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荊璞 張曉春
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出臺。意見明確將從基礎制度建設等六個方面入手,打造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
“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提法并非首次出現,早在2021年12月17日,一向被認為是改革風向標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就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在經過細化后于4月10日正式發布。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國內市場規模巨大,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之一,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中國市場體系長期存在制度規則不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影響了市場功能發揮。要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就必須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2021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可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是我國要素市場改革的前提,也是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的必經之路。尤其在當前逆全球化升溫,內部穩增長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建立大而強的統一大市場,即是應對國際挑戰提升全球競爭力的舉措之一,也是打破地方壟斷,實現內部挖潛的重要手段。
此前國內的無論是商業還是政務平臺都存在構建網絡過程中的痛點,主要是在物質和信息的互聯互通上遇到了很多障礙,從而降低了運行效率,導致了重復建設。
而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就是通過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完善市場信息交互渠道、推動交易平臺優化升級這三個舉措來針對性解決上述問題,致力于將物質流與信息流的流動過程中的堵點與瓶頸打通,其目的不僅是要在類似于當前疫情情況下提升國內交通運輸設施、物流站點等的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提升疫情情況下平臺對信息發布與流通的保障及處理能力。
更長遠來看是要通過提高平臺的配置能力以降低物流與信息流的摩擦成本、提升經濟運行網絡的整體流通效率。
無論是全球層面還是全國層面的商業或服務產品,在流通過程中需要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商品或服務的價值,從而促進其流通更為順暢。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就是通過健全商品質量體系、完善標準和計量體系、全面提升消費服務質量這三點,分別對產品的質量評判、數量計量、標準符合與售后服務進行統一,從而掃清產品與服務流通的潛在障礙,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也為國內多數的產品與服務順利走向世界進行了必要的演練。
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最終是建立大而強的內需市場,尤其是滿足“學習、快樂、安全、健康、美麗”等相關需求的服務型消費、農村消費以及隨國家競爭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帶來的國潮品牌崛起下的機會。
意見中“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引起對反壟斷和互聯網平臺監管加劇的擔憂,并引發港股互聯網相關公司大幅下挫。但我們認為互聯網平臺監管最嚴階段或已過去,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也可充分發揮互聯網平臺的積極效應。互聯網公司短期調整或主要還是由于當前市場風險偏好較低和資金外流的擔心,而不是來自文件本身的負面沖擊。
其一:要素市場改革機會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全國一盤棋,核心在于“要素市場化”。即通過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改革,實現制度挖潛。
1)土地市場,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2)勞動力市場,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暢通落戶渠道,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從而實現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
3)資本,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放松和取消不合理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4)技術,我國技術要素市場面臨產權制度亟須改革完善,激勵機制不暢,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有待進一步疏通等問題。因此,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或將成為重點;
5)數據,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等方面潛力巨大,這或也帶來公共數據生產、數據流通交易、數據開發利用、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機會。
其二:自主可控是大勢所趨
建立統一大市場的目的之一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自主可控、國產替代是實現市場安全的重要前提,建議重點關注如下關鍵領域或者進口依賴較高等方面國產替代機會:如農業方面,種子、農業機械等戰略性細分領域以及大豆、棕櫚油、白糖等部分進口依賴較高的農產品;鋼鐵中的鐵礦石、高端特鋼等;材料領域的碳纖維等;電子行業中的芯片設計、半導體材料、設備;計算機行業中的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機械設備中的工業機器人、高功率激光器、高端軸承、高端數控機床等;軍工領域高溫合金、航空發動機、海洋裝備、特種船等;電氣設備領域工業自動化控制、新能源裝備制造等(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通信領域光模塊和高端傳感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