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軼珣 喻慶芳






摘要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的形成,地鐵車站客流量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地鐵車站不同位置客傷事件也時有發生,尤其在電扶梯發生客傷事件后乘客受傷程度較重。文章通過對昆明地鐵車站(除4號線外)2021年全年客傷數據的統計及電扶梯客傷事件特點的分析,深入研究了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地鐵電扶梯客傷處置步驟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地鐵;電扶梯客傷;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U29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2)07-0169-03
0 引言
地鐵是涵蓋了城市地區各種地下與地上的路權專有、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具有安全、準時、速度快、運能大、乘坐舒適方便以及能緩解地面交通擁擠和有利于環境保護等優點,已逐步成為各大城市的重要公共交通方式。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47個城市開通了地鐵,開通總里程8 712.15 km,現開通地鐵線路263條,在建地鐵線路174條,運營站點總數量5 488個。隨著在建線路的逐步建成,客流量的不斷攀升,客傷事件也會增加。在所有的客傷事件中,電扶梯客傷是發生頻率最高的一種客傷,因此,對電扶梯客傷事件特點進行分析,制定預防客傷事件發生的相關對策,對于改善地鐵運營的安全現狀,降低和預防事件的發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1 地鐵客傷事件現狀
客傷是指在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運輸過程中或在站廳、站臺、地鐵擁有產權的通道、出入口等范圍內出現的乘客(包括非在崗作業的地鐵員工)傷亡事件。[2]據統計,2021年昆明地鐵路網客流量(除4號線外)約為2.218億人次,共發生客傷事件797起,發生頻次為2.78起/百萬人次,其客傷事件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數據得知,站臺門夾傷10起,占客傷總量的1.25%;電扶梯類客傷共546起,占客傷總量的68.51%;列車客室摔倒或摔傷51起,占客傷總量的6.4%;公共區因自身原因暈倒及摔倒161起,占客傷總量的20.2%;無障礙電梯門夾傷1起,占客傷總量的0.13%;列車與站臺縫隙夾傷2起,占客傷總量的0.25%;閘機夾傷23起,占客傷總量的2.89%;安檢機夾傷3起,占客傷總量的0.37%。電扶梯是造成客傷高發的主要類別,同時乘客自身原因造成的電扶梯客傷442起,占電扶梯客傷總量的81%,第三方原因造成的電扶梯傷害104起,占電扶梯客傷總量的19%,無電扶梯自身故障造成的客傷。
2 地鐵車站電扶梯客傷事件特點分析
地鐵運營中,電扶梯安全把控是客運安全的重要環節,然而導致電扶梯客傷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乘客自身原因、季節氣候變化因素、客流量因素等問題。因此電扶梯客傷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單項高發類別,以下從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時間段、傷者年齡段、季節性、性別方面進行分析:
2.1 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時間段分析
據統計,2021年昆明地鐵電扶梯客傷事件中有409起發生在9:00—19:00期間,占電扶梯客傷事件總數的74.9%,該段時間也是60歲以上老人出入車站較多的時間段。其中客傷發生的最高峰在中午9:00—13:00期間,次高峰發生在下午13:00—15:00期間。2021年昆明地鐵(除4號線外)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時間段分布如圖1所示。
2.2 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傷者年齡段分析
據統計,電扶梯客傷事件在各年齡階段均有一定占比,但中老年人(56~65歲)及老年人(66歲以上)仍是電扶梯客傷的主要受傷對象,占比分別為24.36%和36.26%,且該年齡段的人群發生電扶梯客傷后更容易造成較嚴重的后果。2021年昆明地鐵(除4號線外)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傷者年齡段分布如圖2所示。
2.3 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季節因素分析
根據季節性規律,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由數據可以看出電扶梯客傷主要發生在冬季,冬季乘客出行時穿著的衣物較多,行動不方便,且正值春運,大量乘客返鄉或學生放假并攜帶大件行李,造成車站客流劇增,繼而導致客傷明顯增加。2021年昆明地鐵(除4號線外)電扶梯發生的客傷季節規律性分布如圖3所示。
2.4 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性別分析
根據數據顯示,電扶梯客傷中女性乘客占總客傷數的63.19%。由于女性乘客身體協調性差、穿高跟鞋、推嬰兒車、夏季穿長裙等因素導致其客傷數比男性乘客多41.74%。2021年昆明地鐵(除4號線外)電扶梯客傷事件性別規律分布如圖4所示。
3 地鐵電扶梯客傷處置步驟
電扶梯質地堅硬,客傷發生后一般乘客受傷較嚴重,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可能會擾亂地鐵運營秩序,造成惡劣的社會輿論,故電扶梯客傷發生后及時進行客傷處置至關重要。以下為電扶梯客傷處置的具體步驟:
(1)車站員工發現電扶梯客傷事件須第一時間關閉電扶梯。
(2)通過對講機及時上報車控室,告知值班員發生客傷的具體位置及人員受傷情況,請求支援。
(3)及時安撫乘客,詢問乘客是否有家人陪同,是否需要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醫院救治。
(4)當班值班站長打開工作記錄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救援,詢問乘客摔倒的具體情況。維護好現場秩序,但不要盲目地進行救助。如乘客需要乘坐120救護車前往醫院,身邊無家屬陪同,在其強烈要求的情況下車站可派一名員工共同前往醫院,待到其家屬到來方可離開,并做好交接。
4 減少電扶梯客傷事件的防控措施
4.1 注重安全宣傳,增加警示標識
經研究發現電扶梯客傷事件發生的主要是由于乘客倚靠蓋板摔倒導致,故可在整個電扶梯蓋板上方突出位置不銹鋼部分粘貼黃黑相間防撞警示條,并印有“緊握扶手,禁止倚靠”字樣。同時電扶梯入口處按頻次循環播放 “請扶好站穩,緊握扶手”等安全語音提示,詳情如圖5所示。
4.2 降低電扶梯運行速度
選取0.5 m/s運行速度的西山公園站(8臺)、眠山站(6臺)、潘家灣站(4臺)、東部汽車站(4臺);0.65 m/s運行速度的機場中心站(4臺)、東風廣場站(5臺),昆明南火車站(4臺)、珥季路站(6臺)、環城南路站(14臺)、白云路站(9臺),共計64臺運行速度有變化的電扶梯作為研究電扶梯運行速度與客傷發生的關聯性的對象。通過22個月10個車站進出站客流量、電扶梯客傷發生量、發生原因、各年齡段發生占比、電扶梯總數、調速電扶梯數量等數據分析發現電扶梯運行速度與客傷發生率呈正相關。電扶梯以0.5 m/s運行,客傷發生概率為2.075起/百萬人次,臺均發生概率為0.031起/百萬人次*臺;以0.65 m/s運行,客傷發生概率為3.672起/百萬人次,臺均發生概率為0.056起/百萬人次*臺。所以可將電扶梯的運行速度從0.65 m/s降至0.5 m/s,以減少客傷事件的發生。
4.3 加強客流監控與引導
在雨天或客流高峰時期加強出入口、電扶梯重點區域的巡視。重點關注客傷高發人群,加強老人、小孩、殘疾人等行動不便以及攜帶大件行李乘客搭乘電扶梯的引導工作,盡最大可能引導乘客乘坐無障礙電梯或走樓梯。
4.4 修訂完善客傷管理規定,加強人員培訓
根據最新國家法律法規、公司規章制度,不斷修訂客傷管理制度,明確乘客傷亡事件處置流程、處理方式、處理效率,加大客傷事件預防宣傳工作,規范企業對客傷事件的調查及處理,增強乘客的安全意識,做好事前防范。進一步加強員工的客傷管理培訓、演練,重點對客傷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客傷管理制度、安全評價體系等內容定期進行專項培訓。
4.5 加強設施設備監管
電扶梯運行時間長、載客量大、維修影響大,其設備的安全性是保證乘客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完善電扶梯保養、維修機制,做好日常檢查與維護,應著重考慮對使用年限較久的電扶梯進行重點檢修、維護。細化電扶梯維修規程,將巡查頻次、維修標準、維修內容落實到責任人。要認真開展日常巡查,及時發現設施設備異常,避免隱患未發現后期造成嚴重后果。要嚴格執行設施設備養護管理規則,確保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4.6 轉變用戶群體觀念
首先,可通過配發安全乘坐電扶梯宣傳冊、電扶梯旁粘貼安全警示標語、站廳內粘貼安全方面的海報、電梯口增加安全行為廣播、站長接待日或安全宣傳日進行宣傳等方式,來提升乘客的安全意識。其次,通過國外地鐵電扶梯案例的借鑒,完善我國地鐵安全制度,及時轉變用戶群體觀念,最大限度降低地鐵電扶梯客傷事件的發生。
5 結語
隨著各城市地鐵線網的快速發展,地鐵客流量的逐步增加,車站站臺門夾傷、電扶梯、列車客室、公共區域、閘機夾傷、安檢機夾傷等處發生的客傷事件也越來越多,其中電扶梯事件發生頻率最高。該文通過對2021年昆明地鐵(除4號線外)各車站電扶梯客傷事件的統計分析,提出了地鐵電扶梯客傷處置步驟及地鐵車站減少電扶梯客傷事件的防控措施,對其他城市地鐵防控客傷事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學忠. 防止地鐵車站扶梯客傷的應對措施[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28): 2578-2579.
[2]朱江斌. 城市軌道交通客傷事故分析與預防研究[J]. 交通科技與經濟,2014(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