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國 圖_衛 凱
3月16日,國網濟源供電公司電力雷鋒志愿服務隊15名志愿者走進大山,幫助王屋鎮南溝、谷洼、曹莊3個村29個留守家庭檢查春灌用電設施,服務小麥豐收。紅色的馬甲、忙碌的身影,在翠綠的麥田里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濃濃真情暖萬家,為民服務映初心。多年來,該公司電力志愿者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創新形式、豐富載體,用行動譜寫愛心樂章、擦亮服務底色,讓“電力雷鋒”成為群眾的溫馨記憶和城市的靚麗名片。
“幫助留守家庭澆麥子,進學校宣傳用電知識……現在我的‘愛心銀行’已達12個小時。”3月13日,在國網濟源供電公司郊區供電中心學雷鋒交流會上,青年員工張新翻開登記簿,向大家展示兩個多月來的志愿服務“成績單”。
建立愛心“儲蓄銀行”,定期展示服務成果,是該公司學雷鋒活動的創新舉措。按照基層單位全覆蓋的原則,成立16個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涵蓋電力調控、生產運維、營銷服務各個專業,引導600余名員工積極參與。推行小時制志愿服務“儲蓄”模式,一人一戶建立志愿服務“銀行賬戶”,志愿者做好日常服務記錄,注明時間、地點、時長和服務對象的評價等情況,并提供相關照片等佐證材料,錄入個人“儲蓄賬戶”,要求每名志愿者全年服務累加不低于48個小時。定期舉行交流活動,營造“雷鋒常學、善小常為、好事常做”氛圍,讓點滴善舉匯成愛的河流。
此外,該公司推行項目化管理模式,制定敬老愛老、困難幫扶、民生服務、環境保護等8個類別,細分27個公益項目,組織各站(點)結合實際自主選擇、自愿認領一個或多個公益項目,作為年度活動重點。“我們對敬老院和留守老人的情況比較熟悉,在項目認領中把關愛老人作為重點,今年已開展活動5次,對3家敬老院、700多個留守老人提供了志愿服務。”王屋供電所所長宋保戰說道。
“阿姨,你送我的文具超好看!”
“叔叔,你給的生日禮物我特喜歡!”
3月4日,在大山深處的下冶鎮王樹嶺小學,四五名小學生圍著電力雷鋒志愿服務隊員周慧芳和王成強有說有笑。
王樹嶺小學是周邊5個村唯一的教學點,也是留守小學。當天,國網濟源供電公司以“微愛同行、照亮童心”為主題,組織12名志愿服務人員采取捐贈學習用具、舉辦電力課堂、做益智游戲等方式,給這里的17名孩子送上溫暖。
該公司以服務站(點)為依托、以“愛心銀行”為載體,在推進志愿服務開展、實施好公益項目的基礎上,圍繞“進企業排憂解難、進農戶便民惠民、進學校溫暖童心、進街頭文明勸導”,從公司層面加強統籌,定期確定實踐主題開展“四進”活動。下發通知,明確時長、人數、內容,引導志愿者根據實際報名參與,活動結果納入站(點)評價和個人“賬戶”,激勵大家堅守電網人的初心,踐行服務宗旨。
“幸虧隱患發現及時,要不一旦停電就會影響客戶訂單完成。非常感謝!”3月11日,濟源虎嶺高新園區塑鋼制品公司經理任書平向幫助處理高壓配電柜缺陷的電力志愿服務人員王波說道。當天該公司組織電力雷鋒對園區29家企業集中義診,消除隱患5處。
“志”之所向,“愿”之所在。去年以來,該公司志愿服務人員先后服務企業202家、農村群眾1.2萬戶、中小學校31所,開展文明勸導、環境治理等活動13項次。
“當時要不是供電師傅幫俺撤離,準會出大事!”盡管事情過去了幾個月,但每想起去年9月底的那個雨夜,邵原鎮大溝村居民田慶祥還感到后怕。
2021年9月下旬,濟源連續13天秋雨連綿。大溝村處于布袋溝水庫下游,再加上泥石流易發,給部分低洼區域的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威脅。9月27日23時10分,該公司邵原供電服務站電力雷鋒志愿服務隊隊長馮方社從鎮政府工作微信群里得到消息:征募志愿者協助群眾緊急撤離。
“站里值班的6 個人都是志愿者。”馮方社說。他隨即將隊員分成兩組,蹚著泥水、打著手電,挨家挨戶排查,幫助大溝、杏園兩個村的群眾撤離。次日凌晨2時,當馮方社這個組來到獨居戶田慶祥家時,他卻心存僥幸,不愿離開。情況緊急,馮方社硬拉著他轉移。3個小時后,田慶祥家的房屋因泥石流沖擊倒塌。
群眾至上,生命至上,關鍵時刻見義勇為便成了行為自覺。當天馮方社和志愿服務隊隊員冒著危險,共幫助39戶高危地段的群眾安全撤離到臨時安置點。
當時,該公司志愿服務人員先后協助政府部門轉移河口、王屋山、布袋溝3個庫區下游和深山危險地段群眾650戶。此外,他們還為51個群眾臨時安置點接通電源。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電力雷鋒的身影。今后,該公司將持續深化志愿服務活動,聚力打造電力雷鋒品牌,用真情溫暖萬家,以行動踐行初心。

志愿者在山村小學開展讀書分享活動。

志愿者參與美麗山村環境治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