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尕,閆麗霞
(內蒙古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蒙古族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是草原文化的主體,也是中華文明長期保持多元內在氣質所必需的重要物質和精神財富之一。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以創新設計的方式將蒙古傳統文化元素與產品設計融合,探求蒙古族傳統文化元素與產品創新設計的內在關系,實現傳統元素與現代產品設計的有機融合,設計生產具有蒙古族傳統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是保護、傳承和發揚蒙古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蒙古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俗使得他們必須要進行長期的遷移,因此導致書本紙張難留存,文字歷史記載有限,后人可參考的文獻材料寥寥數本。在此背景下,民族服飾、器物、建筑、文化習俗等成為了解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宗教、服飾、傳統器物等角度簡要概述蒙古族傳統文化,為產品設計提供必要的設計素材。
古代蒙古族信仰薩滿教,薩滿教崇尚萬物有靈的觀念,薩滿教服飾上的紋樣與飾物也因此蘊含著蒙古民族的宇宙天地觀和生命體皆有魂靈的深刻信念,由此也催發出了許多具有薩滿教特點的造型藝術,例如豐富的色彩、日月等符號化紋飾、禽骨禽毛、獸骨獸皮掛飾等。到了16 世紀阿勒坦汗時期藏傳佛教開始在蒙古地區廣泛傳播,逐漸代替薩滿教成為蒙古地區主要宗教。藏傳佛教常見的吉祥結、雙魚、法輪、寶傘、海螺等八寶圖案在蒙古地區廣泛流行,被蒙古族群眾所喜愛。
蒙古族自古游牧于祖國北方的蒙古高原,由眾多部落匯聚而成。其服飾具有形制多樣、色彩豐富的特點。按身份性別、年齡長幼和部落地域等因素的不同,在服裝款式、首飾配件、典型紋樣、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區別。同時,蒙古族一貫重視頭飾冠帽,在迎賓、婚宴,甚至日常互相拜訪時都有戴帽行禮的習慣。頭飾冠帽不僅詮釋了蒙古族傳統文化內涵更是蒙古族人民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尤其傳統蒙古帽的形態特征也成為大眾所熟知的民族文化符號之一。
蒙古族傳統器物種類繁多,大體可歸類為飲食器物、家居器物、畜牧器物等。其中尤以蒙古包、馬頭琴、蒙古銀碗、蒙古馬鞍等另人印象深刻。馬頭琴是蒙古族音樂藝術的典型符號,代表了蒙古族崇尚自然,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每當響起悠揚的馬頭琴聲,總能聯想到寬廣的大草原。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家,是草原上極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傳統建筑,寬廣的綠色大草原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白色蒙古包,這些蒙古包庇護了一代又一代蒙古人,使蒙古包成為象征溫暖與團聚的蒙古族傳統文化符號。
隨著國家提倡民族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民族文化產業,給予蒙古族文化創意產業大量的支持,眾多設計工作者辛勤付出,使得蒙古族文化創意產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通過對市場的深入調研,發現蒙古文化產品設計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產品實用性規劃較弱,存在對文化元素的簡單復制,對產品的實用性關注不夠的問題,在各類蒙古族傳統文化創意產品中,桌面擺件、鑰匙鏈、工藝品等較多,很少有合理結合產品形態與功能的優秀產品;二是創意創新水平較低,在現有特色文創產品的基礎上沒有能夠深入挖掘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和要素,不能引起用戶的購買興趣;三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現有產品的制作工藝、產品價格差距較大,在內蒙古旅各地游景點充斥著工藝水平低下、產品價格低廉的產品,但制作工藝精良的產品往往又存在價格高昂的問題;四是產品同質化嚴重,風格趨近,全內蒙的文創產品大都相似,沒有能夠展現蒙古族傳統文化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
鑒于以上現狀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創新設計要找新的出路,要開拓思路將蒙古族傳統文化與新的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相融合,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探求蒙古族傳統文化創意產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產品功能是設計師進行設計時首要考慮的核心元素。產品的功能,是指產品功用和用途,它滿足用戶的實用性需求。產品設計功能要素與蒙古文化元素的融合,能夠幫助蒙古族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播,以實現認知、教育、娛樂、審美等高級功能。
產品設計時可在傳統器物固有的功能上延伸開發出類似的新功能,使產品更好的符合用戶的認知及使用習慣。例如,人們對馬頭琴的認知是傳統民族樂器,設計師可以依據該認知,設計碼頭琴形式的音樂播放設備。如圖1,表演者通過演奏馬頭琴奏響優美的樂曲,而藍牙音箱緩緩播放出優美的草原音樂,完成功能的融合;蒙古族民族在遷徙或戰爭時,常用皮囊來保存飲用水,其原因主要是皮囊的防水性以及便攜性。設計師從這個角度出發,將現代人對便攜盛水器具的需求與傳統器物的功能相融合,設計出皮囊運動水壺。如圖2,在該設計中,設計師提煉出皮囊的形狀,采用新的工藝與材料,結合舊有實用場景賦予其運動水壺的功能,讓該產品在功能與形式上跟傳統的皮囊水袋有機的融合。
通過蒙古族傳統文化器物和文化創意產品在功能上有機融合,使文化產品貼近用戶需求,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力,在滿足用戶實用性需求的基礎上,豐富其文化生活。
為了使形態與文化有效融合,設計師必須大量積累蒙古族歷史文化元素,利用這些元素作為文化符號融入產品形態設計中,達到文化元素形象意韻的體現和具體化的目的,同時利用現代設計方法對蒙古族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重新提取與解構,使產品呈現新的設計美感,探索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創新設計途徑。例如圖3 中的首飾盒,提取蒙古帽子中的形態符號利用鮮明的色彩和傳統的造型元素給儲物盒賦予新的形式美,在實現產品的文化性延伸的同時也文化傳播了蒙古族傳統文化。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因為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轉變,人們在努力尋求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能讓人同時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得到和諧、均衡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強調“體驗”,而這種體驗是一種對傳統生活的回歸、以及對現代生活的追尋。在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中融入新設計理念,增強產品的文化體驗、情感體驗,為蒙古族傳統文化創新提出新的設計思路。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需要加強產品的趣味性、體驗性、互動性和可感性,讓用戶透過產品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本真與意義。如圖4,為蒙古包加濕器,提取蒙古包的外觀特征形態進行提煉,利用簡練的線條,和簡單的色彩及傳統蒙古族紋樣(哈木爾紋)重新描繪出蒙古包的文化符號,當產品在使用狀態下,水蒸氣從蒙古包套腦飄出,營造出潔白的氈房炊煙升起的意境,讓使用者融入到文化情境中進行體驗,深深感受蒙古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當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需要深度結合文創產品的生產、創作、傳播、消費等各個層面和環節中,才能讓文化產業實現逐級跳躍的跨越式發展。從古代刀耕火種到商周時期使用青銅農具,再到戰國時期鐵農具的普遍推廣,最后到當今工業文明的大機器化耕種,無不體現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從古代人使用手工工具挖掘的寶石、水晶到今天運用現代工業化生產方法所生產的人造寶石,到處在書寫著科學技術與文化產品的完美結合。所以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的創新必然要運用科技手段并增強產品的時代感。
同時,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設計受到現代科技的影響產生了發展與轉變。例如蒙古族設計師設計的VR 蒙古包,如圖5。讓普羅大眾不出門也能體驗住蒙古包的樂趣,且可以讓不同地域的人群身臨其境的了解蒙古族生活,同時3D 打印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為用戶量身定制所需產品,還可以實現批量生產,與人工加工相比可以大大縮短生產周期,并降低了生產制作成本,為蒙古族傳統文化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更為先進和多樣的創作手段和方法,也使得蒙古族傳統文化藝術產品繼承與發展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性,實現了藝術作品跟隨時代的時尚轉變,讓文創產品更加貼近生活。
蒙古族傳統文化元素與高新技術的結合,可以增強產品設計、生產、使用等方面的時尚體驗,以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貼近人們的生活,而且在面對文化創意產品缺乏新意的困境時,提供了一種可行的突破方案,讓創新設計的方法更加豐富。
將蒙古族傳統文化與產品設計進行有機融合,設計并開發具有蒙古族傳統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是蒙古族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發展與弘揚的必要依托。產品功能的融和能夠煥發蒙古族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產品形態的融和使蒙古族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對用戶體驗關注與創新設計使消費者深入感知蒙古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最終科技與產品的結合使蒙古族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性、前瞻性。通過對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創新設計研究,將蒙古族傳統文化以觸手可及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探索新時代民族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路徑,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