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曼·尼牙孜
〔塔城地區纖維檢驗所,新疆烏蘇833000〕
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就是確保棉花產量穩步上升,這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棉花產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將棉花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個獨立的影響因素提出,可以從棉花產量、機械化水平兩個方面來闡述。棉花總產量是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最基礎的表現,也是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其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戶最根本的利益和國內棉花市場的供需關系。機械化水平取決于機械總動力及耕地面積,在耕地面積保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機械總動力是機械化水平高低最直觀的表現。新疆近年按照“控制面積、提質增效”的原則,合理引導棉花生產,棉花種植面積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機械化的投入可幫助當地棉花種植戶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棉花生產要素包括土地等自然資源、勞動力以及科學技術等,其中決定棉花生產的重要因素是資源要素利用效率,資源要素的投入總是有限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棉花產業的發展要求。勞動者素質、化肥使用強度、農藥施用強度、秸稈還田程度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
管理質量是效益的保障,是效率的源泉。棉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將走上適度的規?;⒔M織化、多元化經營道路。影響棉花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與經營管理水平的因素可以從精量播種、適度規模經營、基礎設施、政府政策、智能化管理、合作社合作幾個方面來闡述。這里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棉花種植技術研發機構、技術推廣機構、技術咨詢服務體系以及推廣棉花種植、買賣相關政策的組織。政府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制定支持保護棉花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棉花市場穩定的相關對策與措施。智能化管理可減少棉花生產過程中成本的投入,以及實現棉花生產過程中的高效管理。農民通過與合作社合作的方式能對棉花價格進行保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棉農收益。精量播種可以降低種子用量50%~60%,同時也提高了種子的出芽率。
棉花品種多、雜、亂,造成了棉花質量的一致性差。自棉花收購市場放開以來,棉花的品種培育進程加快,這就造成了亂引種、亂更換品種的問題。有的棉農同時混種幾個品種,使棉花品質一致性較差,同時也給不法種子經營者造成了投機鉆營的空間,使棉花種子出現多、雜、亂現象,偽劣種子坑農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棉花的質量。
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質量第一,以質量占領市場的思想意識。在棉花種植管理、采摘、收購及加工等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并加大輔導培訓力度。廣泛宣傳棉花國家標準、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和產品質量法,開展質量意識教育,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求效益,把提高棉花質量的各項措施扎扎實實地落實到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去。
加強監管需要進一步落實棉花收購加工各個環節的工作規范要求,維護棉花市場公平有序。引導棉花加工企業根據公檢反饋數據指標制定改進措施,持續提高加工質量。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的違法行為,嚴禁混等混級加工和加工超水棉的行為,切實維護棉農、棉企的合法利益,保障棉花質量不斷提升,使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采棉機等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和推廣使用力度,鼓勵棉農購買大型農機具。一方面,從源頭上降低了采棉機購置成本,提高了棉農對農機具的購買積極性,降低了棉花生產直接成本,使得機械化作業成為常態;另一方面,對棉花生產農機作業薄弱環節進行補貼,降低機械化作業成本,同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機具,推進棉田宜機化改造并加大機械化作業配套種植模式,推進棉花生產采收全程機械化。
在播種時需做到因地制宜,根據地區氣候特點、土壤肥力、濕度等因素對播種機進行調整,準確把握播種距離、深度以及播種量,這就需要機具操作人員有豐富的經驗以及純熟的操作技術。應加強對棉農使用精量播種機操作技術方面的培訓,根據作業要求對機械進行調整,做到正確操作使用,提高機械播種規范操作水平,切實做到精量播種。
現代化農業中運用了互聯網、云監控、傳感器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棉花生產的田間管理,需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向現代化農業跨越式邁進,智能化田間管理是智慧農業的一種體現,可讓農戶足不出戶進行棉花長勢監測、澆水、施肥等一系列田間管理,在提高棉田水肥利用率的同時,做到精準肥水管理,減少人力資源的投入成本。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從思想觀念上鼓勵和引導農戶對棉花智能化管理技術的應用。新技術的傳授必須依靠政府的帶頭作用,組建專業團隊進行技術宣講以及技術培訓,讓農戶在認可該技術的同時愿意去使用該技術,并使技術惠及普通棉農。
完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穩定棉農收入,使棉農感到收入有預期、植棉有保障,提升生產積極性,提高棉農植棉意愿,直接提升棉農的收入。國家應結合新疆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棉花目標價格,同時準確把握棉花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關系,確保價格指數科學合理,使市場和棉農實現雙贏。
禁止夜采、露水采、噴水采等嚴重影響棉花質量的采收行為;嚴格控制采摘籽棉的水分及雜質,含雜率、回潮率均不得高于12%,采凈率不高于93%。制定分品種采收計劃并加強巡查,防止籽棉混合交售。
棉花生產技術人才缺失,教育資源缺乏,國家應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在現有的教育資源上,高校應根據棉花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相應的應用型人才并鼓勵優秀人才留在新疆、留在棉花行業。從實際出發,加大對現有植棉人員技術培訓力度,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利用冬季、農閑時間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對棉農進行棉花科技知識培訓,增強棉農的科技意識,提升棉農整體素質。
綜上可以看出,影響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的因素有棉花產量、機械化水平、水利化水平、勞動者素質、智能化程度、播種規范操作水平等多個方面。為提高棉花生產高質量發展,可以從政府政策出發,規劃棉花市場秩序,提高棉花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強棉花人才培養,為棉花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切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