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往常一樣,晚飯后七點半,我來到河堤上散步。我又見到了他還有他的孩子。每晚這個時候他會準時出現。就算是嚴寒的冬夜,你也能聞到他炒板栗的甜香。
他在我居住的小區旁的河堤上賣板栗。連續幾年,他都在這個地方賣板栗,只賣板栗。他讓我有一種錯覺,他的三輪車上似乎永遠生長著一季秋天,常年不敗。
最初記住他,是在三年前,源于他的孩子。小男孩坐在販賣板栗的三輪車前座上,兩歲多,正自顧自玩耍。前座已被他用木條圍成四方形,坐在其間,下不來,也掉不了。孩子太小,玩耍過后,想要父親陪伴。
見父親許久不理睬自己,便在那里左轉右跳,嗷嗷大哭。他一邊忙一邊大聲訓斥,想借助聲音的高分貝,讓孩子乖乖聽話、安靜地坐下。這時,哭聲更加響亮,眼淚、鼻涕、污垢,在臉上亂成一團。哭聲再響,也扭轉不了局面,父親依然繼續忙碌,為顧客耐心挑選栗子,語氣和善,一臉笑意,與剛剛訓斥孩子的口氣截然相反。
之后,在小區菜市場門口我也見到過他們。他依舊一邊討好地販賣板栗,一邊訓罵孩子?;氐郊?,我想起孩子哭泣的臉,有些心疼。這么晚了,孩子也許是餓了。我轉回到市場,將他最后的板栗全部買下。賣完板栗,他就可以帶著孩子回家了。
每次見到他,我都會留意那個孩子。這樣的次數多了,我的心中已滿是疑惑。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前問他,孩子的媽媽去哪里了?他說,走了。沒有多說,只有這兩個字。我不好再問。這兩個字,簡單明了,讓人有百種解讀。但對孩子而言,結果只有一個:他沒有媽媽。
一天傍晚見到他們,孩子沒有坐在車上,而是在他周圍轉圈玩游戲。細細一看,孩子腰間捆有一根長長的繩,另一頭捆在車架上。男人忙手中的生意,眼光時不時落在孩子身上。
一日晚間,河堤上只有他。一問,原來是孩子送去了幼兒園,讀書去了。
那晚,他臉上洋溢著笑,很輕松,暖暖的,似已卸下千斤重擔。
炒板栗很香,遠遠地就能聞見。他們的生活除了黑夜,還有這甜甜的板栗的清香。這股香味將融入彼此的人生,他們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味道出現。
(本文入選2020 年湖北省黃石市中考語文試題,文章有刪減)
梁艷飛,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2003年以來創作散文200余篇、3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夜幕的舞蹈》。
《意林》:您是如何走上寫作道路的?
梁艷飛:寫作對我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是在上班、做家務和陪伴孩子之余的一份生活。首先是對生活的記錄,最初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想著把當下這份回憶轉變為文字予以保存。長此以往,寫作漸漸與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讓我學會了去留心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并從中感受生命中如血液般靜靜流淌的愛、苦難、感恩與慈悲。
《意林》:您的童年閱讀主要受誰的影響?
梁艷飛:可能與大部分80年代的孩子一樣,在孩童時代對閱讀的感受,不過是學校布置的任務,直到讀到《背影》一文,作者朱自清對他父親生動的描寫,以及文章中樸實的語言透露著十分細膩的情感,讓我突然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也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閱讀對我來說不再是一項任務,而是豐富自我的過程,并開始用稚嫩的文字寫日記,記錄童年時光下的一草一木,一歡一憂。
《意林》:對中學生閱讀,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梁艷飛:對中學生來說,四書五經、古詩詞及中外名著自是首選。有時間的話,閱讀范圍可以更廣些,提升自己的文學感悟和認知。同時除了學校要求的閱讀書目,可以發現并培養自己的興趣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