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良華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江蘇省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推進,蘇州市吳江區立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斷提升幼兒園園本課程質量,促進區域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走向深入。區內幼兒園在利用資源改造幼兒園課程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秀案例,這些案例和所承載的信息構成了區域立體化“多維課程資源地圖”的基本內容。
為了更好地發揮“多維課程資源地圖”的作用和輻射價值,吳江區利用中國電信“天翼云”的網絡資源存儲、同步以及分享功能,建構了區域幼兒園“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該平臺的建構與利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建構的目的是通過有效利用促進“多維課程資源地圖”更加完善和富有價值。如何利用好“多維課程資源地圖”建構全過程中的價值,提升區域推進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水平,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
一、建立使用制度,暢通資源共享平臺
制度是實踐的重要牽引。“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包含區域內各幼兒園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全過程經驗,是一個復雜的、多元的信息化載體。通過使用制度的建立,可以讓使用者對這一電子資源平臺的內容有清晰的了解,同時明確平臺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在平臺使用制度建立的過程中,注重對平臺資源使用的暢通性、共享性以及平臺管理的賦能性。
1.編制平臺使用手冊
編制平臺使用手冊是“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面向區域各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提供服務的一個前提保障。在編制手冊的過程中,首先,對各層面的教師使用情況做調研,根據反饋的信息及問題來審議和確定平臺使用手冊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簡介、內容介紹、資源檢索、下載方式以及注意事項。其次,對手冊的具體內容進行說明。主要有:平臺建構的背景;平臺內容,包括課程資源的地理位置、資料類型、資源結構、資源內容與數量;利用建議、資源開發與利用優秀案例等信息;資源檢索,指導教師如何通過關鍵詞的檢索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注意事項,對平臺使用和管理的一些要求,以便于更好地維護和更新平臺資源。最后,使用手冊一方面是文字的說明,另一方面伴隨著平臺而產生,手冊的各部分引導功能融于平臺的各個板塊說明中。
“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是區域幼兒園共同實踐的階段性成果,內容豐富且多樣化。為此,我們根據資源的性質、空間、使用主體、呈現載體等不同維度進行分類,便于使用者根據資源維度板塊進行檢索和使用。同時,平臺資源對區域內幼兒園開放,由幼兒園賦予教師權限,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對資源進行查閱。通過申請可對資源進行下載使用,這也為后期管理者掌握資源的利用情況提供了數據支持。
2.明確平臺管理職責
根據區域“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使用者的不同層級,上級確定了區級、片級以及園級三級平臺管理主體,并明確了各層級管理主體的職責。其中,區級管理主體由區級項目組負責,負責平臺的整體搭建,包括資源平臺的內容遴選、維護和優化,對片區和園級管理者工作進行指導、評價等。片級管理主體需要對所在片區資源進行維護和更新,收集各園資源使用中的需求和問題,與區級管理者進行聯動解決。園級管理者主要有兩項工作:第一是對本園資源地圖開發與利用情況進行整體梳理,并不斷上傳資源;第二是對教師使用中的需求和困惑進行匯總、反饋,并對園內教師進行具體的支持。
二、建構多層級、多主體、多階段使用策略
在使用“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的過程中,不同層級(區級、片級、園級)、不同主體(教師、家長和幼兒)和課程建設的不同階段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路徑。這些使用方式和路徑形成了幼兒園“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的使用策略。
1.不同層級,聯動共建,提升適宜性
區級、片級和園級這三個層級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極大的關聯性和遞進性,最終目的是促進區域內幼兒園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從區級層面來說,通過“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提供的多樣化信息,對片區和不同幼兒園對資源使用的方式進行分析和研討,最終形成多樣化的使用策略。比如:首先可以對幼兒園的課程資源使用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形成可供參考的使用策略和路徑;其次,可以對不同幼兒園同一類型資源的使用策略進行歸納和對比,通過區域層面的教研活動形成一些普適性的使用路徑。
從片級層面來說,各個片區對相似性資源的使用會有不同的方法和路徑,可以通過案例分享、連片教研等方式對其使用策略進行逐一審議,形成可供復制和使用的策略。
從園級層面來說,“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提供案例的普適性策略(可以直接參考和借鑒),結合幼兒園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利用,提升幼兒園課程資源使用的適宜性。
2.不同主體,共同參與,提升有效性
“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的直接使用主體包括教師、幼兒及家長,三者共同參與平臺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對教師而言,“多維課程資源地圖”平臺是教師使用資源和實施課程的具體操作指南。平臺中有不同幼兒園、不同教師以及不同班級開發的資源,還有實施課程中的各種經驗,包含一系列典型的案例,可供教師直接參考和借鑒,可以有效促進和提升一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使用和駕馭課程的能力。
對幼兒來說,平臺有各種可供學習和使用的資源,主要包括各個幼兒園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的一些圖片和視頻。這類資源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可以豐富幼兒在不同活動中的經驗,也可給幼兒當下的游戲和學習提供更多的可能。
對家長來說,平臺有很多兒童學習的過程,這些典型案例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了解兒童、發現兒童的機會,讓他們在了解兒童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育兒觀,主動融入幼兒園的資源開發與課程建設中。
3.不同階段,揚長補短,區域共發展
不同幼兒園(民辦園、公辦園)在課程園本化建設過程中所處的階段是不同的,在課程園本化建設初期、中期及后期對平臺的需要也有所差異。
在課程園本化初級階段,幼兒園最主要的任務是轉變兒童觀,通過兒童觀帶動課程觀的轉變。平臺中有很多幼兒園的課程實踐案例,包括兒童主動學習、家長參與資源開發、教職工參與課程的形式等,這些案例可以幫助初級階段的幼兒園縮短課程實踐的探索之路,吸收前人的優秀經驗,快速形成屬于自己的課程建設方向。
在課程建設中期,課程園本化建設處于關鍵階段,其關鍵在于“化”,立足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通過實踐和探索逐步形成符合本園的課程體系。有些幼兒園對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缺乏策略的支持,而平臺上就有很多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典型案例,可以為處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提供有力的實踐支持。課程園本化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指向園本課程方案的建構。
對處于課程園本化成熟階段的幼兒園來說,也需要不斷地實踐和完善。比如金家壩幼兒園的自然課程、橫扇幼兒園的民間游戲課程、吳江實驗幼兒園的微項目課程,這些較為成熟的園本課程方案可以給我們提供參照和對比,發現課程園本化需要優化的方向,讓區域內其他幼兒園的課程更加適宜。
三、建立多元化平臺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的“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評價體系是平臺建設的關鍵內容,主要從評價主體、評價方式以及評價指標三方面進行。
1.評價主體
根據平臺建構和使用的主體,分為幼兒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三部分。
幼兒評價 幼兒是課程資源平臺最重要的評價主體之一,但是由于幼兒的年齡偏小,他們更多的是對課程資源進行隱性反饋。而教師可以在資源直接作用于幼兒的過程中,對幼兒的言行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以形成幼兒對平臺的評價。
教師評價 教師參與平臺建構和使用的全過程,是平臺最重要的評價者。教師對平臺的評價主要包括對資源使用的評價和對幼兒發展的評價兩個方面。教師基于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幼兒的發展情況對平臺資源進行深度分析,指出不足之處,以便平臺更好地改進,促進幼兒經驗的發展。
家長評價 家長根據自己在平臺使用過程中對資源與幼兒的關系、資源地圖給家長帶來的幫助等方面進行反饋,將信息傳遞給幼兒園,以便幼兒園獲取更加全面的評價信息。
2.評價方式
“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是一個電子信息平臺,結合平臺的特點,主要采取問卷評價、數據評價及案例評價三種方式。
問卷評價 “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是一個區域資源平臺,其服務對象范圍較廣,人員眾多。在平臺建構和使用的不同階段,都會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使用者的反饋信息,通過對信息的歸納、分析和總結,不斷對平臺進行優化調整。
數據評價 在平臺使用過程中,各個層級的管理員對資源的使用和下載情況都會做數據收集和匯總。通過對資源使用頻率、好評程度以及使用建議等內容的分析,可以了解資源的有效使用率,從而為重點推進資源提供有力的支撐。
案例評價 平臺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形成一些較為典型的使用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研討與評價,可以對資源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梳理歸納出活躍型、一般型和沉睡型資源,形成資源活躍程度排行榜,促進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3.評價指標
使用者在使用平臺資源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反饋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形成四個主要的資源評價指標,包括資源的瀏覽率、下載率、利用率、好評率。通過對這四個指標的排名進行“加”和“減”的賦分,形成資源適宜性和有效性的排行榜。
瀏覽率 指教師通過關鍵詞對所需要的資源進行檢索并瀏覽占總瀏覽數的比例。其主要反映的是教師對資源的需要和感興趣程度,有助于各層級管理者了解一線教師的需求以及資源有待重點開發的方向。
下載率 指教師對所需資源進行瀏覽并下載該資源占總下載資源數的比例。其最能直接反映教師對資源的需求和關注度,是教師資源利用的開端。
利用率 指教師通過下載資源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利用該資源進行課程建設或實施占總下載資源的比例。其最能反映資源和教師可能開展活動的契合度。
好評率 指教師在資源使用之后進行的好評反饋占總利用資源的比例。其能最直接地反映課程資源的適宜性,也是課程資源評價最重要的指標。
“多維課程資源地圖”電子服務平臺是由區域內教師、幼兒園以及區域管理者共同協商、建構形成的,也是區域課程建設實踐與改革的成果。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可借鑒的典型案例,有利于區域內教師形成正確的資源觀,提升各幼兒園對資源梳理的科學性,提高一線教師對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和適宜性,促進區域課程質量的不斷提升,同時也為其他區域課程建設提供了可供借鑒和復制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