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桂輝
蔡元 定(1135-1198年),字季通,建寧府建陽縣(今屬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學者稱“西山先生”。
蔡元定雖然一輩子沒有當過官,卻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慎獨古賢。他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意思是說,一個人即便單獨行事、獨自行走,也不能愧對自己的影子;一個人縱然獨自就寢,也不要愧對身上的被子。比喻做人做事,要舉止端莊,光明磊落,嚴于律己,問心無愧。
每日現場開工前,由現場安全員做Tool Box Talk(班前喊話、工具箱會議),主題為安全、安保、衛生、事故等相關知識,貼合日常施工需求,做到每天一個小培訓,讓安全知識深入員工腦海,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為了緬懷蔡元定,弘揚中華文化,建陽市決定在城南崇陽溪畔建蔡元定廣場立蔡元定石雕像。我曾在建陽生活工作多年,不止一次前往蔡元定廣場瞻仰。蔡元定既是建陽蔡氏一門四世九儒的承上啟下者,也是程朱理學“四書五經”的主要創建者。家鄉人民為了紀念蔡氏九儒、傳承理學思想,已將蔡元定廣場改建為“九儒公園”。
本文的仿真實例基于MATLAB R2013b仿真軟件編程實現,采用艾默生公司研發的型號為A3030過程控制實驗平臺中雙容水箱為被控對象,雙容水箱裝置流程圖如圖2所示:
公道自在人心。開熹三年(1207 年),韓侂胄受到誅殺,蒙冤者得以平反。朝廷給蔡元定洗冤昭雪,初贈迪功郎,寶祐四年(1256 年)贈太子太傅謚文節。
1.1.1 納入標準 ①合并有Ⅰ型或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②符合手術指征擇期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③年齡在25~65周歲之間的患者;④能夠良好配合臨床研究的患者;⑤擁有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能夠與醫護人員進行正常溝通;⑥知曉研究內容,并同意參與的患者。
蔡元定得知遭貶后,沒有向家人告別,就前往府治報到。身邊只有第三子蔡沈、學生邱崇相隨。行至建陽考亭贏州橋頭,朱熹與從學者百余人為之餞行。許多人傷感流淚,蔡元定卻泰然自若,不異平常,賦詩抒懷:“執手笑相別,毋為兒女悲。輕醇壯行色,扶搖動征衣。斷不負所學,此心天可知。”蒙受這般冤情,還能坦然對待,并表示“不負所學”的雄心壯志,實乃賢人。
一介年過花甲的儒生,三千里之遙的僻遠之地,沒有交通工具,途中勞頓艱辛,非親歷者難以想象。“杖履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腳為流血,無幾微見言面。”面對逆境,蔡元定既不怨天尤人,更不消極沉淪。相反,雖身有疾患,仍抱病授徒。他堅信“步步守著仁義禮智信,可傳子孫”。在他這種行為守則的熏陶下,他的三個兒子——蔡淵、蔡沆、蔡沈,聽從父訓,專心著述,慎獨處世。
蔡元定的“慎獨”,可謂知行合一。彌留之際,還要再三囑咐,將棺木劈小,喪事從速從簡,拒收慰銀。聽其言,觀其行。透過這些細節,不難看出他言行一致的思想境界。慶元四年(1198 年)八月初九,蔡元定病逝于湖南道州寓所。守臣上奏,旨許歸葬。隨父在外的蔡沈,護送父親的靈柩,徒步三千里,跋涉幾十天,才回到建陽。途中“贈送銀兩者眾”,蔡沈一一跪謝,分文不受。是年十一月初六,蔡沈葬父于建陽莒口。
慶元三年(1197 年),權臣韓侂胄擅政,制造“偽學之禁”,誣奏偽黨五十九人,不但把朱熹打成“偽學魁首”,去職罷祠,而且誣陷蔡元定為朱熹的“左右羽翼”,貶其為三千里外的湖南道州編管。
寶祐三年(1255 年),理宗皇帝敕建廬峰書院和西山精舍,并御書“西山”“廬峰”四個大字,由其孫宰相蔡杭分別摹刻于建陽崇泰里(莒口)鎮的西山和廬峰。如今,離南平市建陽城區30 公里外的西山陵園內,碑刻刻有“忠孝”“廉潔”“心傳”“道統”等字樣,發揚光大蔡氏世代家傳心學,為官廉政。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在建陽郊外建造的西山陵園,以及建陽城頭近年改建的九儒公園中,都建有一座同名亭子——西山公亭;亭子石柱上,刻有同一副對聯——“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
慎獨,是儒家的重要理念之一。它指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社會公德、做人原則的事,稱得上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自古便是中國文人、各類官員的一堂“必修課”。《禮記》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慎獨”是黨性修養最直觀的一種檢驗。習近平總書記在《追求“慎獨”的高境界》一文中強調,黨員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從某種角度講,“慎獨”是一塊衡量道德標準、黨性修養的試金石。倘若能做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什么誘惑不能抵擋,什么風險不能戰勝?我相信,只要真正做到這“兩獨”,誰說不能一身正氣,何愁不能為政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