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童話故事里,嫉妒是很多是非的緣起。比如后媽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欲殺之而后快。比如《綠野仙蹤》里的西方女巫因為嫉妒東方女巫的才貌,變得喪心病狂。比如睡美人長時間的冬眠狀態,也是因為出生時,家人宴請的一個護法女巫嫉妒自己的座次不如其他護法女巫,惱羞成怒發出了惡毒的詛咒。
東西方小說里,如果評選嫉妒之王,西方有美狄亞,東方有李莫愁。因為熊熊妒火破壞性極大,大開殺戒到六親不認,美狄亞幾乎成了妒婦的代名詞。李莫愁則幾十年如一日地恨一個人,嫉妒給了她力量和才華,她把自己的嫉妒寫成詩唱成歌,人未到怨氣先至。
現代女性會更加理性地看待嫉妒。嫉妒有時不過是情比金堅的試金石。換句話說,嫉妒是愛情最簡單直接的魔鏡,意亂情迷之際,只要對著鏡子問:“鏡子鏡子,我到底愛不愛他?”嫉妒之鏡會反射出你真實的內心。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唐晶的男友喜歡上了自己失婚的閨蜜,她第一時間不是嫉妒,而是覺得被雙重背叛。正是這個“并不嫉妒”識破了一段不怎么愛的情感。所以,放手的時候,會有氣有恨,但也給了自己一個轉身的理由,保全了真實的情感和自我。
很多影視劇里安排男二號出場,只是為了激發男一號的情緒,讓男一號在嫉妒里完成情感升溫。比如《來自星星的你》里的都教授,他是落入凡間的外星人,這種人物自知不該有七情六欲,因為他的時間維度和凡人差距太大。所以在千頌伊不斷試探乃至借酒糾纏的時候,他依然提醒自己不要動心,直到追求千頌伊的男二號出現,引發都教授的嫉妒之心。
最高級的作品,能夠將嫉妒這種負面情感也寫得曲徑通幽,搖曳多姿。《紅樓夢》里的黛玉,讀者們沒少替她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若沒有寶釵,黛玉是否就不會日夜浸泡在酸楚的淚水中了?鮮有人看出,其實黛玉在和寶釵的較勁里,找到了愛情的真諦“我是為我的心”,寶釵在對黛玉的觀察里,也反觀出自己的內心:對寶黛之情,她從未有醋意,她心底對兒女情長興趣不大,她左右逢源的終極目標是圖個現世榮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對手之間,有時是相互消耗的,但有時候,也是相互映照甚至相互成全的。黛玉雖然沒有得到寶玉的人,但是得到了寶玉的心,寶釵也得其所愿,得到了貴族太太的身份,至于愛情,本來就不是她想要的。
在現代小說里,人們的情感豐富又復雜,即便是嫉妒,也不是純粹的負面情感。嫉妒有時候可以是愛情的催化劑。美國作家露西亞·柏林的小說《媽媽》里,可可對男友肯的媽媽哭訴:“肯要搬出去住,他說他需要自己的空間。”肯媽給可可支招:“對付那個笨蛋,他怎么對你,你就怎么對他。”首先絕對不要請求他回來,其次給自己送花,附上神秘卡片,然后教他的鸚鵡說“你好呀,喬”,肯媽建議可可多找幾個備胎,帥的、殷勤的男人,找不到的話花錢雇,就讓他們在家里進進出出,只要肯出現,回來取衣服或看他的鳥,就要保證有不同的男人在家坐著。可可再打電話給肯媽的時候說,肯還沒有回來,但是肯媽聽出可可已經不那么痛苦了。終于有一天,輪到肯打電話給他媽媽投訴女友:“媽,你知不知道可可有多丟人現眼?我回家拿CD,家里竟然有個混混,一身臭汗地躺在我床上!看我的電視,給我的鳥喂食!”他媽媽的反應是“我能說什么呢”。
肯后來回家了,和可可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后來有一天,媽媽去肯家時,電話響了,可可接起來說話,偶爾哈哈大笑,肯警惕地追問:“誰打來的?”可可嫣然一笑:“哦,不過是健身房里遇見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