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工委 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
在舉世矚目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44 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身穿虎頭衣、腳踩虎頭鞋,用希臘語完美演繹了《奧林匹克圣歌》,贏得全世界的喝彩。他們中有些是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老校長下鄉”支教團幫教過的孩子,是來自太行山革命老區河北保定阜平縣城南莊鎮的山里娃。他們是怎樣走出大山,登上冬奧開幕式的呢?
故事源自2016年3月,教育部關工委在北京試點開展“老校長下鄉”活動。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落實相關工作部署,先后組織3 批北京退休的老校長、特級教師42 人到山區39 所鄉村中小學校支教。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曾指出,“老校長下鄉”工作是推動關心下一代事業更好發展的重要舉措。來自北京崇文小學的退休音樂特級教師付寶環,就是支教團成員之一,她為阜平的山里娃帶去了專業的音樂教育,助力他們登上冬奧會開幕式。
2016年秋,付寶環第一次來到城南莊鎮石猴小學和谷家莊小學。作為支教老師怎樣才能快速走進孩子的心里,她當時也沒有答案。直到其中一個校長問她:“付老師,您能給我們這里的孩子上一節音樂課嗎?”“當然可以,上音樂課是我的老本行。”付寶環說。得到應允后,這名校長找出了塵封多年的電子琴,其實那是一架嶄新的琴,因為缺少音樂教師,所以沒有人用過。看到這樣的光景,付寶環當場立下軍令狀:以后每來一次阜平,就要給孩子們上一節音樂課。當她按下琴鍵,琴聲響起時,孩子們從操場上跑了過來,覺得很新奇。付寶環請孩子們唱歌,并為他們彈琴伴奏。當時放琴的桌子高低不合適,她站著彈、坐著彈都不方便,最后是蹲著彈琴,完成了支教生涯的第一堂音樂課。“阜平是革命老區,這里的學校不能只有瑯瑯書聲,還應該有孩子們的歌聲和笑聲。”付寶環對校長說。自此,校園內外響起了孩子們歡快的歌聲,這歌聲唱潤了大山,唱出了希望。
六年間,孩子們從唱不準國歌、不會唱隊歌,到有了自己的專屬“校歌”,每個班都能組織合唱隊上臺表演;從遇到生人就臉紅,到落落大方登臺歌唱……他們的變化,彰顯出“老校長下鄉”支教團的力量。
在還沒去支教之前,付寶環就聽說過鄧小嵐老師的事跡,深深為之感動,心想要是能見到她就好了。直到2021年7月,在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河北省教育廳關工委等聯合主辦的京冀關心下一代主題教育活動中,付寶環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偶像鄧小嵐。同為音樂教育支教者,她們相見恨晚,聊得很投機。

老教師付寶環與孩子們快樂的歌唱
2021年 9月,付寶環接到北京冬奧組委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詢問阜平的孩子可否承擔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演唱奧運會會歌的任務。她聽后,既興奮,又擔憂。興奮的是,這是推動阜平藝術教育發展的絕佳機遇。擔心的是,孩子們音樂基礎不扎實,基本音準還是個難題。她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鄧小嵐老師也接到了同樣的電話。
與冬奧組委約定好時間,付寶環提前一天到了城南莊。一大早,鎮上的 200 多個孩子在馬蘭村集合。付寶環現場以音準、咬字、呼吸這些基本的歌唱方法為主,挑選出 100 名孩子。他們為冬奧組委的代表齊唱了《上學歌》和付寶環現教的捷克民歌《白鴿》。冬奧組委代表當場決定由這些孩子承擔演唱任務。緊接著,進入到正式選拔環節。《奧林匹克圣歌》是一首旋律復雜、難度很大的歌曲,付寶環選孩子的標準只有一個 :音準。在她所支教的石猴小學、井溝小學、谷家莊小學(現已被合并)中有13 名孩子最終入選。
終于,因共同承擔培訓山里娃演唱冬奧會歌的光榮任務,付寶環與鄧小嵐工作在一起了。“鄧老盡管身體不太好,但對山區孩子的音樂教育始終親力親為。她把滿腔赤誠獻給了老區的鄉親們,把滿滿的愛獻給了山區孩子們,把生命獻給了馬蘭這片紅色的熱土。她永遠都是我崇敬的前輩,是我的榜樣,時刻激勵著我為實現山里娃的音樂夢想而不斷努力。”想起與鄧小嵐的相識,付寶環流下了眼淚。
韓舒心是合唱團最小的成員,她梳著馬尾辮,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特別可愛。在當地部門以視頻《豆豆日記》的形式記錄下這個“小可愛”點點滴滴的同時,也展現出一個幼兒對老教師付寶環的喜歡與依賴。“今天眼睛不給力,是付老師把我送進鎮醫院看病開藥的。”“付老師說今天要進行唱歌考試,已經有哥哥姐姐不及格了,我好緊張。”選拔時,付老師鼓勵她唱了3 遍。得知通過選拔時,她張開了小手,呼呼雀躍地說:“耶!我要去北京唱歌了。”

上:韓舒心、李天雨、李明澤、陳偉祺、楊耀婷,中:李佳澤、張雪雅、許芯月,下:趙懿萱、陳思彤、李軍良、李英菲、陳昱龍,他們都登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是付寶環教過的孩子
1月3日,44 名合唱團成員從阜平來到北京,每天都是高強度的集訓。很多孩子因年齡尚小,在往返鳥巢的路上經常暈車,非常影響他們的精神狀態。付寶環發揮“老校長下鄉”支教團的品牌影響和資源優勢,聯系定安里小學為參演的孩子捐贈圖書,聯系前門小學借來鋼琴給孩子練習。訓練之余,她希望孩子們在京的生活豐富一些。
開幕式當天,付寶環早早地打開了電視,內心充滿了期待。通過100 多天刻苦訓練,孩子們成功把《奧林匹克圣歌》唱進了開幕式,讓夢想照進了現實。看到這一幕,她眼里充滿了淚水,那是幸福的眼淚。“孩子們的表現就像我預想的一樣好,他們在全世界面前來了一個精彩亮相。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閉幕式上冬奧組委再次邀請這些山里娃實現了‘國際返場’,他們的歌聲再次唱響鳥巢上空。”說到這里,她依然激動萬分。
有位支教的“老校長”曾說過,被需要是一種幸福。付寶環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上個學期,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帶領合唱團的孩子練冬奧會歌上了,就沒到石猴小學上音樂課。有一次,她回學校取東西。有的學生看見了,就跑進校長辦公室對校長說,他們今天看見付老師來了,后來又走了,臉上充滿了失落。“那一刻,我懂了山里娃的心思:付老師來,我們就應該能上音樂課了。被孩子們需要,對我來講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付寶環說。
“城南莊鎮八一小學的趙懿萱,曾就讀于我支教的谷家莊小學,在選拔時特意演唱了我曾教她的《小紅花》這首歌,喚起了我的記憶。”“八一小學的李隆恩同學可黏人了,每次見到我,拉著我的手就不松開”“顧站豪同學不是石猴小學的,卻喜歡唱石猴小學的校歌”“陳昱龍同學是從石猴小學轉到八一小學的,他特別讓我感動,演出結束后被問到十年以后想做什么?只有他說想當音樂老師,回鄉教孩子們唱歌。”……望著這些孩子的照片,付寶環有講不完的故事。
受疫情影響,付寶環已經有兩個多月沒見到這些孩子了。她人在北京,心在阜平,面對鏡頭,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曾為石猴小學譜曲的校歌:太行山前,胭脂河畔,這里有我美麗的校園……今天幼苗,茁壯成長,明天棟梁,大樹參天……她以這種形式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想念,希望孩子們快點長大,就像校歌里唱的那樣長成參天大樹,聽從祖國召喚。
令付寶環欣慰的是,合唱團成員回到阜平以后,依然保持著參加冬奧會之前的訓練狀態。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樣,山里的孩子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地父老鄉親們都說,“老校長”的到來,為鄉村教育帶來了無限希望,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