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偉,沈蓉蓉,孫愛波,潘 青
(1.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上海 200011;2.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上海 200072)
墜床是住院患者常見的安全問題。有調查顯示,約有2.4‰的老年住院患者出現墜床。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其墜床發生率會增加,且墜床后易出現嚴重并發癥[1]。墜床事件不僅會對患者帶來身心傷害,影響其生活質量,還會增加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2],導致醫療糾紛等問題。床護欄是目前醫院預防患者墜床的常用工具。目前,臨床使用的床護欄多數比較短,且床頭與床尾處護欄缺失,無法形成一個密閉式的保護空間,患者容易從床頭或床尾的空隙處墜床[3-4]。此外,床護欄之間的空隙也會導致患者卡壓受傷甚至死亡[5]。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專利號:202021225125.1),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已應用于我院內科病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材料與制作護理安全直角架采用木質材料制作,用螺釘組裝而成。其主體包括隔欄和底板兩部分。底板為60 cm×20 cm 的木質板,在其長邊與短邊處垂直固定隔欄。隔欄高37 cm,長度與底板的長邊及短邊相同,每兩根豎立的隔欄間距為8 cm。對稱的兩個直角架為一組。其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結構示意圖
1.2 使用方法使用時,將直角架的底板置于床墊下方,使其長邊對齊側邊床沿并與床護欄重疊緊貼,短邊對齊床頭或床尾。直角架的長邊應超過床頭或床尾空隙,超出部分與床護欄重疊,且重疊長度應≥10 cm;直角架短邊的長度應≥床頭板或者床尾板長度的1/3。使用效果圖2。

圖2 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使用效果圖
2.1 評價對象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黃浦分院內科病房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簡易操作智力狀態問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SPMSQ)[6]測評為中重度認知障礙,且長期臥床、無行為控制能力者;②各系統疾病伴有精神癥狀;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中度功能障礙者(Barthel 指數[7]41~60 分);④有護工或家屬陪護;⑤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愿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昏迷患者及家屬中途要求退出者。以2019年3-8月入院的104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126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性38 例,女性66 例,年齡68~100 歲,平均年齡(86.0±4.1)歲;合并基礎疾病情況:心功能不全28 例、重癥肺炎25 例、呼吸衰竭39 例、其他(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等)12 例;平均住院時間為(18.0±2.1)d。觀察組男性48 例,女性78 例,年齡66~98 歲,平均年齡(84.0±3.8)歲;合并基礎疾病情況:心功能不全37 例、重癥肺炎32 例、呼吸衰竭44 例、其他(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等)13 例。平均住院時間(16.0±1.4)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營養狀況、意識、疾病診斷、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評價方法①對照組給予常規防范墜床護理措施:對家屬和護工進行健康宣教,在床頭懸掛警示標識,并使用兩側床護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住院過程中要求家屬或護工全程陪護直至患者出院。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成對的護理安全直角架,并對家屬或護工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直角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時,指導患者家屬將直角架置于兩側床頭或者床尾的空隙處,床墊的一角壓實于直角架的底板上;且使用過程中不能隨意取下,外出檢查治療除外。使用期間,護士每班評估護理安全直角架放置的正確性及有效性,直至患者出院。
2.3 觀察指標
2.3.1 墜床發生率病區責任護士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墜床發生情況,包括造成或未造成傷害的墜床,并計算各組墜床人數占該組患者總數的百分比。
2.3.2 對防墜床護理措施的滿意度評價參照相關研究[8]設計“患者家屬滿意度問卷”和“護士滿意度問卷”,以了解患者家屬及護士對患者住院期間防墜床安全護理措施的滿意度。兩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分別為0.891和0.826。兩種問卷均包括5個條目,針對患者家屬了解其對住院期間防墜床措施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接受度及滿意度的評價;針對護士了解其對相關措施安全性、方便性、有效性、社會效益及滿意度的評價。各條目均采用5 級評分,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計1~5 分。病區責任護士于患者出院時發放家屬滿意度調查問卷;研究者于直角架使用前后向病區40名具有5年臨床工作經驗的中級以上職稱護士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均現場發放及收回,不記名作答,要求調查對象盡量在20 min內完成問卷填寫。
2.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 符號秩和檢驗;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 評價結果
2.5.1 兩組患者墜床發生率及約束帶使用率比較對照組104 例患者住院期間發生墜床6 例,占5.77%,觀察組126 例患者住院期間均未發生墜床;兩組間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檢驗,結果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8)。對照組104 例患者中使用約束帶者65 例,約束帶使用率為62.5%;觀察組126例患者中使用約束帶者32 例,約束帶使用率為25.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161,P<0.001)。
2.5.2 兩組患者家屬對防墜床護理措施的滿意度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家屬對于防墜床措施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適性、接受度及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家屬對防墜床護理措施的滿意度比較
2.5.3 使用護理安全直角架前后護士對防墜床護措施的滿意度比較使用直角架后,護士對相關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方便性、社會效益及滿意度評分均高于使用前,詳見表2。

表2 使用直角架前后護士對防墜床措施的滿意度比較
3.1 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的設計背景及意義住院患者跌倒/墜床的防范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醫療、護理、康復領域關注的焦點[9]。跌倒已成為老年人非致死性損傷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失智失能、意識不清、躁動不安、癲癇發作、無自主能力以及不配合治療的老人更易發生摔傷或墜床事件。針對無處不在的風險,預見性護理理念在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日益滲透。本研究的護理安全直角架正是基于預見性護理理念設計制作,防患于未然,旨在提升防墜床護理安全質量。
3.2 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的臨床應用效果
3.2.1 可有效降低患者墜床發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均未發生墜床,而對照組有6 例患者發生墜床,發生率為5.7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相對較高的墜床發生率可能與本研究對象為老年、中度認知障礙患者有關。而護理安全直角架的應用彌補了傳統床護欄有較大空隙的缺陷。直角架通過床護欄和床頭或床尾相連,形成一個四周密閉的空間,有效防止了患者從床欄空隙處墜床。且直角架的使用既不影響治療護理操作,又實現了對高危人群的24 h不間斷防護,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安全。
3.2.2 有利于提升患者家屬及患者滿意度長期臥床的患者,自身適應性、協調性會有所下降;加之患者年齡偏大,自身調節能力下降,在改變體位時往往不能控制身體的變化[10]。臨床護理工作中,對于有墜床風險的患者常需實施必要的保護性約束。而使用約束用具時,常會因患者拉拽出現約束帶越來越緊的現象,易勒傷患者局部皮膚,嚴重者可影響肢體血液循環,導致局部缺血、皮下瘀斑、皮膚腫脹、破潰等現象[11]。本研究使用直角架后,觀察組患者約束帶使用率僅為25.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2.5%。約束帶使用率的下降可減少其對患者帶來的不必要損傷。表1 顯示,觀察組患者家屬對防墜床相關措施的各項滿意度評價均優于對照組(P<0.05)。安全護理直角架的使用可使患者在床上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減少被束縛的壓迫感,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讓患者和家屬更容易接受。
3.2.3 有助于提升護士的滿意度安全直角架的使用,可使夜間陪護的家屬或護工得到適當休息,有效提升了家屬滿意度,也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和工作量,同時保障了患者的住院安全,避免了因不良事件導致的患者出院延遲,提高了醫療資源利用率。同時,護理直角架采用木質材料組裝而成,材質輕便耐用,經濟環保,且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病床。
3.3 新型護理安全直角架使用注意事項直角架安裝時須選用平頭螺釘固定組裝,并保持螺釘固定部位的平整,以防碰傷。使用時須將直角架底板壓實于床墊下,必要時可用繩子加固直角架和床護欄的重疊部分。使用繩子固定時,務必將繩子打死結,并將打結處隱藏于床墊床褥之下。
自行設計制作的護理安全直角架使用方便、經濟環保,可有效減少長期臥床患者的墜床發生率,增加患者舒適度,提高患者家屬和護士的滿意度,對提升護理安全管理質量有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