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驥

今年3月11日,是鄭培民同志逝世整整20周年的日子。今日緬懷老首長,對于我來說,就是在他身上學到了些什么。我在1992年10月到1996年4月,擔任培民同志的專職秘書,時間3年半。這期間,他先是擔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后任湖南省委副書記,有短暫的時間,他同時擔任省委副書記和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這三年半時間里,我深深感受到他身上具有廉潔奉公、忠誠敬業、勤政愛民、厚道樸實的好品質、好作風,他還具有很高的領導水平和領導藝術。他的為官為人,官品人品,都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值此培民同志逝世20周年之際,又回想起他的點點滴滴。
他那種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上,培民同志是拼命三郎。培民同志寫工作日記堅持了幾十年,把每天的工作和其他事情都認認真真記下來。不管多忙,一天有多少事,他都是有條不紊的。他的辦公桌上,始終是整整齊齊的,他白天忙于處理工作,開會,聽匯報,搞協調,做決策;晚上,他看文件,看完后,整整齊齊放在辦公桌上,第二天,我把所有文件一一發到各個部門,落實下去。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我這幾十年,每天做工作筆記,就是在培民同志的影響下養成的習慣。
培民同志還有一種好的工作作風,就是不管什么情況,他都會親臨現場。我給他當秘書時,他分管工作很多,在全省任何地方發生任何事情,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管是白天晚上,不管是刮風下雨,不管有什么危險,他必到現場指揮,及時處理。他對我說:“小張,領導第一時間到現場,你的感受會不一樣,且能安定人心,可以組織力量,調集資源,及時解決問題。”我在后來的工作中,在職責范圍內,無論任何地方發生任何事,我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向培民同志學習。
決策能力是當領導的重要能力,回想起來,培民同志是有很強的宏觀決策能力的。任何決策,他都會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反復思考,反復協調,集思廣益。一個決策敲定之前,他會要我收集所有情況,越多越好,越細越好。他跟我說:“決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礎之上的,情況不明,信息掌握不充分,決策就會失誤,就會留下后遺癥。”他當領導時,正是改革開放的高潮時期,他分管的部門多,工作錯綜復雜,且都是民生問題。回顧培民同志那時的決策,是沒有失誤的,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培民同志還有一個好品質,就是他很尊重人,平等待人。培民同志是很有親和力的,他能團結人,特別有凝聚力,他在哪里工作,哪里就團結和諧。他每天都是笑容滿面,對任何人都很尊重。我當了三年半的秘書,他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不是我做得好,而是他從來不會讓你難堪;我做得不好時,他會委婉指出來。有一次,我對他說:“我很多事情沒有經驗,做得不好,您要多批評指正我。”他說:“你們都是高素質的,響鼓不用重錘,點到為止,你們自然會明白的。”他的朋友中,有教師,有農民,有盲人,有小飯店老板。培民同志與他們都是好朋友,他都很尊重他們。
培民同志的為官為人有一根主線,就是他心中始終有老百姓。“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是他的座右銘,他尤其對弱勢群體特別關心。他分管過教育、衛生、科技、農業、水利和民政工作。我當他秘書期間,他跑了幾十個縣,主要集中在湖南的一些經濟狀況不太好的縣。白天了解情況,晚上趕路。他分管教育時,如何讓孩子們上好學,研究解決教育問題是他花費精力時間最多的。他對我說過:“要讓三湘子弟讀好書。”每逢高考期間,他都到教育部去,希望多給湖南一些招生計劃,他還到外省的大學去跑,希望外省的大學多招湖南考生,他對我說過:“多到湖南招一個學生,我們就多一個學生上大學。”在衛生工作上也是這樣,我記得當時衛生部門有一個調研材料,說農村婦女的婦科病的比例很高。他看了后很是關心,他下農村調研,與衛生等部門反復研究拿出解決方案,落實下去,使這個比例逐年下降。解決這些問題,要有錢,為了能多籌到經費,他有時一年跑北京十幾趟,就是為了多籌點錢解決群眾的困難。
培民同志去世,當時我感到很突然,至今還有點接受不了。他的笑容,他的神態,他的言談舉止,我們一起散步,一起坐在車上聊天的樣子,都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
在培民同志逝世20周年之際,我以鮮花一束,濁酒一杯,祭奠于培民同志墓前,并寫下以上文字,再次懷念他,永遠懷念他!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湖南行政學院原常務副院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