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成
(黑龍江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1.1 大腸桿菌病 導致雞大腸桿菌病的病原為致病性大腸桿菌,該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同時也是雞腸道正常菌群組成部分。在雞免疫力低下、發生應激或感染其他病原后,致病性大腸桿菌會迅速增殖,分泌毒素,造成雞發病。雞大腸桿菌病的潛伏期因雞的抵抗力、感染菌株毒力和飼養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從數小時至3 d不等。
1.1.1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部位不同、發病雞日齡不同,其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也不同。感染雞可出現死胚、敗血癥、腦膜炎、眼球炎、臍炎、關節滑膜炎、肉芽腫、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腫頭綜合征等,以敗血癥較常見,且常導致雞死亡。出現敗血癥的雞血液凝固不良,多器官組織出現出血點或出血斑,肝臟、脾臟、腎臟腫大、出血,心臟和肝臟表面有淡黃色膠凍樣滲出物。

1.1.2 診斷 可采集病變部位進行細菌分離鑒定,若分離出大腸桿菌,且經動物試驗驗證其致病性后,可判定為大腸桿菌病,也可采用PCR 特異性檢測等,如發現特異血清型或檢測出相關毒力基因也可確診,玻片凝集試驗可作輔助判定。
1.2 沙門菌病 雞沙門菌病是由腸桿菌科沙門菌屬的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疾病,一般可分為由雞白痢沙門菌引起的雞白痢,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禽傷寒及由其他沙門菌屬病菌引起的禽副傷寒。
1.2.1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白痢是雞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的流行性疾病,且可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最急性型病雞無任何癥狀即死亡,急性型病雞排糊狀糞便,且糞便污染肛周,嚴重時糞便堵住肛門,造成病雞排便受阻,有的病雛雞出現眼盲,成年雞患病后產蛋率下降。禽傷寒患雞排黃綠色稀糞,體溫升高。禽副傷寒患雞可出現敗血癥或水樣腹瀉。
病死雞肝臟腫大,呈土黃色或深紫色,上有灰白色壞死灶,盲腸、腺胃腫大,有壞死灶或結節,內臟器官有出血點。
1.2.2 診斷 采集病變部位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分離的菌株可進行PCR、單克隆抗體檢測等,也可采集血液進行ELISA檢測或玻片凝集試驗。
1.3 雞霍亂 導致雞霍亂的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該病見于成年雞,低日齡雞很少發病,其多呈散發。
1.3.1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根據病程長短及病情輕重,該病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種。最急性型見于成年產蛋雞,病雞可不表現出臨床癥狀而于次日死于雞舍,部分雞可在采食或產蛋后突然倒地而亡。急性型最為常見,病雞體溫可達44 ℃,出現腹瀉,排黃色、綠色或灰白色糞便,呼吸困難,口鼻分泌物增加,雞冠呈青紫色。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轉化而來,臨床主要表現為出現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癥和慢性腸胃炎,生產性能嚴重下降。
病雞腹膜、皮下組織、腹部脂肪、心外膜等出現出血點,心包內有大量淡黃色液體,內含絮狀物。肝臟稍腫大,質脆,呈棕色,上有大量灰白色針狀壞死點。部分病雞鼻腔和鼻竇有大量黏性分泌物,關節腫大、變性,有炎性滲出物或干酪樣壞死。病母雞卵巢出血、變形。
1.3.2 診斷 可采集病變部位涂片或觸片后染色,鏡檢,巴氏桿菌在瑞氏染色或姬姆薩染色后兩極濃染,也可進行細菌分離鑒定或應用PCR進行檢測。
1.4 傳染性鼻炎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傳染病,該病可造成蛋雞產蛋率下降、肉雞增重減慢和屠宰后廢棄物增加。
1.4.1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病雞鼻腔和鼻竇發炎,鼻流稀薄的清亮液體,后流黏性鼻液,打噴嚏、眼瞼水腫、結膜發炎,甩頭,因窒息而死亡。
病死雞鼻腔和鼻竇黏膜有卡他性炎癥,黏膜充血、腫脹,有大量黏液,鼻竇內有滲出物凝塊。嚴重病雞氣管黏膜發炎,偶發肺炎或氣囊炎。
1.4.2 診斷 采集患雞鼻腔分泌物或鼻拭子進行細菌分離鑒定,致病菌在血瓊脂平板上與葡萄球菌能形成衛星現象。此外,可應用血凝抑制試驗或瓊脂擴散試驗等血清學檢測方法及PCR 等生物學檢測方法進行診斷。
2.1 加強引種管理 雞場實行自繁自養,確需引種的,引種前應查驗種蛋場或雞苗場的資質,了解其疫病防控與疫苗接種情況,避免從風險地區引入雞苗或種蛋。雞苗引進后單獨飼養,并根據雞的日齡和用途分舍飼養,實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雞飼養期間做好疫病檢疫和疫苗接種工作。
2.2 加強消毒 對消毒劑進行抗菌效果評估,篩選效果最佳的幾種用于雞舍消毒。正確配制、正確使用消毒劑,確保消毒效果并防止雞出現中毒。空舍期進行全面消毒,防止病原殘留。應注意消毒劑的使用頻率和種類選擇,一種消毒劑使用一段時間后應更換,以防病原出現耐藥性。
2.3 做好免疫工作 多數雞細菌性疾病可通過免疫接種進行防控。雞場可根據細菌性疾病的流行情況制定接種計劃,并定期評估接種效果。患病風險較低的疾病可不接種疫苗,周邊出現疫病的或感染風險較大時應及時接種疫苗。
2.4 做好藥物預防 雞細菌性疾病可通過使用抗生素、磺胺類藥物等進行預防。雞場應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注意休藥期規定,以保證產品的安全。預防雞病可應用中草藥、益生菌等新型藥物。
2.5 加強飼養管理 在日常養殖中,應合理安排雞的飼料配方,保證飲水安全,并加強人員管理,以降低雞細菌性疾病的發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