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關工委
近年來,湖南省衡陽市關工委緊緊圍繞青少年健康成長這條主線,用四項舉措包含16 個具體工作項,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基層關工委組織建設、關愛幫扶活動落實和典型示范帶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具體數據成果參見本頁圖表)。市關工委先后榮獲全國、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主題教育先進集體和全國第六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等獎項。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評價他們工作做得很扎實很出色,好做法、好經驗值得學習推廣。
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理想信念,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一是以紅色教育傳承初心使命。
深入挖掘衡陽紅色資源“富礦”,廣泛開展各類紅色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二是以道德教育深化理想信念。
堅持以文化人、立德樹人,著力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以法治教育筑牢底線意識。
在全市大、中、小學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教育巡回法制宣講活動,廣大學生受到了多種形式的法治教育。四是以家庭教育弘揚優良家風。
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改革和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構建“345家庭教育服務體系”,設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衡陽市關工委工作成果圖示
結合衡陽實際,打造一系列工作品牌。
一是打造“關愛之光”品牌。
“關愛之光”是湖南省關工委“創品牌、結對幫”活動在衡陽市的具體實踐,主要體現在心理關愛、身體關愛、活動關愛三個方面。二是創新“藝術童伴”品牌。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藝術教育缺失的現狀,創新推出“百千萬‘藝術童伴’——
留守兒童關愛工程”。三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積極整合資源,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未成年人陽光心理輔導站”等各類心理健康輔導陣地,受到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形成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衡陽模式”。四是推出“教育實踐活動基地”品牌。
緊密結合衡陽實際,我們探索創建了第一個市級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
雁峰區理想嘉社區,該基地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藝術培養實踐等功能,采取“活動基地+社區教育”“活動基地+紅色教育”“活動基地+公益助學”等模式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構建關工、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大關工”工作體系。
一是推進工作機制創新,做實關工平臺。
我們十分重視關工委基層基礎工作,著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關工委,努力完善關工委工作機制,推行分類組織管理、分類發揮作用,各級關工委以“五好”關工委為標準,基本做到“人員配備強、工作經費足、規章制度全、活動開展好”。順應趨勢,大力推行“互聯網+關工”“互聯網+關心下一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建立多種數據和線上服務平臺,實現信息“縱向貫通、橫向互聯”。二是注重日常養成教育,做優學校平臺。
衡陽市先后制定《衡陽市中小學養成教育實施方案》《衡陽市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組織編寫小初高3個學段的《養成教育》教材,將安全、心理、環保、禁毒、法治等多項專題教育納入養成教育范疇,全市各學校著力推動養成教育“進課表、進課堂、進考試”。三是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做好家庭平臺。
我們立足“家長學校”主陣地,制定《衡陽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建設發展規劃》,通過辦好“家長學校”提升家庭教育的實效和品位,積極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實現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優勢互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統一。四是開設“社區學堂”,做細社會平臺。
我們利用社區現有的活動場所和人員條件,開設“社區學堂”,免費為青少年提供課業輔導、托管、興趣班等服務的新平臺;依靠“五老”、志愿者、學校教師等力量,為中、小學生提供課外素質教育,以美育促德育。抓好“黨工、關工、義工、群工”四支隊伍建設,形成“四工聯動、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
一是發揮“黨工”引領作用。
衡陽市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先鋒作用,全面推進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引導黨員到社區聚集、到社區活動、到社區服務、到社區奉獻。二是發揮“關工”牽頭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著力建立了“黨委領導、關工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制度保障”的“大關工”機制。三是發揮“義工”示范作用。
各級關工委以“五老”為依托,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發揮“五老”示范作用。四是發揮“群工”服務作用。
近年來,衡陽市通過積分管理、購買保險、激勵先進等措施,著力推進“衡陽群眾”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