一,在慢性心衰治療上有著較好的效果[5,6]。本文正是基于此,選擇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嚴重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沙庫巴曲纈沙坦對該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 月~2020年1 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嚴重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55~82 歲,平均年齡(68.73±4.43)歲。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7~85 歲,平均年齡(68.43±5.5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纈沙坦膠囊治療,使用劑量為80 mg,1 次/d。觀察組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治療,采取滴定劑量,從50 mg 逐漸滴至200 mg,2 次/d,滴定到靶劑量之后維持靶劑量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1年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及呼吸困難和全身狀況評分。心功能主要包括LVESD、LVEDD、LVEF。呼吸困難評分:患者保持平躺體位后正常呼吸為1分,半夜發生間斷性呼吸困難為2分,體位半臥時呼吸為3分,端坐呼吸為4分。患者肺部依舊存在啰音、全身無力以及肝部腫脹,患者發生任何一個上述情況記為1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觀察組LVESD、LVEDD、LVEF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呼吸困難和全身狀況評分對比 觀察組呼吸困難和全身狀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呼吸困難和全身狀況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呼吸困難和全身狀況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以往研究發現,伴隨著國內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運重建方式的應用,患者生存期顯著增加,冠心病逐漸成為了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一大主要原因,約占據心力衰竭病因的40%~60%,大面積心肌梗死之后患者將會發生活性心肌喪失問題,各類神經體液因素參與的心肌重構是導致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7,8]。沙庫巴曲纈沙坦是目前臨床中一種新型的心力衰竭治療藥物,研究發現這一藥物在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心力衰竭住院率方面顯著優于依那普利,國外許多國家指南中將沙庫巴曲纈沙坦作為心力衰竭治療Ⅰ類藥物進行推薦[9,10]。在對患者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之后,生化指標都有所改善,具有比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11,12]。此外,沙庫巴曲纈沙坦還有雙靶點調節機制,除了具備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者ARB 相同作用機制之外,還可以對腦啡肽酶進行抑制,提升患者體內環磷酸鳥苷水平,具有較好的利尿以及擴血管效果,進而緩解患者的疾病情況[13]。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LVESD(48.76±5.26)mm、LVEDD(44.23±6.01)mm、LVEF(43.98±3.15)%均優于對照組的(53.17±3.38)mm、(50.19±5.63)mm、(33.16±3.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困難評分(1.76±0.35)分、全身狀況評分(1.23±0.32)分均低于對照組的(3.55±0.29)、(2.37±0.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嚴重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進行治療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