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國內再次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
3月以來,我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增長快速,以上海、吉林、深圳為中心,疫情多點散發,波及范圍進一步擴大,部分地區社區傳播尚未阻斷,不斷出現外溢病例,已蔓延十余省。
需要明確的是,當前宏觀環境與防疫政策與2020年年初有明顯差異,因此本輪疫情的影響不會是2020年的歷史重演。在當前疫情持續的背景下,預計指數出現趨勢性行情概率較小,行業上依然重點關注新冠檢測、疫苗、藥物等賽道,以及新疫情防控下的邊際改善。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為進一步優化新冠檢測策略、服務疫情防控需要,《關于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的通知》中提出將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以4月3日上海全市進行抗原檢測為例,此舉有效減少密接、緩解核酸檢測壓力。特別的,4月2日起,上海離滬政策中除了48h核酸檢測,還需補充24h抗原檢測作為陰性證明,這進一步打開抗原檢測應用場景。
我們在此前的很多分析文章中詳細解讀過新冠檢測、疫苗、藥物各個細分領域的變化,那么,對于新近的“抗原檢測”這一賽道,是否有投資機會閃現?我們本期詳細進行解讀。
與首輪疫情相比,本輪疫情主要有兩方面不同:一是由于醫療救治經驗更加豐富,以及變異毒株致死率和重癥率的下降,確診病例的救治速度加快;二是本輪疫情除重點地區外,對其他城市生產生活未造成根本性影響。根據4月6日數據,除吉林省和上海市外,只有浙江、福建、四川三省份確診病例數高于10。
疫情對經濟活動的整體沖擊程度主要取決于疫情地區在全國經濟占比和疫情地區管控時間兩個因素。2020年初的第一輪疫情中,自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及湖北省實行交通管制起,至3月18日武漢市無疫情地區恢復活動,共計55天;至4月8日起有序恢復交通,共計76天。湖北省外地區普遍為1月26日起開始實行交通管制,至2月10日起陸續復工,共計15天。
今年3月以來的本土疫情主要涉及深圳市、吉林省、上海市三地。其中深圳市在14日起實行7天小區封閉、公交地鐵停運、全市全員開展三輪核酸檢測;隨后疫情傳播得到控制,社會面管控措施逐步解除。吉林省疫情主要集中在長春市和吉林市,兩市分別自3月11日和21日起實行封閉/靜態管理。上海市自3月28日起分兩批開展新一輪核酸篩查,進入靜態管控模式。
從疫情管控地區經濟占比看,受本輪疫情影響較重的吉林省、上海市和深圳市2020年GDP占全國比重分別為1.2%、3.8%和2.7%。
華西證券認為,根據三地靜態管控天數與GDP占比計算出的沖擊系數與全國GDP同比增速回落幅度關系,預計本輪疫情對今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速沖擊幅度約為0.63%。同時由于目前吉林和上海的疫情仍在高位運行,預計短期內兩地將繼續采取管控措施,本輪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延續至二季度。

資料來源:國家及各地衛健委發布信息、華西證券
從供給端看,根據最新公布的PMI數據,本輪疫情對制造業和服務業形成沖擊,服務業回落幅度更加明顯;供應鏈方面,3月中旬起物流流量下滑幅度明顯超過季節性。從需求端看,受本輪疫情影響,實物消費、服務消費和商品房銷售均進一步回落;從水泥和瀝青開工率看,基建開工和施工面臨一定壓力;上海和深圳港口運量占比高,疫情對港口流量影響幅度較大,將對3、4兩月出口形成一定抑制效應。
國泰證券也持類似觀點,認為綜合來看疫情對于一季度GDP影響約0.5~0.8%,二季度GDP影響約0.5~2.0%,拖累全年GDP中樞約0.2~0.7%。
由于本輪疫情的范圍和規模明顯大于往年,因此部分市場觀點傾向于將本輪疫情與2020年進行類比,實際上本輪疫情的影響不能簡單理解為2020年的重演。
東北證券分析師鄧利軍指出,首先宏觀環境上,2020年疫情爆發使得全球經濟受到極大沖擊,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大量放水,流動性的極度充裕使得市場一路上行,同時國內在疫情的有效防控下經濟復蘇勢頭明顯。然而當前來看,隨著美聯儲首次加息的落地,海外流動性已經開始邊際收緊,同時當前國內也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因此當前的宏觀環境與2020年有較大差異,預計短期內指數出現類似2020年趨勢性上漲行情的可能性相對較小。
其次,防疫政策上,在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由于冠狀病毒的毒性相對較強,同時對病毒的了解相對較少,因此國內防疫政策主要為“精準防疫”下的全面清零;而當前隨著病毒的不斷演變,奧密克戎毒株出現毒性明顯下降的同時傳染能力大幅提升的特點,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最新公布的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中輕型病例已經不再收入到定點醫院,同時上海、山東等地開始陸續推行場所碼,防疫政策逐漸轉向更為嚴格的“科學防疫”、“動態清零”,后續也將更大概率實行“兩頭抓”的防疫路線,在對內防疫嚴格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目前已出現一種被稱為“XE”的新冠重組變體,社區傳染率似乎比奧密克戎的BA.2子變體高出近10%,或許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一輪傳播。疫情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潛在的高傳染性毒株提示了疫苗、檢測、治療等疫情相關產業鏈的長期需求。
在本輪疫情防控過程中,新冠抗原檢測因首次在國內投入大規模使用而備受關注。考慮到核酸檢測的技術特點和未來國內多種防疫手段的陸續完善,抗原自測可為國內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助力。根據廣發證券近期分析,當前國內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結合國務院明確的三類抗原檢測適用人群,隨著國內抗原檢測逐漸放開,預計國內抗原檢測月市場規模在49億元-71億元。后續國內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完善“檢測+疫苗+藥物”的全方位疫情防控組合,抗原自測將成為日常檢測的重要方式,預計國內抗原檢測月市場規模在120億元-205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西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