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雅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創意服裝具有極大的超前性,該服裝有強調新奇、淡化實用性的功能,強調藝術與風格、注重對服裝造型和面料開拓的特點。創意服裝設計重點在于通過服裝設計這一項藝術表達的形式,完成個人情感的表達。
隨著當代全球文化發展的不斷變化,服裝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因此,服裝理念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用英文這種表達形式,“創意”可以用英語單詞“creativity”“idea”代替,前者的單詞含義為涵蓋創造力,而后者的單詞含義為主意,兩個含義各取一意,便是“創”和“意”,一個是指創造的行為,一個是指創造的思路,合起來便是創意——想法富有創造力[1]。《現代漢語詞典》對“創意”的解釋,就是提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論、作出新的成果或新的事物。無論是哪一門語言都可以看出“創意”一詞是兩個獨立的字的結合,因此,也可以認為設計的本質是創造,所以創意服裝的推出直接介于行業之上,為傳統服裝設計師帶來更多靈感,該服裝一經推出,對整個行業來說都帶來了進步它同時也使得消費者更注重服裝的美麗,更注重個人的購買需求,同時也使得設計者更關注個人的思維,在設計時更重視美觀度。
另一個角度看,后現代設計思潮活動的發起,也使得服裝設計師拓寬了個人思維,使得創意服裝的概念被提出、被重視,以色彩絢麗、高度強調裝飾性,強調個性摒棄共性為最鮮明的特征,在服裝設計的各個方面突出設計者本身的思想,加強個人思維的體現。建筑設計也影響了服裝藝術設計,使其變得繁復多變,豐富多彩[2]。受后現代主義運動影響的服裝設計與先前服裝設計區別比較大,原先的古板、千篇一律的色彩、版型都在后現代主義運動之后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總結出來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設計者更加重視原本衣料的顏色、花紋樣式、甚至是整個材料濃度,并且將設計作為賦予服裝價值的方式,在設計中加入各種時代語言,整合個人的思維于設計中[3]。
創意服裝的特點是具有極大的超前性、強調新奇風格,它是一個由多個元素組成的復雜整體。造型有趣多變,在材質開發選擇上注重質感,表現鮮明獨立的個性風格。在設計思維方面,從后現代主義設計開始受影響的創意服裝設計倡導逆向思維、打破傳統、具有設計獨創性,例如女著男裝、新裝改舊、解構重組等[4]。在該背景下,創意服裝的概念便是在原有的設計基礎上加入富有創造性的元素,使得整個作品作為創意產品被推出,核心特點為“新”,它也開拓著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在思維的構建時,緊緊圍繞設計主題,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創作理念進行選擇,探索最合適的表現形式。由前一句對設計師的構思宗旨可以看出服裝設計的二重性:一是從屬性,即服裝設計必須從設計的理念初衷出發,例如職業裝、生活裝、時裝等;第二是獨立性,服裝設計的構思應該決定選擇什么樣的服裝造型、款式、面料和色彩,并通過一定的手法表現出來。由上述觀點得出,主觀的自我表達與客觀的視覺傳達相結合,就可以創造出富有個性和現代意識的服裝設計作品。而創意服裝又在此觀點上再上升一個層次,與傳統服裝市場中推出的服裝略有不同,創意服飾的推出目的并不局限于日常穿著,并且將更多的重點放在設計感的展現上,以服飾作為藝術形式,表達情感以及思維,創意服裝的完成,同時兼有藝術內容、歷史內容,共同組成了藝術作品[5]。整個設計不僅針對布料、剪裁,還要連帶加上造型的設計,共同展現創意。
材料的選用對設計師而言十分重要,決定著設計師的設計語言能否清晰地表達,創意服裝中的外輪廓表現有各式各樣,說明創意服裝在現當代表達設計師的思想理念時外輪廓造型作為服裝三要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1)在外輪廓上,以自然元素作為外輪廓的參照是設計時的常見現象,例如海洋生物的外觀特征可以概括為設計中使用的特定剖面或圖案。如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SS 2020 系列的海洋生物仿生設計,通過手繪工藝和Rhino 軟件手工刺繡,以及3D 激光切割與傳統的扎染工藝,將自然的模樣展現在時裝的面料上,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碰撞,用數以千計的白色絲網印刷層層體現深海中正在游動生物,用3D 打印技術與傳統的扎染工藝將自然的模樣展現在時裝的面料上向人們詮釋著海洋生物的生命力。
將幾何與建筑融于時裝使設計帶有濃郁的解構意味。建筑解構不同于以衣片結構拆解重組展現出的復雜的衣服結構變化,建筑靈感讓服裝設計師從分割開始思考,使服裝結構廓形呈現出強烈、流暢、完整的自由線條感。通過折疊和解構,可以重新排列單個或多個幾何圖形。在服裝廓形設計中,可以采用對稱、不對稱、無序、有序的排列方式進行設計。
除了仿生設計、建筑輪廓、幾何造型直接被應用到服裝上外,目前,以字母A、H、X 的形狀以典型,在服裝設計中多有出現,其次還有設計者根據個人需求設計的抽象廓形,創意服裝可以通過改變造型來表現服裝的風格,如華麗的、叛逆的風格。創意服裝并不像成衣形狀那樣有一定的局限性。造型設計的核心將放在造型上,可以直觀地從外輪廓中感知造型,塑造整體的服裝形象,再從外到內,通過材料的選擇以及外輪廓的延伸設計,對內部的結構圖進行設計,使得設計思維能夠制成成品。
(2)在設計中,一旦確定了外部樣式,更要向內延展,運用設計工藝,對服裝內部的內容進行填充,工藝手法要根據材料進行合理的設計及結合適當的方法進行設計,以下列舉具體的創意服裝設計技巧——材料的重塑方法。
褶皺和抽縮是直接變換和設計材料的兩種方法:褶皺是通過折疊來設計的堆疊和裝訂技術在高溫下成形,形成新的材料形狀;抽縮的概念是用線條、皮條等線狀材料將圖紙固定在材料上,通過拉伸改變材料本身的平整狀態,形成規則或不規則的折疊形式。這兩種方法都是將材料從二維平面轉變到三維立體的過程,是將有序的面料進行二次再造的成果,兩者的藝術性都來源于層次感。主要材料可以選擇紙張、塑料薄膜等材料。在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設計中,將這兩個設計技巧運用的淋漓盡致,在2015 春夏巴黎時裝周被展示的服裝被稱為“行走的折紙藝術品”(圖1),設計中大量的出現褶皺抽縮的精巧設計工藝技術。
在眾多的設計手法當中,重復與堆疊是理解和使用起來相對簡單、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法之一。堆疊指的是重復地使用單一元素進行量的堆積,形成立體造型的手法;凹凸則是將材料通過不同的手段組合在一起,讓服裝達到凹凸立體感,使服裝整體造型表達得更加強勁有力。這兩種方法可以使服裝造型更加豐滿、立體,視覺沖擊力更強。郭培2009 年發布的高定秀“一千零二夜”,這一系列就屬于服裝局部元素反復堆疊、以及通過凹凸質感來表現的最好例子,一件件高定時裝大量采用施華洛世奇元素以及各種珍貴蕾絲、奢華皮草、手工繡花、金屬鏤空等組合而成的異域紋飾,整個設計直接給觀眾帶來視覺沖擊(如圖2 所示)。
鏤空與分割同屬于布料的處理工藝,在設計時加入減法思想,鏤空大多數是按照一定的圖形進行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或是某種特定花形進行的鏤空。服裝設計中的鏤空是屬于破壞的一種途徑,更多來說可以通過撕扯、裁剪、燒灼等手法進行設計,鏤空只是其中的一種,是近幾年更能增加體現服裝神秘感的設計手法,使服裝更具立體感[6]。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與國內藝術家蔡國強合作的服裝系列則是通過引爆火藥將面料“損壞”,形成一種偶然的圖案美,這屬于一種服裝破壞性的手法(圖3)。服裝除了一些必要的省道線、結構線之外,還會有很多裝飾線的存在,分割線是服裝細部設計的關鍵因素,其形態的變化直接影響服裝的整體造型。它對服裝本身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服裝三維立體感造型的一種手段,這就是分割的效果。
本小節意舉部分服裝設計師通過色彩來表現創意服裝主題意義的例子,來說明在現當代表達設計師的思想理念時色彩作為服裝三要素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身色彩的作用較為單一,所以一般設計者通過引用其他元素來達到色彩的創意設計目的,一般風格越獨特,采用的表現手法越特殊[7],巴黎時裝周上Bernhard Willhelm 推出了個人作品,在該作品中采用仿生手法,用色彩表達趣味性,將色彩的創意感發揮至最大。
服用與非服用材料都能很好地展現設計師所表達的創意服裝,服裝的表達方式和材料不受地域、文化的影響限制,所有設計師都可以通過設計基于目前的潮流環境,在服裝中加入創新元素,同時表達個人的思想。整個作品的取材、構思,甚至是材料的挑選,都作為創意設計的重要環境,帶著設計師的原創思維。
總而言之,在服裝設計中加入創意思維,便是在服裝設計行業重視藝術的表現,眾多設計師基于個人思想,設計服裝,除了在服裝中加入創新元素外,更重要的內容在于讓服裝“說話”。雖然目前整個行業中,以傳統的服裝為主,但縱然只占據一小部分,創意服裝都以其獨特的精神,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進步,使更多設計師關注服裝的藝術表達。在該設計中,目前使用非服用材料,作為服裝的基礎材料,在此基礎上加入創意思維,面向整個市場,推出更新穎的作品,它是由材料和織物的不同特性和質地組合而成的視覺美。在當今經濟發達的時代,挖掘傳統服飾文化、在原有服飾文化中對歷史元素對提取、以及對全球市場中該類服飾進行研究、吸收靈感,在設計中實現世界文明的多重碰撞。既繼承和發展了傳統優秀文化,又豐富了當代服裝的設計語言,使服裝設計步入一個新的臺階進入一個全新的未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