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從大寫意“冬夢”會徽,到雪游龍、雪如意、雪飛燕、冰絲帶等場館設計與命名,從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立春、雪花、不點火之點燃火炬環節設計,到閉幕式折柳送別等場景表演,都高妙地化用了中國傳統詩歌、節令文化、迎來送往的待人接物倫理、天下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和合”友善之邦傳統,冬奧會將國風、國潮推向世界。
“國潮”體現了三個核心要素
第一,“國潮”,是“國”與“潮”的相融。“國”的指向很明確,在中國的“國潮”即為中國的、中國制造的。“國潮”致力于挖掘、傳承傳統文化,具有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基因,體現中國制造。第二,“國潮”與當下潮流是相融合的,具有時尚感和時代感,但關鍵是能夠引領時尚、引領潮流、引領新的生活方式。第三,“國潮”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青年人群體。這個消費群體看重的是產品背后附加的文化符號與美學的價值。
“國潮”作為一種文化消費潮流,本質上體現的是國民的文化心態、文化觀念和審美取向由“西”向“中”,由“俗”向“雅”,由“少”到“多”轉變,是伴隨中國崛起、文化自信、文化復興的必然趨勢,是中華古典美學精神的回歸和當下時代精神的折射。
國潮熱背后的冷思考
北京冬奧會開啟了國潮新時代,極大地提振了文化自信。但是從不同領域的“國潮”熱現象來看,大多還停留在1.0版本階段。原因如下:
一是“國潮”對于民族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民眾品質化生活來說,市場總量有限,經濟支撐不夠,對于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
二是現有的國潮熱還更多停留在對傳統文化表層形式符號的創意設計上,一些爆款出圈的文藝創作和產品沒有觸及中華文化的深層核心價值。
三是國潮熱的持續還需要從破圈到擴圈,國潮從小眾到大眾,從中國走向世界還有很大距離。
四是“國潮”破圈跨界不能忽視內容本體,要處理好科技賦能與文化內容之間的關系。中國網絡平臺的迅速崛起對“國潮”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國潮”發展的未來走勢
傳播擴圈。從傳播的角度看,國潮的發展還要從破圈到擴圈。有三個層面:一個是藝術文博圈向非藝術、文博圈擴;一個是青年群體圈向少年兒童和中老年兩端人群擴圈;三是從國內向國外圈的拓展。
文化尋根。重新審視人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的豐富性、多元性、多樣性。重拾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美學精神。
理念引領。打造國潮,“破圈”創新是徑路,但是根本上還是要以中華文化的思想價值、審美精神為引領。