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王 赟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齦、牙周膜及牙槽骨的炎癥,是糖尿病常見的口腔疾病[1]。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炎是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風險因素,糖尿病又是牙周炎加重的風險因素[2-3]。目前,在常規采取臨床藥物、飲食管理、運動療法控制血糖同時給予口腔干預,促進病人口腔健康,減少牙周病發生是防治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的有效方法[4]。調查發現,糖尿病病人口腔保健意識薄弱,口腔運動水平不高。而維持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口腔衛生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大的精力,病人往往在后期出現懈怠,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的積極性下降[5]。大量研究表明,在口腔領域,口腔保健行為越簡單越易于操作,病人更傾向堅持口腔自我保健[6-7]?;诖?,本研究設計的口腔運動是對牙齒、舌等器官及周邊骨骼肌、結締組織進行按摩、振顫、叩擊等口腔健康的鍛煉方式。此方法操作步驟簡單,與刷牙配合活動,病人易于掌握且容易堅持。本研究于2020 年1月—2020年12月對85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病人進行強化口腔運動訓練,并與常規口腔護理病人牙周炎治療效果、口腔健康狀況進行對比?,F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取樣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糖尿病診療指南(2010版)[8]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近2個月血糖控制穩定,用藥無變化;符合慢性牙周炎診斷[9];3個月內未使用抗生素;意識清晰、表達能力正常、能夠配合研究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者。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心理疾病史;妊娠期糖尿病;口腔畸形或術后;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按住院日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2020年7月—2020年12月)42例和對照組(2020年1月—2020年6月)43例。觀察組:男32例,女10例;年齡(52.33±7.08)歲;刷牙習慣:每天1次15例,每天2次20例,每天3次7例,吸煙史:從未有12例,曾經22例,一直8例。對照組:男30例,女13例,年齡(51.66±7.57)歲;刷牙習慣:每天1次14例,每天2次18例,每天3次11例;吸煙史:從未有11例,曾經20例,一直12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口腔護理指導,即教會其正確刷牙方法(將刷毛毛尖與牙齒牙齦面成45°,輕度加壓,刷毛頂端部分進入齦溝,部分在溝外,每個部位前后各顫動6~8次、刷牙時間每次<3 min、刷牙頻次每天2次、更換牙刷時間3個月1次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強化口腔運動進行口腔保健。①牙齒咬合練習:每日晨起、睡前刷牙時空口閉唇,逐步用力咬合上下齒,最大用力維持10 s,逐步放松,至少每次10下,至少每日2次。②叩齒練習:完成咬合練習后合齒閉唇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叩擊唇周、頰部,先叩后牙頰部,再叩前牙唇周,至少10下/部位,至少每日2次,叩擊力度以病人耐受為宜。③牙齦按摩練習:完成叩齒練習,洗凈手后將食指、中指蘸鹽水放于牙齦上,由牙根向牙冠滑動按摩,動作輕柔,上下牙齦來回按揉每次2遍或3遍,至少每日2次。④含漱振動練習:在完成刷牙后大口含鹽水,含水量以雙頰鼓出為宜,將鹽水在口腔中上下左右振動,持續30 s后再換1口鹽水,反復3次,清水漱口結束。
1.3 效果評價
1.3.1 牙周炎療效 于干預前、干預12周晨間采集病人口腔分泌物標本,指導病人含漱適量生理鹽水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用棉球隔濕并用碘酊棉球對口腔行消毒處理,消毒過的潔治器伸進齦袋底部緊貼牙面向冠方刮取齦下菌斑。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系統檢測病原菌菌株,鑒定病人牙菌斑指數(1 000倍顯微鏡對200個細菌進行計數,依據細菌數目計算其百分比)、出血指數(牙齦健康,探診無出血計0分;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無水腫及顏色改變計1分;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有顏色改變,無水腫計2分;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顏色改變,輕度水腫計3分;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顏色改變,明顯水腫計4分,探診出血,有自發出血和顏色改變及水腫計5分[10]。
1.3.2 口腔健康狀況 于干預前、干預12周檢測病人口腔清潔度和口腔pH值。①口腔清潔度:口腔無異味,牙齦無異物為優,口腔異味不明顯,牙齦偶有異物為良,口腔異味明顯,牙齦多處異物為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口腔pH值:同牙菌斑消毒處理后采集口腔在無刺激條件下自然分泌唾液適量,正常pH 6.6~7.1。
1.3.3 口腔相關疾病的發生情況 記錄干預12周后病人發生口腔潰瘍、口腔黏膜白斑、牙齦炎等疾病發生率。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干預12周牙周炎療效比較

表2 病人干預前、干預12周口腔健康狀況比較

表3 兩組病人口腔相關疾病發生率比較 單位:例(%)
3.1 強化口腔運動對糖尿病病人牙周病治療效果的影響 臨床研究證實,牙周疾病與糖尿病可相互促進彼此病情惡化,加強口腔健康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病人牙周疾病治療效果[11]。致病細菌過度繁殖是影響口腔內牙周疾病康復的重要因素[12],而糖尿病增加了牙周疾病治療難度。本研究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牙菌斑指數、出血指數進行比較后發現,觀察組病人牙菌斑指數、出血指數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且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表明強化口腔運動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病治療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本研究采用牙齒咬合、叩擊、牙齦按摩、含漱振動等口腔活動,每日2次,既起到機械性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又能加快牙周血液循環,增進牙周組織代謝,達到緩解牙周炎癥的目的。其次,相關文獻指出,良好的口腔衛生對牙周病病人的治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13]??谇换顒又蟹磸秃駝?,能夠全方位清潔口腔、牙齦、牙縫,同時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濡養口腔黏膜,減少出血,使牙周病不適癥狀得以緩解。
3.2 強化口腔運動可有效維持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周后觀察組病人口腔清潔優良率、口腔pH值明顯優于干預前,且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強化口腔運動有效維持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Mizutani等[14]在對糖尿病病人口腔內微生態調查中發現,高血糖狀態為牙周齦下細菌繁殖提供豐富營養,口腔清潔度差、口腔pH值異常均可能誘發牙周或口腔疾病。而常規口腔清潔方式對維持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強化口腔運動的方法,直接刺激口腔局部松動牙菌斑,配合含漱震動清除口腔殘留物質和菌斑,對口腔清潔作用效果顯著,繼而可糾正口腔內生態微環境所致牙周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口腔pH值變化。此外,文獻指出,口腔保健行為會隨時間推移呈現下降的趨勢[15]。基于此,強化口腔運動實為一套簡單易行的口腔活動操,可在常規早晚刷牙前完成,利于促進病人形成口腔運動習慣,從而提高口腔運動的依從性,更好地維持病人口腔健康。
3.3 強化口腔運動可降低糖尿病病人口腔相關疾病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口腔潰瘍、口腔黏膜白斑及牙齦炎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與張翠香等[16]研究結果相符,說明強化口腔運動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口腔相關疾病發生率。強化口腔運動中牙齒咬合、叩擊、牙齦按摩機械運動與鹽水含漱聯合使用,清潔、促微循環作用明顯,不僅直接刺激唾液腺體分泌大量唾液,改善口腔微生物環境,滋潤口腔黏膜,降低口腔相關疾病發生率。另外,強化口腔運動病人良好口腔清潔狀態對口腔黏膜有持續正向影響,對預防口腔疾病有更明顯的幫助[17]。
綜上所述,強化口腔運動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的牙周炎治療效果,維持糖尿病病人口腔健康,對預防口腔疾病有更顯著的幫助。因此,在糖尿病人群中進行強化口腔運動推廣,對病人的口腔健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