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勇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四川 廣安 638017)

伴隨著我國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安全領域內的違法違規現象依然存在,筆者根據多年從事畜產品監管工作的經驗,就目前畜產品安全的現狀加以分析與總結,探討監管措施的可行性,消除畜產品安全面臨的各種風險,以期達到最佳管控效果。
1.1 飼養環境不達標 畜禽飼養環境與畜產品質量安全緊密相關。畜禽飼養環境受到污染,特別是飲用水源受到污染,污染物就會在畜禽體內聚集,增加畜禽患病的風險,極易造成畜產品的污染。
1.2 動物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 養殖場對動物疫病危害性的嚴重程度認識不足,對動物防疫工作重視不夠,是造成動物疫情的主要原因。受動物疫病污染的畜產品,不僅不能食用,還會給市場帶來隱患。
1.3 投入品非法添加違禁物質 動物飼料是畜禽養殖的主要投入品。為了提高畜禽的生產速度,縮短畜禽的生產周期,部分養殖者將含有防腐劑、促生長劑、鎮靜劑等違禁物質的劣質飼料用來飼喂畜禽,違禁物質就會在畜禽體內聚集,其畜產品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1.4 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 為了降低畜禽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畜禽的養殖過程中濫用或違規使用獸藥,不執行休藥期的相關規定,致使畜禽體內藥物殘留超標,造成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1.5 病死畜禽處理措施不當 病死畜禽本身攜帶大量病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會有引發動物疫病傳播的風險,一旦流入動物交易市場,將會直接進入老百姓的餐桌,造成嚴重后果。
1.6 生產加工與流通運輸中的二次污染 部分畜產品加工企業未嚴格按照相關食品加工流程進行生產,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受到病菌污染;由于對運輸工具沒有進行徹底消毒,在運輸過程中,導致畜產品受到二次污染。
1.7 檢疫和監管措施不嚴 檢疫執法人員在對動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時,未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檢疫流程依法對動物及其產品實施檢疫,導致病害動物和產品流入交易市場。在對畜產品進行監管的過程中,由于檢測方法及方式簡單落后等原因導致的檢測結果不準確,也是造成畜產品安全風險的重要因素。
2.1 加強畜禽飼養環節的日常監管 畜產品監管人員要向廣大養殖戶大力宣傳畜產品安全的重要性,倡導綠色養殖。督促養殖戶對養殖場的設施進行改造,加大對排污設施的投入,大力改善畜禽的飼養環境。要指導廣大養殖戶規范使用獸藥,嚴格執行國家對獸藥休藥期的有關規定。加大對畜禽飼料進行抽檢的力度,以杜絕摻雜違禁物的劣質飼料危害畜禽。重點監督廣大養殖戶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死畜禽流入動物交易市場。食用農產品制度是國家在法律層面實施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重大舉措,要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畜產品的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2.2 加強飼料獸藥市場監管 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飼料獸藥的監管,加大巡檢力度,逐一對轄區內的飼料和獸藥銷售商進行排查,不留任何死角。查清楚飼料和獸藥的來源、品牌、批號以及保質期,重點檢查飼料和獸藥銷售商的進貨和銷售臺賬,查清每一批飼料和獸藥的去向,從源頭上杜絕劣質飼料和獸藥流向養殖戶,確保畜產品的安全。
2.3 依法開展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 實施動物產地檢疫,了解動物的實際健康狀況,及時光源病害動物。做好動物產地檢疫工作,可以有效地把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關。動物屠宰檢疫是畜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保護畜產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應做好動物屠宰檢疫工作,加強對屠宰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防止畜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確保畜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 加強對畜產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 畜產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規模小,生產設施簡陋,沒有規范的工藝流程,而且隱蔽性極強,一直以來都是畜產品監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加大對畜產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排查力度,若發現衛生條件不達標,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的違法行為,要限期整改或進行取締。同時,要鼓勵老百姓參與監督,共同打擊畜產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違法行為,保證畜產品的安全。
畜產品監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目前正值非洲豬瘟防控關鍵時期,畜產品安全面臨的風險更大,決不能有絲毫松懈。建議政府加大對畜產品監管工作的投入,相關業務部門應加大對畜產品監管人員的業務培訓。監管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指導廣大養殖戶提高飼養水平,改變傳統的飼養模式。加強對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環節的管控,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