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瓊
教育心語:也許,在雜草地里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
我是一名一年級班主任,班里學生個個生龍活虎,愛動好學。體育老師曾對我說:“你班學生學得挺快的,就是愛打架。”就是這樣一群學生,讓我天天痛并快樂著。
剛認識他們那會兒,我們用一周時間練習常規(guī),學習小學生守則,他們還挺矜持,沒什么破綻,每天爭當文明小標兵。當適應期過去,這些學生仿佛正式“開工”了:“老師,涵涵(化名)打我。”“老師,西西(化名)罵我。”“老師,小宇(化名)啥都不會,不交作業(yè)。”“老師,我沒本,沒鉛筆。”……一些被“舉報”無數(shù)次的學生開始“嶄露頭角”。我發(fā)現(xiàn)他們有共同特點——常常帶著滿臉不屑的神情。不知道一個剛剛上完幼兒園的孩子,哪兒來的優(yōu)越感?我著實頭疼了好幾天。為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良好班風,我多次對這些學生引導、批評教育,但還是治標不治本。
接下來,我轉(zhuǎn)變策略,變“關(guān)注”為“忽略”,忽略一切舉報者。同時,我在班里舉行了“整理書包比賽”“系鞋帶比賽”“比比誰的位置最干凈”“我為四班添光彩”“每天重點正面表揚一位學生”等一系列活動,私下里和家長打電話,希望通過家校合作忽略不良行為、強化正面行為,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理能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這些學生有了很大改變。語文課后,西西及時把第二節(jié)課要用的數(shù)學書拿出來,并高興地告訴我她做好上課準備了。我決定拍照發(fā)群表揚她,立馬就有一群學生跟著做,習慣養(yǎng)成就是這么自然和美好。我立即給他們拍照,這個舉動帶動了更多學生做課前準備。
雖然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但我始終相信,點點星燈,總有一天會變成滿天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