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青
初遇“融課堂”是2021年的暑假。剛接觸這個嶄新的新名詞時,我可以用“一無所知”來形容,又因為疫情的原因沒能參加相關培訓,深感遺憾的同時總覺得自己錯過了些什么。好在學校及時印發了相關的教育指南,我才得以彌補心中那份沒能參加培訓和活動的遺憾。
在一遍又一遍的解讀中,我思考著,摸索著,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著。下面就來說一說我在學習“融課堂”中的所學、所思、所行。
一、“融課堂”之所學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跟上新時代的步伐,以全新的維度去重新認識課堂、構建課堂、發展課堂、提升課堂。尤其是要把教育方針的要求、立德樹人的任務、核心素養的培育等有機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融德于情,融學于境,融思于問,融教于評,以此提升自己教的素養、教的藝術、教的品位,進而激發學生學的興趣、豐富學的內涵、創新學的方式、探索學的評價,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融課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角色和全新的定位。
二、“融課堂”之所思
教師該如何把立德樹人和諧融入到教學目標中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首先,教師要轉換角色。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以自主決定、自主探究的活動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從內發性的理解與思考轉換為外發性的傾聽與分享。
其次,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堅持個別對待原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班級學情全面掌控,然后再在教材上下功夫:深入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使教學內容切合班級學生的學情,難易結合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再次,利用學科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創造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最后,教師要學會把各類學科知識和資源融合在一起,發展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融課堂”之所行
教師在教授一個新單元之前,應該先看一看本單元的單元說明,了解一下這個單元是圍繞什么來寫的,好讓自己明白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該學什么、怎么學。
以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單元說明講述了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家鄉”這一題材進行的,共編排了兩首古詩和三篇課文,還分析了這一單元的教學要點。摸清課堂教學的方向之后,我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備好每一堂課的課堂教學上,因為備課是提升課堂效果的前提與基石。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黃山奇石》第一課時的。
課堂伊始,我問學生:“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介紹?”一部分學生有過外出旅游的經歷,所以表現得十分積極,都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因為家庭或其他原因,沒有出去旅游過,所以表現得比較安靜。
好在課前備課時我考慮到了這一點,于是在網上搜集了一些黃山風景區的圖片,做成視頻請學生們一同認真觀看,并要求大家看完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地方怎么樣。在交流完以后,我順勢揭題,板書“黃山奇石”,并引導學生們對課題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
隨后,我帶領學生們一起學習“奇”?!捌妗卑婀?、奇特、神奇、奇妙的意思,黃山奇石就是黃山上一些奇形怪狀的山石,再帶著對“奇”字的理解讀一讀課題。課題讀完,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都想去黃山看奇石,那你們知道黃山在哪里嗎?來,打開課本,去讀一讀找一找吧?!睂W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調動,都想要一探究竟,每個人都在認真讀、認真找。
當所有人都讀完以后,我以四個人為一小組,讓他們組內自行交流并派一名代表發言,說一說讀了之后是否知道黃山在哪里。通過閱讀,學生們都知道了黃山在中國安徽省南部。然后我用PPT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請學生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著重糾正大家“聞、名、景、省”的前后鼻音問題,提醒他們在讀長句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停頓,例如: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南部。
為了更準確地認知,我在課前專門準備了地圖,讓學生看地圖了解黃山的具體位置,并提問:“讀了這句話,你還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景區的風景非常有名。”由此引出對“聞名中外”這個詞語的理解。我又讓學生們讀第二句,提問:“讀了這句你又知道了什么?”學生們有的說景色不僅美麗還很神奇,我相機出示詞語“秀麗神奇”,引導學生注意體會將“尤其”換成“特別”有什么不同,由此感受怪石的神奇有趣。接著讓他們有感情地齊讀第一自然段,因為第一自然段雖然僅有兩句話,但包含的生字數量占本課生字總數的60%,同時還包含有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等關鍵詞,較難理解。采用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接下來我帶領學生感受黃山奇石名字的“奇”,利用課件拋出問題:“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呢?”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總結,然后由組員推選出一名代表來回答,最后全班一起總結。作者在介紹“仙桃石”這塊奇石的時候,先介紹了“仙桃石”的名字,再寫奇石的樣子,條理清晰;在介紹“猴子觀?!边@塊奇石時,則是先介紹它所處的位置,然后再介紹樣子,最后介紹它的名字。那么,對剩下的奇石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請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下節課再交流。
下課后,我及時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在課堂教學中自己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不足,例如學生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情感不到位,這是我引導得不夠;又如在學習文中的動詞時,和學生的互動不多,教完以后我感覺這部分亮點有很多,但自己卻沒抓住。
雖然教學中還有許多問題,但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前進的步伐,因為我知道,所有走向光明的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念,迎難而上,不斷摸索,在前進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就一定會找尋到屬于自己的“融課堂”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