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明輝/文 遼寧省沈陽市關工委 王亞鑫/圖





本刊記者采訪孫桂琴等沈陽關工人
在毛澤東同志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9周年之際,記者來到了沈陽。那遍布街頭一抹抹耀眼的“志愿紅”,成了這所英雄城市的最美底色。全市廣大“五老”和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大街小巷,成為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走訪第一站:沈陽市第二中學
一場“雷”厲“鋒”行的直播
3月3日,天剛微微亮,沈陽市關工委全體人員就集結完畢。“通知市教育局領導9:00 正式入場,聯絡沈陽廣播電視臺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確保遼寧移動公司技術保障萬無一失,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許文有一大早就忙起來了。他說:“我們必須早點出發,不然一會就堵車了,絕不能讓孩子們等著。”市關工委到沈陽市第二中學不足5 公里,車程不到10 分鐘,許文有的手機響了6 次,說的都是本次直播的事。
距離正式直播還有一個多小時,記者與市關工委同志來到直播主會場。一下車,所有人就迅速行動起來,觀看宣傳標識、檢查現場線路、調試直播設備……一支訓練有素的關工團隊躍然眼前。本次直播由市關工委聯合市教育局、中共沈陽市委老干部局等7 家單位共同主辦,以“英雄城市講好紅色故事 英雄精神培育英雄傳人”為主題,是線上“雷鋒學校”開講的第一課,也是首次以視頻形式向全市中小學和全社會直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市關工委牽手中國移動遼寧公司‘和商務’直播平臺,通過一個小小的二維碼,雙方用了不到30天就創辦了一所線上‘雷鋒學校’,實現了雷鋒精神的線上直播。”中國移動遼寧公司機關黨委副書記王宇告訴記者。許文有則表示,創建線上雷鋒學校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的一項創新舉措,是扎實推進沈陽市“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的具體實踐。下一步,雷鋒學校將圍繞沈陽打造英雄城市,引導“五老”發揮獨特優勢,深入挖掘城市的英雄歷史,講述城市的英雄故事、弘揚城市的英雄精神,讓崇尚英雄、尊重英雄、走英雄成長道路,引領全市“五老”和青少年的價值共識與文化自覺,在全市凝心聚力推動沈陽振興發展的行動中發揮廣大“五老”和“雷鋒學校”的種子作用。正說著,佩戴口罩的同學們排著隊逐一做完酒精消毒,有序走進會場落座。
本次擔任主講的老師孫桂琴,是沈陽市關工委副主任、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原北部戰區總醫院文職二級副主任醫師。盡管在全國各地多次作宣講雷鋒事跡報告,但面對鏡頭進行直播,對她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直播前一周,孫桂琴忙的手機都欠費了,卻誤以為是手機壞了,一見到關工委的年輕同志,就拜托人家要抓緊陪她去買個新手機。記者注意到,她手里的講稿勾畫得五顏六色,想必只有她自己知道這講稿經歷了什么。老人家常年堅持宣講雷鋒精神,半月板損毀嚴重,這兩天膝蓋疼得厲害,直播一開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家致歉并申請今天能否坐著講,得到大家雷鳴般的掌聲應允后,她向大家鞠躬致謝,以“堅定理想信念,爭做新時代雷鋒傳人”為題開始直播。她在直播中說:“從16 歲開始,我先后擔任全國151 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在全國各省市做宣講雷鋒事跡報告達2000 余場。有許多人不解地問我圖什么呀,說心里話,我圖的是讓更多孩子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如果問我要為這個事業干多久,讓我告訴朋友們,即使到了垂暮之年,我也會讓我的白發和紅領巾一起飄揚!”
兩個多小時的現場直播,包括工作人員在內的300 多名聽眾秩序井然。在場內走動的攝影攝像師,也是互相謙讓著抓拍素材,著實讓記者從內心深處為沈陽人點贊。沈陽二中校長關鳳艷告訴記者,全市各學校爭先向市關工委申請舉辦線上雷鋒學校大講堂的直播機會,這是后疫情時代孩子們傳承雷鋒精神的最好方式。該校高一(13)班李炎宸同學接受采訪時說:“作為當代的高中生,我們都應該主動傳承雷鋒精神,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爭當黨的后備軍。”高一(2)班的張佳秒則說:“今天孫奶奶的課非常打動人,雷鋒精神不僅是雷鋒個人高尚的精神,更是無數共產黨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高尚情操。我要努力成為一名像雷鋒一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走訪第二站:沈陽市教育局
采訪市教育局局長孫常福
上午的直播,累計線上同期觀看人數達到10萬多人,除了廣大師生和家長,機關、社區、企業人員也是收看主流。面對超乎預想的直播效果,來自全省廣播、報刊、電視等媒體的記者,直播結束后第一時間來到沈陽市教育局,迫不及待地想從這里探求本次直播背后的精彩故事。
中午12:20,市教育局局長孫常福開完會還沒來得及吃飯,就接受了現場十幾家媒體的采訪。孫局長非常激動地表示,市教育系統今后將繼續以活動為主渠道,開展“傳承雷鋒精神,爭做校園先鋒”主題教育;以市關工委創辦的“雷鋒學校”為依托,邀請“五老”進學校,開設“雷鋒講堂、雷鋒學堂”,宣講雷鋒精神,讓學生感受雷鋒精神歷久彌堅的生命力,爭當雷鋒精神傳人;以課堂為主陣地,將雷鋒故事、雷鋒精神有機融入教學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深切體會雷鋒精神的深刻內涵;以教師為主力軍,在教師中開展“學習雷鋒 為人師表”主題教育,弘揚和實踐雷鋒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大力選樹宣傳師德先進典型,引導廣大教師潛心育人,爭做“四有”好教師。

走訪第三站:沈陽市關工委
風塵仆仆的老戰士劉樹田
14:10,記者在沈陽市關工委見到了風塵仆仆的雷鋒生前戰友劉樹田。他從部隊退伍后長期堅持學雷鋒做好事,每天堅持步行一個小時到雷鋒精神研究會做志愿者,還義務為沈陽市多家學校長年擔任學雷鋒校外輔導員,見到記者時,剛在沈陽市南京一校長白島二分校以講黨課的形式為全校師生進行了一堂“學雷鋒 當先鋒 攜手向未來”主題思政課。“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令記者驚嘆的是,老人今年已經83 歲,卻依然能滿含深情地背誦出雷鋒日記。“我一輩子都要向雷鋒同志看齊,做他那樣的人。”他一邊說,一邊從隨身背的印有雷鋒頭像和“為人民服務”的軍綠色背包里,掏出了自己視為珍寶的宣講雷鋒精神的物件,有一根苞米、一枚學雷鋒獎章、數張雷鋒的老照片……他說每一個物件,都有一個學雷鋒的故事。“每當走進校園講起雷鋒精神時,我就感覺自己全身充滿力量。我的愿望是到各地做100 場‘講雷鋒故事、學雷鋒精神’報告,如今已完成了70 多場。我想自己一定能實現這個愿望。”

走訪第四站:沈河區紅巾社區
一群續寫雷鋒日記的孩子
16:20,在沈陽市沈河區濱河街道紅巾社區的閱覽室里,大南一校的“小‘鋒’葉”學雷鋒成員,正在閱讀《雷鋒日記》,他們悄悄地告訴記者,“其實雷鋒叔叔并沒有離開,而是一直都和我們在一起”。在社區中心花園處,屹立著一尊雷鋒雕像。旁邊,一群剛放學的孩子手里拿著小筆記本,簇擁著一名老人,聽老人講雷鋒故事。孩子們把聽到的都記在了本子上,并立志做像雷鋒一樣的人。講故事的老人名叫衣龍光,是紅巾社區關工委“五老”。“每當孩子們主動走進社區做好事,堅持續寫雷鋒日記,我都會很感動,覺得自己也能為弘揚雷鋒精神奉獻力量,苦點累點都不算啥。”他說。沈河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敬黨告訴記者,“這是區關工委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續寫雷鋒日記活動的一個縮影,很多社區‘五老’都是自愿加入學雷鋒隊伍的。”一場春雪過后,室外溫度還很低,但孩子們依然自覺清理社區的衛生,幫助社區困難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及時寫下自己學雷鋒的心得。

走訪第五站:中國移動遼寧公司
最美“一平米”學雷鋒平臺
3月4日7:30,記者來到為市關工委提供持續穩定直播平臺的中國移動遼寧公司。走進公司園區,宣傳欄、樓梯口、電梯廂、辦公桌、員工餐廳……所見之處,都充滿了濃郁的學雷鋒氛圍。遼寧移動人把這稱之為“一平米”學雷鋒平臺。目前,公司正在全省移動系統內啟動“學雷鋒 樹新風 辦實事暖人心”主題活動。此外,記者發現借助強大的通信技術,公司創建了智慧黨建工作站。廣大青少年通過智慧黨建平臺,實現沉浸式的黨史、國史教育體驗。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彭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遼寧移動公司始終堅守紅色通信初心,用雷鋒精神育人。此次與沈陽市關工委合作共建線上‘雷鋒學校’,就是希望更好地發揮我們的行業優勢,通過5G+VR 技術打造紅色教育線上體驗,以信息化手段傳承雷鋒精神,助推關心下一代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這里,記者看到了一個國企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責任與擔當。
編 后
走訪期間,沈陽市關工委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關工委主任劉曉東強調,要錨定“爭當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鋒”目標,以創辦“雷鋒學校”為抓手,統籌推進傳承紅色基因工程,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沈陽,記者見證了雷鋒式的關工人培養了雷鋒式的下一代。他們真正做到了“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把雷鋒精神傳遍這座英雄城市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