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璋 朱有剛 劉龍娟

作為山東省煙臺市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招遠市辛莊鎮的“水盤”芝麻糖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全國范圍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水盤芝麻糖由麥芽、小麥、小米、芝麻等加工而成,色澤淡黃,外表裹有一層薄薄的芝麻粒,具有香、甜(低糖)、酥、脆等特點,食之干巴脆、甜絲絲、滑溜溜、黏稠稠,香甜可口,美味誘人,老少皆宜,是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和幼兒喜愛的副食品。
據《招遠縣志》記載,自19世紀20年代,招遠人就開始利用大麥、黃米為原料做糖稀。后來,勤勞智慧的辛莊鎮水盤村人民研發了制作芝麻糖的技藝,即“水盤芝麻糖傳統手工生產技藝”。經過近兩個世紀的傳承演變,這一技藝已然較為成熟。隨著“水盤芝麻糖傳統手工生產技藝”不斷地發展和傳承,20世紀80年代初是該產業最為鼎盛的時期之一。據《招遠市志》記載:1983年后,水盤村芝麻糖加工業發展較快,全村作坊發展至90多個,產品銷往周邊省市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近年來,為使芝麻糖生產更加標準規范,煙臺市食藥監局加大對水盤芝麻糖的規劃整理,招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辛莊鎮政府聯合——對小作坊規劃建設、原料配送、添加劑管理、檢驗檢疫等多方面工作進行指導。
招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堅持打扶結合、規范準入、綜合治理的原則,按照“淘汰一批、整改一批、提優一批、升級一批、集中一批”的工作思路,關停了部分衛生臟亂差的業戶,建立了一系列食品生產加工和園區管理制度,在園區內實行原材料統一購進、統一管理,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定期進行檢驗檢測,對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予采用,從源頭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傾力推進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
目前,園區內23戶芝麻糖加工戶全部辦理了營業執照和食品小作坊備案證,上墻公示了食品安全信息,建立健全了日常監管檔案,且所有從業人員全部持健康證上崗。
此外,招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還與生產者探索實行食品安全二維碼管理,給水盤芝麻糖貼上專屬的“身份證”,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芝麻糖上的二維碼就能查閱到芝麻糖的相關信息,實現了“小作坊食品‘掃一掃,食品安全信息全知道”,讓消費者買的放心、吃的安心。
2022年,招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實際,在水盤村實施了“小作坊園區”黨建示范工程,充分發揮黨員經營戶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全村280余人加入到芝麻糖加工銷售行業,年可增加收入200余萬元。
如今,水盤芝麻糖園區已成為煙臺市第一個標準化食品小作坊加工園區,率先達到食品小型企業正規化加工標準。在生產旺季,整個園區每天能出產芝麻糖超5 000 kg,每年能售出芝麻糖約500 t,但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