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煒
摘要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是“十四五”時期我國重點關注的基礎設施建設內容。文章結合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實踐,首先對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意義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當前城市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優化解決策略進行了研究分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內容參考。
關鍵詞 智慧化交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前期規劃
中圖分類號 U2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7-0020-03
0 前言
國務院2021年12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將“加快智能技術深度推廣應用”確定為現代綜合交通運行體系發展的任務之一,并強調要構建泛在互聯、柔性協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交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作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基礎性組成部分,其智能化升級也被納入發展規劃之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智能交通是一個泛化的概念,既包括區域間、國際性的交通大動脈的智能化,也包括城市內部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智能化。在開展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過程中,有序推進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的規劃,需要從區域性、全國性綜合交通運行系統中論證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借助局部的智慧化建設來推動整體智能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現實性、前瞻性工作內容。
1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意義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是結合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實際,對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的前期性、客觀性規劃。內容通常包括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建設背景及必要性、市場分析預測、建設規劃分析、項目選址方案、土建方案、項目工藝分析、項目環境保護分析、項目安全規范管理、項目風險評估、節能方案、進度說明、投資計劃方案、盈利能力分析等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論證與規劃信息[1]。作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與建設中的一部分,項目前期規劃有以下幾方面的現實意義:
1.1 論證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可行性
通過內容分析可以看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主要是從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基本情況、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必要性,以及擬規劃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在整個智能化交通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承擔的交通功能等進行調查、分析和總結。這部分內容中,既要從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視角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必要性以外,也要從當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方面所具備的規劃、施工、運行與維護等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全流程的能力具備情況,逐步構建起包括理論性、現實性條件在內的較為完備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可行性內容體系。
1.2 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具體方案
與傳統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同,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是以智能化基礎為支持的綜合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系統比較復雜,需要進行科學論證和詳細規劃[2]。作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前期論證,前期規劃除了從線路、施工階段、施工工藝等方面對項目進行方案規劃以外,還會從按照“六個一”(即一個體系架構、一張天地一體柵格網、一個通用功能平臺、一個數據集合、一個城市運行中心、一套智慧交通標準)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體系和要求出發,進行詳細的方案假設、論證和確定。因此,前期規劃要從技術上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具體行動方式、行動節點、行動結果以及行動結果評價方式等,使原本模糊的想法或者籠統的描述轉變為詳細且可行的項目方案。
1.3 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要素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既包括前期的規劃、建設,也包含后期交付使用后的運營維護管理。其中,后期的運營維護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重頭戲”。同時,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智慧化特點決定了其在運營維護方面不能完全按照傳統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方式進行,需要配備相應的智慧化運維系統和人員,這是前期規劃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內容[3]。實踐證明,項目前期規劃明確了后續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運營維護管理過程中所需要提供的配套要素,提示相關主體在項目規劃建設過程中,也要對這些配套要素的設計與建設給予足夠的關注,以保證后期運營維護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
2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5G技術、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與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相關的技術的逐步融入,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內容要素得以逐步豐富,規劃體系逐步得以構建。部分城市結合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實際,適當地引入了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并有序地開展了前期的項目規劃工作[4]。
2.1 新建項目智慧化規劃能力不足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前期已經建設好并投入使用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智慧化升級,即在交通設施中加入智慧化的元素,實現交通設施的智慧化運維和管理。另一種是對新建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系統性規劃設計[5]。通俗地理解,第一種是“從有到優”的過程,而第二種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工作要求方面,第一種規劃的實施難度相對較小,規劃主體按照現有的能力和水平進行規劃即可,第二種規劃需要將智慧化規劃融入項目整體的規劃之中,對規劃主體的規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情況使得目前以智慧化為特點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進度相對遲緩。
2.2 智慧化交通項目規劃的融合性不強
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已經突破了單一的交通領域,向多種交通方式、交通空間延伸。在智慧化交通項目規劃與建設過程中,既要考慮滿足地面公交系統的智慧化運營,也要注重滿足公交與軌道交通、高鐵、航空等不同交通方式的無縫對接[6]。這種情況就要求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前期規劃要充分考慮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與未來可能增加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融合對接。在當前的前期規劃中,規劃主體雖然會盡可能地按照出臺的相關城市規劃方案實施,但由于城市功能發展具有的多樣性和動態變化性特點,交通項目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面臨的變量比較多,很難確保交通項目未來的融合性。在智慧化換乘站點設計中,隨著客流量的增多,可能原本規劃設計的通道已經難以滿足越來越多人出行的迫切需求,而這種規劃的調整往往面臨較大的難度,實施的成本也比較高。
2.3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協同性不夠
目前,我國多數地區開展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更多地局限在轄區范圍內,對跨區域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關注度不夠,這就導致城市內部雖然有較為完整、先進的智慧化交通體系,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智慧化交通體系銜接則存在明顯的低效性,這明顯不利于區域經濟社會的協同發展[7]。各城市在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方面側重點也可能出現差異,部分城市更多關注的是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可能給該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的利好條件。而也有部分城市關注的是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該地區勞動人口的向外流失,這限制了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協同性開展。
3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科學策略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屬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前期性工作,是項目建設的基礎。目前,我國關于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相關標準和模式尚不成熟,需要通過總結前期的經驗、學習成功的案例來獲得充分的經驗和成熟的范式。在前期規劃實踐過程中,相關主體要結合項目實際,通過取經學習和深入論證的方式,積極嘗試、科學探索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方法,穩步推進項目規劃工作的開展。
3.1 科學開展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是以城市中的某項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為平臺,進行智慧化規劃的實踐,并將通過實踐獲得的經驗擴大到更多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規劃中對試點工作進行了相應的明確,即“在智能交通領域開展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試點示范。”考慮到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內容的復雜性,以及新確定的規劃項目開展難度偏大的實際情況,規劃主體有必要通過試點工作來探尋和推廣相應的規劃方案[8]。在規劃中,規劃主體可以以某項新確定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為參照,開展前期的智慧化設計規劃方案,通過梳理當前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相關技術、材料、設備、人員等情況,逐漸搭建起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框架,為規劃工作開展提供現實性的經驗和條件支持。相關主體可以嘗試到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比較好的城市進行研討學習,現場交流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經驗和教訓,并參照該城市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實際,進行模仿和創新,壓縮規劃工作開展的時間周期,降低規劃工作開展的難度。
3.2 優化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交通容量的預測
交通容量預測,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重點開展的工作內容,其目的在于通過模型的構建來預測項目未來的交通承載量,最終確定最適合的交通承載量值,達到項目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在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規劃主體會對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周邊的人流、物流情況進行動態的跟蹤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構構建相應的模型,確定最佳的規劃設計參數。但實踐表明,這種在建設前的預測在變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絕對性,對項目建成后可能引起的人流、物流狀況的預測不夠精準,很容易導致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出現失誤的情況。鑒于此,在實際的項目規劃中,規劃主體除了根據以往的經驗,采取相對成熟的項目交通容量預測以外,還要通過擴大監測范圍、調整變量參數上限等方式,來提高模型預測的精準性,確保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前期規劃實踐中,規劃主體可以增加對項目周邊人群出行情況的前瞻性調研,通過提出“如果有智慧化交通項目,你的出行或者生活行為會發生哪些變化?”等系列問題,來對智慧化項目可能給周邊人的活動造成的影響進行調查,提高項目交通容量預測所依據的信息量。
3.3 提高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協同性
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是從區域整體出發進行的交通規劃和建設,其追求的是區域范圍內的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在項目規劃過程中,要通過深入調查、科學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等方式,盡可能多地掌握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帶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效益,以及項目對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效益的帶動作用,以此提高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實用性和前瞻性[9]。在規劃中,各級規劃主體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責任和職能,促進區域項目規劃的協同性,即省級規劃部門要加強對市域間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引導和督促,通過開展跨城市之間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論證會,促使不同城市的觀點和看法得以明確和深度交流,形成統一性的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目標和方向,確保各市域間能夠按照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科學規劃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工作。同時,考慮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性和持續性,規劃主體要進行多次規劃論證,并組織各職能部門圍繞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進行調查研究,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信息,提高項目規劃與未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預期之間的契合度,確保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內容符合當前以及未來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當然,項目規劃主體還要從綜合化交通體系的角度出發,對公路、航空、鐵路、水路等多種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銜接的角度出發,對規劃項目的發展狀況進行前瞻性的分析和預測,確保所規劃內容符合交通系統整體的發展,避免規劃中出現重疊的情況[10]。
4 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是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的前期性工作,具有論證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開發的可行性、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具體方案和明確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要素三方面的現實意義。面對“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智慧化交通體系建設的現實任務,相關主體要高度重視和科學落實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工作,確保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進程和成效。針對當前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規劃主體要在科學開展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試點工作的同時,優化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交通容量的預測,提高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規劃的協同性,以確保智慧化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前期規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增強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功能與效果。
參考文獻
[1]蔡涵哲, 孫元廣, 王芳玲. 市域快速軌道交通規劃實施分析——以廣州都市圈為例[J/OL]. 城市交通: 1-11[2022-03-28].
[2]趙祎煒. 軌道交通工程的規劃與建設研究[J]. 交通世界, 2022(Z2): 85-86.
[3]閆廣聰, 陳冰輪, 韓永啟. 城市綠色交通發展歷程及趨勢分析[J]. 交通節能與環保, 2022(1): 42-48.
[4]石飛.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交通協同規劃思考[J]. 城市規劃, 2022(2): 79-83.
[5]馬定柱, 張亞鑫. 智能化趨勢下的城市交通規劃發展構想[J]. 智能城市, 2021(22): 157-158.
[6]韓凝. 智能化趨勢下的城市交通規劃發展構想[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21(2): 217-218.
[7]劉雪飛. 開展交通項目前期審計探討[J]. 交通企業管理, 2020(4): 18-19.
[8]黃斌. 交通建設項目管理信息需求及對策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9(8): 62-63.
[9]李丹, 徐琳, 李玲琦. 軌道交通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后評價方法研究[J]. 交通與運輸(學術版), 2014(1): 53-56.
[10]李雪昆. 智慧城軌引領智慧城市發展[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22(2): 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