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鋒
“通知,通知,還沒有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村民,可在下周內到衛生所進行接種……”不久前,走進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前豐村,村委會樓頂上的大喇叭不斷提醒村民接種疫苗,然而村委會的播音室里并沒有人。
“以前政策宣傳和重要通知,我都得挨家挨戶傳達,現在我只需要打開手機,登錄‘數字鄉村’APP,把需要播報的信息編輯好后通過APP傳送到后臺,大喇叭接收到后就會將信息‘喊’出來?!贝妩h支部書記楊德學演示。
近年來,貴陽市強力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農民生活“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讓數字紅利惠及廣大農民,讓數字化技術助力鄉村振興。
作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修文獼猴桃”已成為貴陽農業產業的一張名片。修文縣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打造“黨員帶富鏈”,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等模式,種植獼猴桃16.7萬畝。2021年獼猴桃產量超過7萬噸,綜合產值達25億元。

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羊肚菌喜迎大豐收
“小綠果”變身“致富果”,這與大數據的助力密不可分。修文縣引進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使獼猴桃種植全程可追蹤、可監控,通過引進物聯網技術、水肥一體化精準管理技術,促進獼猴桃增產提質。目前,已有38家獼猴桃種植園接入大數據物聯網平臺,大數據物聯網平臺已覆蓋6萬余畝獼猴桃種植基地,產生了1萬多條數據。
貴陽市在積極發展智慧農業進程中,加快推進“食用菌種植與互聯網融合運營管理平臺”“數字化肉雞養殖云服務平臺”等6個省級融合標桿項目建設,將新建的30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項目全部配套大數據智能采集系統,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
息烽縣九莊鎮德康飼料廠內的“數字化肉雞養殖云服務平臺”,通過1個控制中心、40個數據采集點,實時采集現場安防監控圖像和雞舍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信息,管理人員可隨時查看后臺數據分析,發現異常時會第一時間向養殖戶發出指示。
“多虧了張書記的指導,讓我少走了許多彎路,現今我種的白菜、紅油菜比原來長得好多了,能多賣不少錢?!毕⒎榭h青山苗族鄉青山村村民何軍建在駐村第一書記張俊的指導下,通過益農信息服務平臺學習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并將其運用在自己種植的30畝大棚蔬菜上,迎來了大豐收。
息烽縣搭建益農信息服務平臺,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帶、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的“六有”標準,建成益農信息社171個,選聘160名村級信息員,為村民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培訓體驗服務。
2020年10月,息烽縣獲批成為全省4個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之一。據悉,貴陽市著力實施數字鄉村建設,2021年新建農村4G基站50個,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4G網絡全覆蓋,與中國聯通簽訂數字鄉村合作協議,在全市啟動數字鄉村“數字工作站”和5個“數字示范村”建設。
貴陽市以打造數字鄉村為契機,利用“互聯網+”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在全市規范設置農村電商服務站點380個,建成縣級物流服務中心6個,實現鄉級快遞網點全覆蓋,通過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打通“黔貨出山”“網貨下鄉”雙向通道,不僅助農增收,還為農村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務。
“村里每戶門前都有分類垃圾桶,每天晚上有專人來處理垃圾,亂扔垃圾的現象沒有了,村里環境自然更好了?!遍_陽縣禾豐鄉穿洞村黨總支副書記謝露介紹,村里通過召開村民知情大會、黨員大會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凝聚起來,由黨員志愿者和群眾成立巡防隊、志愿服務隊開展巡查整治,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作為貴陽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縣的開陽縣,探索“戶分類”試點、完善“村收集”網點、打通“鄉轉運”節點、托管“縣處置”終點,將農村垃圾收集點、78輛垃圾收運車輛共同接入“貴州數字鄉村”APP農村垃圾收運體系數字化監測平臺,實時監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環衛設施運行等情況,實時調度人員、車輛清掃清運,確保垃圾“日產日清”。
近年來,貴陽市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不斷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在全市打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鄉鎮培育點10個、示范村69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向30戶以上自然村寨延伸,在5400余個自然村寨設置垃圾收集點,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2021年9月,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公布,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穿洞村、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和息烽縣石硐鎮大洪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