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江峰
洪湖,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
近年來,湖北省洪湖市充分發掘和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做好紅色教育,把感性體驗與理論升華有機統一,把歷史經驗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把革命傳統與黨性錘煉深度融合,著力打造荊州一流、全省靠前的黨員干部培訓中心、愛國主義教育中心、紅色教育服務中心。
圍繞“到哪學”的問題,洪湖市著力打造“1+2+N”的紅色教育基地。
2021年7月,歷經3年建設,洪湖市委黨校新校區正式揭牌啟用。項目總投資1.7億元,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32764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人進餐和住宿,滿足1000人教育培訓。
為實現革命傳統資源向黨性教育資源的有效轉化,洪湖市深入挖掘革命老區精神內涵,將瞿家灣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打造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與此同時,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地及紀念碑、路易·艾黎舊居等紅色資源也相繼成為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
洪湖市注重點線面結合,既盤活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紅色革命遺址,又將紅色史跡串連成線、連線成面,確保每一個布局都深思熟慮、每一個場景都能觸動心靈。
“洪湖是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對紅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打造洪湖紅色教育新品牌,并實現品牌效應外溢,使之轉化為全省干部教育培訓的資源。”洪湖市委書記魏朝東說。
學什么?怎么學?
在全國紅色教育、紅色旅游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洪湖對現有黨性教育資源進行系統梳理和融合,構建了“一主題、兩特色、三課程、五方式”的黨性教育體系。
“一主題”,即以“生我是娘,教我是黨”為洪湖黨性教育核心主題。來自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韓英唱段的這八個字,簡單質樸,直抵人心,道出了黨性教育的真諦。
“兩特色”,即圍繞洪湖的紅色革命文化和綠色水生態文化,以“紅”感人、以“綠”誘人,實現資源的有機結合。
“三課程”,即挖掘洪湖最具優勢、最具特點的三方面資源,打造三堂精品課程:以湘鄂西革命斗爭史為核心,打造“革命常思洪湖水”精品課程;以洪湖九八抗洪精神主陣地、主戰場、發源地為主要內容,打造“九八抗洪立豐碑”精品課程;以洪湖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大湖拆圍、漁民上岸的生動實踐為內容,打造“青山綠水勇擔當”精品課程。
“五方式”,即結合每一個課程,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激情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五種方式來充分展現,使各種教學方式相互輝映、相得益彰,以此連點為線、結線成網,使黨性教育的方式更加豐富,內容覆蓋面更加廣泛。
“改革創新是提高黨校辦學質量的不竭動力,也是黨校工作保持生機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洪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王亞國說。
一堂精彩的黨課離不開一名優秀的黨校教師。
洪湖市委黨校堅持“人才強校”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師資力量水平。該校教師瞿兆松是湖北省縣級黨校唯一一名在近年被省委黨校評為的正高級講師;常務副校長崔巍為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工作培訓交流會做示范宣講,受邀為省人大機關讀書班、武漢經開區中心組等30多個省直單位授課。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洪湖市委黨校與省委黨校、華中科技大學、長江大學、省直機關工委黨校、紅安干部學院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針對不同地區、部門、單位、行業的不同需求,在培訓時間、課程編排、線路組合等方面量身定制教學套餐,供學員自主選擇,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
同時,洪湖市委黨校不斷完善服務鏈條,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著力做大做強洪湖黨性教育基地品牌。2021年9月以來,洪湖市委黨校先后開辦湖北省稅務系統培訓班、武漢市科協培訓班、省交投運營集團培訓班、東風汽車公司黨建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17個,共有1680名學員、10700人次參學。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洪湖將繼續圍繞“全省一流、全國前列的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的奮斗目標開拓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