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袁南生

近年來,歐美人特喜歡拿性別說事,不僅在歐美社會上形成一種“政治正確”,也深深地影響了歐美政府政策的制定及執行。奧巴馬、拜登等美國總統,都曾一上臺就圍繞全性別廁所、中性廁所或男女同廁發布總統令,拜登還授予63 歲的變性人雷切爾·萊文為海軍四星上將。2021 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第一個議案居然是在政府公文中刪除一切與性別有關的詞匯:“父母”用“家長”代替,“夫妻”用“配偶”代替,“弟兄姐妹”用“手足”代替。近年來,歐美諸如此類的性別說事,實在是病象紛呈、亂象迭出、怪象不斷。
2022 年新年伊始,《新歐洲》等媒體就報道了一種令人無語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歐洲男人將檔案性別改成女性,只為了早點退休拿退休金,因為女性的退休年齡一般更早。
媒體報道的一則發生在瑞士的案例,引發熱議。據悉,瑞士男性退休年齡為65 歲,女性為64 歲。為了提前1 年領到退休金,一名來自瑞士盧塞恩州的60 歲男子,利用瑞士現有政策鉆空子,申請并更改了自己的檔案性別。他并未做手術變性,而只是高舉人權的旗幟——“我的性別我做主”,采取了不實事求是但有利可圖的方法,在有關部門走了一個程序而已。
在瑞士,從2022年1月1日起,只要簡單填寫資料并遞交申請,再跟工作人員聊一會,交75 瑞士法郎,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性別檔案!就這么簡單?沒錯,就這么簡單。而且,對瑞士男性來講,改變檔案性別為女性后,還可以免除服兵役。如此輕松的操作,既能提早拿退休金,又能逃避社會責任,對想鉆空子的人來說何樂而不為?
瑞士媒體對此公開表示擔心,認為行政人員是不想被指控為“跨性別恐懼癥”,所以無條件接受了所有的變性申請,而這會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如果當局不采取措施提高檔案變性的門檻,效仿者將層出不窮。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主政白宮時,曾推行過男女同廁政策: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時刻,認定自己是任何性別,從而隨意選擇廁所。奧巴馬把它強行推廣到全國公立學校之后,惹怒了無數人,隨即被法院緊急叫停。
而美國現總統拜登上臺后第二天,便馬上換個說法恢復了這一政策。他特別簽署一項總統行政令:原則上,學校將允許跨性別學生根據其身份性別進入運動場、衛生間和更衣室,否則學校將面臨聯邦教育基金停止撥付的懲罰。本意上,此項行政令是為了保護性少數者,反對性別歧視。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拜登的總統令卻引發了美國社會矛盾。
根據此項行政令,學校允許學生自主選廁所,如果男生認為自己是女生,就應該被看成是女生,可以進入女廁。2021 年5 月28 日,弗吉尼亞州勞登縣的司各特先生接到通知:他的女兒在學校遭到了人身攻擊。當他心急火燎地趕到學校后,司各特才知道,原來女兒是在女廁里遭到了一名男生的性侵,而不只是人身攻擊。然而,當司各特和學校商量如何解決此事時,學校工作人員卻只字未提女兒遭到性侵的事實,只是告訴他,這件事學校內部會解決,并要求不報警。至于為什么這么做,學校卻未給出任何合理的解釋。
不懲罰犯罪者,反而予以包庇。學校如此不負責任的決定,讓司各特一下子就怒了。在憤怒地表示質疑后,學校終于撥打了報警電話。然而,到達現場的警察卻并未對犯事的男孩實施逮捕,而是對司各特發出了警告。因為,學校報警稱,司各特在學校大吵大鬧,嚴重影響了學校秩序。
司各特帶女兒到醫院進行體檢,檢測結果證明女兒確實遭到了性侵。拿到證據后,司各特馬上聯系警方,要求立案偵查。一個月后,在學校董事會上,司各特情緒激動地表示一名男孩利用跨性別政策,在學校女廁所對他的女兒實施了強奸。為預防此事再次發生,他堅定地指出學校不應該允許自由選擇上什么性別的廁所。面對司各特的指控,學校校長矢口否認一切,而司各特也被6 名警察強行拖離了會議室。
司各特并未因此放棄,他聯系律師,準備與學校打官司,法庭定于去年10 月14 日開庭。然而,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法庭還未開庭,犯事男孩就被抓捕了。原來,10 月6 日,該男孩故技重施,在另一所學校對一名女生實施性侵和綁架。有人報警后,男孩終于被關進了一青少年拘留中心。
4 個月,2 起案件,還在同一地區。如此頻繁犯罪,讓所有家長都震驚不已。然而,面對鐵一般的事實,勞登縣的這所學校卻仍在保護這名性侵者。盡管此前該男孩已經向檢察官承認自己對司各特的女兒實施了性侵,盡管跨性別政策受到許多家長的反對和表示擔憂,然而美國司法部卻表示,聯邦調查局將調查并起訴任何被認為對學校教職員工構成“威脅”的家長。美國這場“反性別歧視”的所謂改革,到底是在追求進步平等還是助長犯罪呢?
與美國類似,加拿大也在推行此類政策。加拿大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把“心理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fy)和“心理性別表達”(gender expression)放入加拿大人權法以及刑事法里,成為法律內容。按照這個法案,一個男人只要他在某一時刻覺得自己是個女人,那么,他就可以自由出入女廁所和女浴室;同樣,女士也可以自由出入男廁和男浴室,只要她此時覺得自己是個男性即可。而浴室中人看到異性入內,應該繼續若無其事地洗澡、換衣或如廁,切不可大驚小怪地尖叫、打人。據稱,這是為了給心理上變性者和心理上性別轉換者(transgender、transsexual)有一個明確的法律保護。
2019 年10 月1 日,美國加州州長杰瑞·布朗簽署實行加州議會通過的初、高中《全面性教育法》,強制所有公立學校執行。《全面性教育法》自獲得批準、成為法律后,反對的怒火一直在社會上延燒,許多家長走上街頭表示抗議。
家長對《全面性教育法》最不滿意的是,該法竟然明確未成年學生不必經過家長同意,有權改變自己的性別。性教育課程告知學生:如果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你有權通過服藥或手術改變性別,而你的父母無權干涉;學校將給你提供保護。《全面性教育法》的制定者認為,性別決定權是人權之一,未成年人有權改變自己的性別,如果家長干預,就是侵犯人權。
許多家長對此公開表示不予認同。反對者稱:允許未成年學生不經家長同意就改變自己性別的做法是對家長的歧視,也是對家長權利的剝奪。該法規定,12 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希望人為改變性別,可以僅通過學校幫助即可,而無須知會家長。
加利福尼亞州被廣泛認為是美國自由派的大本營之一,其在敏感問題上引發的爭議可謂一浪高于一浪。據不完全統計,加利福尼亞州目前已有大約3 萬名家長簽名反對《全面性教育法》。他們稱,該法“沒有科學依據,剝奪家長權利、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只有推翻它才是出路”。
加利福尼亞州的家長一直在舉行各種抗議活動,抗議人群中,墨西哥裔特別多。墨西哥裔人群是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的票倉,但是他們因為信仰天主教而保持著非常傳統的觀念。據媒體報道,一位墨西哥裔的媽媽帶著3 個兒子參加抗議集會,她10 歲的兒子還上臺發言。這位媽媽告訴記者,她去年要求學校別給她兒子上那個“全面性教育”課;但是學校不接受他們退出,她的兒子必須得去上課。最后她家經商量決定,不讓孩子讀公立學校了。許多家長都擔憂的一點是,未成年人年紀太小,他們很容易被教育所影響,這項課程可能會誘導他們改變自己的性別認同。
本文介紹了歐美性別說事中的三大怪象,其實,類似的事還多著呢,而且這種性別說事在歐美正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