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株草藥,濟世救人;揚一縷藥香,傳承精華;制一劑藥方,走向世界;
當一位代表,為民立言;做一名院士,領軍學術;率一家企業,以藥報國。
肖偉,康緣藥業董事長,潛心中醫藥領域耕耘30余年,成績斐然,更于2021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登頂學術之巔。無數名銜中,他尤為看重的,是全國人大代表這一身份。
2008年開始,肖偉作為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積極為民代言,建言獻策,傾力推動中藥發展,幫助百姓收獲了更多健康福祉。

“肖總想想辦法,解燃眉之急啊。”2020年2月3日凌晨2 點左右,肖偉接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周副司長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焦灼而懇切。
當日白天,一封來自武昌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緊急求助信迅速擺在肖偉案頭,迫切希望委托康緣加工由國家、湖北省和武漢市專家共同研究的抗擊新冠肺炎中藥協定方。
接下任務,就意味著停產其他產品,損失過億元,影響難估。面對疫情洶涌來襲,肖偉沒有半點遲疑:“必須站出來,不講客觀條件、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全力援助武漢人民。”
缺乏緊急報批程序——肖偉撂下一句話:“你們先生產,出了問題我擔著。”
缺乏藥材庫存——春節期間采購困難,肖偉下軍令狀:哪怕用原價2 倍、5 倍甚至是10 倍價格,也不計成本買進來。
缺乏生產經驗——肖偉靠前指揮,帶領團隊爭分奪秒,突擊6 小時拿下5 個品種制劑處方的工藝攻關……
這就是他的態度!這就是康緣的速度!2 月5日“中藥協定方”正式開始生產,2 月7 日第一批抗擊新冠肺炎中藥協定方顆粒劑即星夜運往武漢。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這一殊榮,無疑是對肖偉為國分憂的最好“頒獎詞”。
當一位代表,為一眾人民。作為來自企業的全國人大代表,肖偉把依法辦好企業,盡力擔當社會責任作為第一要務,始終把老百姓的幸福掛在心上。
康緣在連云港李埝林場有一個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產量高品質好。然而,肖偉調研發現,基地周邊的農民缺少種植經驗、技術不足。他隨即決定,公司免費向村民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并簽訂收購合同,按不低于市場價全部收購。
從種到收,從生產到銷售,周邊百姓享受到了康緣的全過程一站式服務,少了后顧之憂,多了種植收入。當地涌現60 多家種植大戶,輻射帶動周邊藥材種植專業戶200多戶,李埝鄉如期脫貧,盤活了經濟發展。
在康緣,肖偉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系點,傾聽群眾心聲,收集意見建議,處理群眾來信,目前累計受理群眾來信100多件,為老百姓搭起了一座“連心橋”。
此次全國兩會期間,肖偉聚焦“扶持機構養老服務模式快速發展,促進健康中國建設”“進一步規范中藥注射劑藥品監管力度,加快推進中藥注射劑再評價研究”“科學開展中成藥集中帶量采購,為中醫藥產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等方面,帶來了熱乎乎的建議,件件透著民生溫度。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既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肖偉感言,我們必須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傳承好、創新好,為中醫藥注入源頭活水。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肖偉多年創新中藥實踐的圭臬和法寶。
35年前,28歲的肖偉走馬上任,接下徘徊于虧損邊緣的作坊式小企業——連云港中藥廠,當時該廠僅能生產技術含量低的大山楂丸之類的傳統產品,產值位列全省中藥企業尾部。
難局之下,肖偉大刀闊斧實行“創新”策略:挖掘老祖宗留下的經典藥方,開發一批安全有效的創新性中藥產品。
苦心人,天不負。連云港中藥廠領銜研發的桂枝茯苓膠囊,成功獲批上市,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婦科血瘀證首選用藥,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約24%。
“創新”一舉成功之后,肖偉乘勢而上,率隊研發了散結鎮痛膠囊、腰痹通膠囊、益坤寧片等產品,進一步豐富產業結構,完成了“瀕危”小廠的第一次蛻變。
如果肖偉就此駐足“舒適區”,或許我們看不到今日的康緣。
向深水區邁進——肖偉以“中藥注射劑”為突破口,向更多拳頭產品進軍。熱毒寧注射液研發成功上市,以其優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為我國中藥注射劑的標桿。
肖偉的擔當與執著,由此可見一斑,當然,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也加速釋放:熱毒寧注射液迅速占領市場,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 年勇奪近千萬業績,年均增幅40%,到2012 年就實現單品銷售規模突破10億元。
這是創新中醫藥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回報創新中醫藥的最美時代。在“2021 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發布的《2021中國中藥研發實力排行榜TOP50》榜單上,康緣藥業勇奪第一。
今日康緣,已從“顛簸小船”成長為中藥領域“龍頭巨輪”,獲批中藥新藥56個,在研新藥50余個;承擔973計劃、863計劃等國家科技項目40余項;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00余件,中國專利金獎2件。
康緣向上,健康中國!這一串串數字背后,是肖偉與康緣的辛勤耕耘,更是無數生命的幸福延續,是對世人健康的溫情守候。
“中藥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有著濃厚文化傳承的中藥產業又該如何歷久彌新?”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代表通道”,面對全球目光,肖偉回答記者提問時直言不諱:作為中醫藥的原創國,中成藥不能以藥品形式,堂堂正正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主流市場,中藥國際化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中醫藥發展這一時代課題,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盡管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上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卻依然面臨巨大文化差異,還有難以逾越的標準壁壘。
我們不能“孤芳自賞”,而要“美美與共”。矗立中醫藥發展潮頭的肖偉,也為中醫藥“出海”開出了藥方:
——聚焦優勢病種,關鍵要以中醫臨床優勢病種為目標,立足填補國外醫療市場空白領域,研發符合國際注冊標準規范的藥品;
——推動標準建設,制訂遵循中醫理論、符合中藥特點、被現代醫學認同的中成藥臨床評價標準和質量控制標準;
——提升制造水平,推動企業按照國際規范要求,建立中藥制造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實現現代中藥智能制造;
——鼓勵示范引領,中藥國際化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長,希望國家鼓勵優秀企業,率先實現中成藥在歐美國家藥品注冊破局。
“中醫藥只有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這些年,肖偉一直為中醫藥“出海”鼓與呼,以人大代表身份提交了“關于推進新時代國藥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推動中藥產業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國方案國際矚目,中醫藥則是其中一大亮點,向全世界展示了神奇的東方岐黃之術,中醫藥“知名度”明顯提升。肖偉直言,這為中醫藥提供了戰略性歷史契機,讓我們共同擦亮中醫藥這張文化名片,讓“中國處方”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手記:
共同擦亮中醫藥的“中”字牌
采訪期間,肖偉代表向記者展示了一份特殊清單:
2022 年: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
2021年: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
2020年: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
2019年: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
……
2013年: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中醫藥發展內容的清單。沿著這條線索,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黨中央、國務院對中醫藥一脈相承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全國人大頒布中醫藥法,以國法促“國粹”。國務院將其提升為國家戰略,出臺系列政策法規……中醫藥發展迎來最好時代。
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西風東漸,西醫漸成主流,中醫藥式微,日益“失寵”。這不是中醫藥之弱,而是發展之殤。中醫藥曾經護佑中華民族健康繁衍,五千年生生不息,而今華夏血脈傳承如故,岐黃之術歷久彌新。在汗牛充棟的中醫古籍中,在散落民間的奇方妙藥中,在中醫大家的現代臨床中,處處蘊藏著中醫藥的精髓之魂,處處賡續著中醫藥發展的血脈。擦亮中醫藥的“中”字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
人類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醫聯手點亮。中醫重整體,更關注“病的人”;西醫重局部,更關注“人的病”。中西醫是友,唯一的敵人是疾病,共同的目標是健康。中醫藥曾以“青蒿素”獻禮世界,而其中還有更大寶藏可以饋贈給人類健康事業。讓我們講好中醫藥故事、創新好中醫藥技術、展示好中醫藥魅力,讓中西醫藥文化相融,共同構筑起守護人類健康的護盾。
人類需要中醫藥,時代呼喚更多“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