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三個中秋。天氣晴朗。”浩然在日記本上寫著:“又到中秋月圓時,我在異鄉的夜守護萬家燈火,心中泛起陣陣思念。明年,我一定要回家。期待和媽媽團圓。”他停住了筆,思緒飄回幾天前。
那天,浩然正在整理床鋪,手機響了,是媽媽打來的。“浩兒,今年中秋坐哪天的車回來?能趕上吃晚飯嗎?”媽媽張口就問,語氣中滿是愉快和期待。
浩然不說話,媽媽繼續講:“我在菜場,準備買幾只大螃蟹,等你回來做你最愛的蟹腳面。”
“媽,”浩然遲疑了好幾秒,“今年中秋我回不來了。部隊突然有任務,我實在走不開。”
“怎么那么突然?”媽媽的聲音低了下來,良久,又說道:“那你忙吧,國家的事情重要。好好照顧自己,中秋買點好吃的。明年中秋要回來哦!”
這時哨聲響起,浩然深吸了一口氣,“媽,我先掛了,晚上下崗再給你打電話。”來不及聽媽媽的回答,他急忙掛掉電話。他害怕媽媽繼續追問,因為他本來是可以回家的。
浩然已經三年沒回家過中秋了,第一年是因為有臨時任務,第二年是替戰友值崗,第三年是因為疫情,今年姐姐出嫁,家中只有媽媽一人。他答應了媽媽一定回家過中秋,還早早申請到了假期。結果回家前一天聽到戰友和家里打電話,戰友的媽媽忽然失明,無人照顧,自己又要值崗,戰友焦急萬分。
看著戰友眼里的淚花,浩然把手中給媽媽準備的月餅遞給他,說,你回去吧,我替你。
浩然記得那年戰友的媽媽來探親,特地給浩然帶了一雙親手納的鞋,叮囑浩然好好吃飯,不能挨餓,那關切的眼神,和媽媽看自己時是一樣的。
只是,今年依舊要對媽媽失約了。他本以為媽媽會生氣,但是媽媽依舊是平和的語氣,依舊是滿滿的理解與關愛,依舊是對下一年中秋團圓的期待……浩然埋下了頭,窗外的月亮更圓了。
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遇到了一起,家與國撞了一個滿懷。前來景點游玩的旅客倍增。浩然和戰友們的任務是維持景區的秩序,保障游客的安全。
陽光普照大地,萬物欣欣向榮,游客們絡繹不絕。浩然看著,心里很甜,他覺得自己在發光發熱,祖國的太平盛世里,有自己一份小小的貢獻。
忽然,前面有位老婦人腳下一滑,跌倒在臺階上。浩然趕緊沖過去扶住她,攙到一旁坐下:“您怎么一個人來登山,多危險。”
老婦人擺擺手:“不危險,往年中秋我都和兒子一起來爬山,自從他當了兵,就不能陪我過中秋了。這是北京最高的山,我過來看看,說不定能見到他執勤的樣子。”
老婦人看看遠方,又看看浩然:“他和你差不多大,差不多高。”說著,拿出一塊月餅遞給浩然。
聽到這里,浩然紅了雙眼,他接過月餅,咬了滿滿一口。
回到營區,已是深夜。他拿出手機,撥出那一串熟悉的號碼,只響了一聲,電話便接通了。
“兒子,你辛苦了。”媽媽的聲音溫柔得像是月亮的銀輝,“今天趕集,好多人呢,還有士兵在執勤。看到他們,媽媽就想到你。”
浩然說不出話,只覺得鼻子酸酸的,他已經不敢向媽媽承諾,明年中秋一定回家。
掛了電話,他收到了戰友發來的短信:“家母得以及時醫治,雙眼有望恢復。我明日即歸,來年定替浩然兄守好后方,換浩然兄與母相聚。”
“又到中秋月圓時,我在異鄉的夜守護萬家燈火,心中泛起陣陣思念。”浩然在日記本上繼續寫著,“但我在守護祖國人民,亦有人替我守護家人。深夜圓月,雖未歸家,千里共嬋娟,天涯咫尺,亦是家國團圓。”
劉琴:重慶市秀山縣作家協會會員,現就讀于西南大學商貿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